首页

搜索 繁体

:权贵子弟入宫修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以朱见深来到乾清宫办事为契机,朱见济于次日下达了一道新的诏令,“在京文武官员子弟,年十五而上不曾入仕参军者,皆送入宫中内书堂修习。逾年考核,可者入乾清宫办事参政,并褒赏父祖,封赏先人,赐同进士出身,不可者送还其家。”

<p/>

帮着朱见济拟定诏书的彭时听说朱见济的意见后,起初是不愿意的,当场就道:“陛下下此诏书,天下苦读诗书之学子怕是以为陛下为权贵gāo • guān开方便之门,再无公平可谈矣。”

<p/>

是呀,人家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苦读,一路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上来,最终才得到一个进士出身。如今权贵子弟只要在宫中内书堂混个文凭就能够自动获得进士出身,你要是寻常士子,心中定然也不会满意。

<p/>

朱见济解释道:“权贵子弟若是一心向学,家中吃喝不愁,又是满屋藏书,不说必中进士,一个举人的身份还是不难的,日后亦可为国家做贡献。若是纨绔不训,为非作歹,那可就是一方之害。与其任由其为害民间,不若拘之皇宫,严加管教,去其锋芒,使其不敢祸害百姓。此外,朕这同进士出身可没有这么好得,每年权贵子弟能够获得进士出身者不会超过十人,凡是脱颖而出者必是饱读诗书之辈,爱卿自无虑也。”

<p/>

朱见济点明了自己的目的,同时承诺会严格约束赐予进士出身的名额,不会滥赏。由此算是初步说服了彭时,让他帮自己拟定诏书。

<p/>

只不过,朱见济的真实心意可没有这么简单。昔日为东宫太子之时,朱见济不曾与外臣交游,导致如今继位之后,身边可用之人唯有潜邸之臣,人数不多,势力自然不大。尽管师傅们门生满天下,但是朱见济用着并不顺手。将权贵子弟召入其中,方便培养自身班底。包括之前设置乾清宫行走,也是一样的道理,将天下年轻才俊召入宫中,在近处培养,加深感情,以备日后重用。

<p/>

此外,将权贵子弟召入宫中,不仅仅是像朱见济说的那样约束其顽劣心性,同时也是将他们作为质子筹码,以此最大限度地调用他们父祖的力量。只不过这一点就不必直言了,估计那些臣子心知肚明。

<p/>

朱见济这道诏令一经发出,天下骚然,首先而起的舆论就如同彭时说的那样,许多士子认为朱见济这是为巩固自身权位而讨好权贵,由此牺牲他们的利益。哪怕是放出风声来,权贵子弟取得同进士出身没有这么简单,难度甚至超过科举考试,但是依旧没有平息士子们的愤怒。科举考试是为抡才大典,是大明朝最为重要的几项制度之一,如今被天子公然破坏,即便是朱见济本人也无法承受这股压力。

<p/>

士林清议,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因为这关乎这每一个读书人的切身利益,他们必须要发声。

<p/>

朝中百官对此自然也是议论纷纷,不过依照官员品级,他们的态度大相径庭,非常有意思。

<p/>

这里简单说一下明朝官场的情况。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朱元章如同不知疲倦的耕牛一样工作,把所有权力揽在自己身上。他的子孙后代自然没有他这般辛勤。朱棣本人五征蒙古,没有这么多时间来处理政事,同时出征在外最是重视后勤保障相关,不宜任意更换后方主官。他的那套班底基本上没有改,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朱棣没有干。

<p/>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