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053两情相悦(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夜色渐渐昏暗,花团锦簇的庭院内,一盏盏灯笼亮了起来,黄氏和宁樱走在路上,听到身后有人叫黄氏,转过头,却是秦氏挥着手站在岔路口,“三弟妹,我忽然想起来,明日刘家办宴会,你别忘记了。”

刘家是京城有名的皇商,商人地位低贱,秦氏打心里瞧不上,可刘老爷膝下只有一个嫡女,扬言陪嫁千亩良田,还有无数金银细软绫罗绸缎,宁成昭往后用银子的时候多,柳氏管家,想从柳氏手里拿银子出来为宁成昭走动不太容易,宁伯信能直接从账房支取银两,偏生宁伯信为人死板不懂变通,指望不上,思来想去,如果刘家肯在背后支持宁成昭,何愁宁成昭没有钱花?

在秦氏看来,二房不缺权势,缺的是银两。

本来不甚在意的宁樱听着这话停了下来,摩挲着手里的芙蓉花,定定的看着花儿在她手里变换着形状,晕黄的光影下,她长身玉立,眸色讳莫如深,

宁樱缠绵病榻时,金桂偶尔会捡些外边的事情和她说,其中就一件牵扯到宁府和青岩侯府的事,御史台弹劾宁国忠以权谋私,宁府和皇商勾结,以次充好,从中牟取暴利,宁伯庸等人贿赂官员,买卖官职,此乃十恶不赦的大罪,皇上大怒,命刑部彻查此事,身为刑部尚书的谭慎衍对此事却轻描淡写的揭过不提,外边的人说说谭慎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才护着宁府。

于女子而言,除了夫家强势兴盛外,最重要的便是娘家了,她隐约猜测谭慎衍是看在她病重的份上不和宁府追究,她最是在意旁人的眼光,纵使对宁府没有感情,可宁府真的满门抄家她跟着受世人唾弃嘲笑,她怕更熬不住。

她拖累了他许多。

她记得不错的话,和宁府勾结的便是刘家,刘家世世代代的皇商,子孙不得入仕,刘家想方设法结交权势提高自己地位,却屡屡被京中官家夫人排斥,最后不知怎么和秦氏搭上了线,有了往来。

秦氏嫌贫爱富,认为宁成昭中了进士,又有宁府当靠山,仕途一帆风顺,故而对刘家的这门亲事乐意得很,恨不能将刘家的银子全部搬空,刘小姐进门,撒出来的喜钱全是金子,财大气粗,将商人的阔绰彰显得淋漓尽致。

据说,当晚,秦氏领着丫鬟在刘小姐的陪嫁堆里守了一宿,担心被府里不长眼的顺走了,守财奴的性子暴露无遗。

看似你情我愿的事儿,背后却是有心人故意为之。宁樱知道,刘家这门亲事是老夫人故意栽给秦氏的,老夫人满口仁慈,中意子孙前程不假,上辈子,秦氏与柳氏管家,两人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偏生在一件事上极有默契,那便是对付老夫人安插在各处的眼线,你对付一个我收拾一个,且让老夫人揪不到错处,老夫人心气不顺,让宁成昭娶了一个一辈子都登不上台面的商人之女,而柳氏长子宁成志亲事也不尽如人意。

柳氏怀疑老夫人作祟找不着证据,而秦氏压根没有怀疑娶一个商人之女对名声会有怎样的影响,又或者她心里明白,不过在金钱面前低了头。

老夫人,从来都是自私自利的,谁让她不痛快,她便加倍的还回去,哪怕是自己的亲孙子,亲孙女,丝毫不会手下留情。

这会听秦氏说起刘家,宁樱皱了皱眉,看向不远处的秦氏,她心里觉得奇怪,老夫人今日才从祠堂搬出来,怎这么快就有动静?又或者,很早的时候就有这个心思了,时间凑巧而已。

若是这样子的话,老夫人还真是深藏不露。

黄氏点了点头,京城刘姓人家的大人多,她没有联想到皇商那边,侧目看宁樱,发现她脸色有些白,黄氏担忧道,“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小路两侧的花儿开得正艳,清香味扑鼻而来,朦胧的光晕下,宁樱抿着唇,沉默不言,朝着秦氏的方向走了几步,低头思索着要不要告诉秦氏老夫人的目的,照理说,比起秦氏,柳氏做的事儿更触怒老夫人,为何老夫人要先对付秦氏,敲山震虎?

想清楚了,她抬起头来,秦氏身侧的丫鬟提着灯笼,秦氏的身影有些模糊了,她转过身,迟疑的看着黄氏,道,“娘明日别去了吧,二伯母为堂哥说亲,您别吃力不讨好落下埋怨。”

秦氏不是心胸宽广之人,一句话也会被她仇恨许久,府里的人都清楚她的性子。如果黄氏在宁成昭的事情上说了句不符秦氏心意的话,依着秦氏的性子,记恨是免不了的。

秦氏不是坏人,只是有些不容人说她不好。

“娘心里有数,明日去不了,娘得出门转转,替你打探打探铺子周围的铺子,想好铺子往后卖什么,之后得去找货源,等把铺子的事情定下来再说其他吧。”黄氏望着女儿如月般轻柔的面庞,面露愧疚,她萎靡不振了一个多月,也该打起精神来了,和宁樱并肩而行,问起宁樱对铺子的打算。

宁樱没有做过生意,银子买了铺子,手里头没有成本,今年的月例和租子加起来也不多,缓缓道,“我与娘一道去看看。”

铺子记在她名下,然而在哪儿宁樱是不清楚的,做生意她不在行,管账她是个厉害的,多亏了谭慎衍请回来的管账先生。

铺子在朱雀干道的一条小巷子,周围多是卖胭脂水粉布匹的,生意不错,宁樱和黄氏一家一家的瞧,比对各个铺子货物的质量和价格,宁樱注意到,随行逛街的有男有女,穿着锦衣华服,气质不俗,挑选东西的是女客,男子要么陪同入内要么等在外边的马车上,这条街没有酒肆茶馆,连坐的地儿都没有,而一间一间的铺子小,后边连着宅子住着人不可能供男客休息,所以,铺子前才会站着些男子,神色不耐的候着。

看到这些,宁樱脑子里闹出一个想法,不过还有些疑虑,吴管事他们回京不久,不了解京中的情形,她让吴管事招来一个乞丐,给了他二两银子,见着银子,乞丐两眼放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片是韶颜胡同,多是卖女儿家用的东西,这条街卖的是胭脂水粉,旁边几条街卖的都是些金银首饰,算得上这片最热闹的地儿了,周围住的多是些五品一下的官员,比不得达官贵人阔绰,日子也算殷实。

心思一转,宁樱心里有了主意,不过不着急付诸行动,天色不早,一时半会打探不清楚,只有明日再说。

回到府里,她让闻妈妈去前院将吴管事叫过来。

吴管事管着庄子,待人谦和有礼,宁樱记忆里,吴管事没有与人红过脸,哪怕吴娘子无理取闹,他也多舔着笑安慰,久而久之,落下惧内的名声,不过惧内在蜀州来说算不得丢脸的事儿,蜀州男子多没有主见,靠妇人撑着门面,若遇着位强势的男子,谁家都舍不得闺女嫁过去,在蜀州人眼中,惧内是好事,这样子的话,男子不敢在外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因而,蜀州男子三妻四妾的少,这倒成了蜀州最有趣的民风。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惧内,不过惧内的男子占大多数。

宁樱坐在桌前,手里的勺子慢慢搅着碗里的燕窝,闻妈妈不知从哪儿听来的,说是早晚一碗燕窝对身子好,她小日子前后,燕窝更是早晚不断,可能晚膳吃得有些多,她这会有些吃不下了。

吴管事来得快,换了身青色的衣衫,宁府最末等奴才颜色的衣衫,吴管事是三房的人,黄氏想着他们不会长久的住在府里,故而没有告诉柳氏给吴管事安个差事,这身衣衫是黄氏暂时让吴管事穿着的,以便在府里走动,不穿府里下人的衣衫没法自由出入宁府,不只宁府,各府的规矩都是这样的。

见着宁樱,吴管事忙躬身施礼,“小姐这会叫老奴过来可是有事儿吩咐?”

宁樱在庄子上就是个有主意的,如今回了京城,身份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吴管事不敢在庄子里那般不懂规矩,低下头,敛眉顺目。

“吴管事别与樱娘客气才是,在庄子上如何,以后还如何。”

回京后,秋水和吴妈妈生怕被人抓到把柄,行事颇为谨慎,小姐前小姐后,再拘谨不过,都是看着她长大的人,宁樱眼中,她们和自己的亲人无异,太见外反而显得生分了。

何况,往后吴管事会替她管铺子,算她娘家人不为过,她一年有多少营利,都靠吴管事他们了,松开手里的勺子,指了指旁边的凳子,“吴管事坐下吧,我想与你说说铺子的事儿,今天转了一圈,吴管事可发现了什么?”

吴管事听宁樱考他,顿时端直了脊背,回想片刻,斟酌道,“老奴瞧着铺子的位子不错,周围铺子的生意好,不管咱铺子卖什么,经过的人不少,这是契机。”说到这,吴管事沉默了会,沉吟片刻,又道,“老奴还发现一件事,那片多是女子逛的首饰脂粉铺子,字画铺子少,里边的人好似要多些。”

吴管事识些简单的字,念书识字对他来说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因为对字画铺子,笔墨纸砚铺子关注多些。

经吴管事提醒,宁樱也想到了这点,她只顾着想开间独一无二的铺子,只顾着缺了什么,而没忘记留意少了什么,随行的男客百无聊赖,逛字画铺子,笔墨纸砚铺子打发时间,约莫是铺子生意好,闹哄哄的,有的男客不喜欢才没去。

心下思忖,她重新思考起来,缓缓道,“我瞧着韶颜胡同没有歇息的地方,明日你打探打探周围可以茶水铺子,离咱的铺子有多远,供的茶水有哪些,价格如何,打探清楚了回来与我说。”

不管怎么说,吴管事和她想到一处去了,韶颜胡同那片供女客逛的铺子多,供男子逛的铺子却是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做男子的生意该更容易。

若卖笔墨纸砚或者字画的话,还得去找货源,而有名的字画难求,找起来费事儿,不如茶水铺子省事。

吴管事八面玲珑,经宁樱提醒立即就想到了,铺子前流连的男子多,要么陪家里的姐妹,要么陪妻子女儿,亦或者陪长辈,如果能提供一个供他们打发时间的地方,生意肯定好。

“还是小姐聪慧,老奴倒是忘记这点了,明日便去打探一番。”他心里明白,宁樱是要他熟悉周围铺子的掌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到他能一展拳脚,不由得有些跃跃欲试,宁樱好笑,“待会我让闻妈妈给你拿四十两银子,出门需要打点的地方多,别吃了亏。”

吴管事常年住在蜀州,说话带着蜀州口音,便是她也是有的,只因多活了一世故意将其遮掩过去罢了,吴管事一开口别人就知晓他是外地来的,会心生戒备,不利于办事。

吴管事会意,没有认为宁樱给他银子是看不起他,有钱能使鬼推磨,他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他也清楚,四十两银子是宁樱四个月的月例了,他若大手大脚花没了,便是对不起宁樱的托付,想着如何避免少花钱而将消息打听清楚。

宁樱不知吴管事心里的想法,又问了几句吴琅的事儿,无事今年十三了,能做些简单的活计,不过宁樱不准备叫吴琅在铺子里干活,吴管事一家往后都是跟着她的,吴琅的去处她已有了安排,“吴管事,铺子定下,你做掌柜的,再请个管账先生,不是不信任你和吴娘子,而是有其他安排,吴琅今年十三了,你该为他考虑才是。”

吴管事眼神微诧,倒不是认为宁樱多此一举,那间铺子三十平米的样子,做茶水铺子的话,客人一拨一拨的来,他会算账不假,可速度慢,且生意好的时候,总不能叫客人久等,有账房先生,他能帮忙端茶递水,不用忙得手忙脚乱,只是他不知宁樱话里的深意。

吴琅没有离开过蜀州,见识浅薄,哪怕做奴才,吴管事也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在奴才中出人头地,得知宁樱问宁国忠要了他们一家的卖身契,他心知机会来了,倒不是他相信宁樱会带他们一家飞黄腾达而是信任黄氏,当年黄氏在庄子上是如何震住那些人,提携他走到这一步的他时刻不敢忘记,在那样的处境中,黄氏将庄子上的人拿捏得死死的,本事岂容人小觑?

故而,来人让他们来京时,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做主子的有能耐,当奴才的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长见识,他的直觉就是跟着黄氏有肉吃,虽说他们一家是宁樱手里的人,黄氏待宁樱可是有求必应,跟着宁樱和黄氏没什么区别。

回京路上,机缘巧合被那人救下后,他愈发觉得来京城是对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宁樱将来比黄氏更厉害。

而事实,宁樱的确没让他失望,他们住在外院,听说了些府里的事儿,吴管事只觉得宁樱是个有本事的,他们一家的将来就靠她了。

宁樱舀了一勺燕窝放进嘴里,顿时,满口香甜,她连着吃了两勺才不紧不慢道,“吴琅将来我是要重用的,总不能什么都不会,你能教他不假,但是铺子忙起来的时候你哪有时间?我打算请个会识字的账房先生,让吴琅跟着他学习,往后,待吴琅有经验了,再让他打理其他的铺子,如何?”

眼下她只有一个铺子,将来肯定是不止一个的,有个能耐的掌柜,她才能高枕无忧,吴琅和她一起长大,什么性子她再清楚不过,往后府外的事情全部交给他,她不会担心他背叛自己。

吴管事听着这话激动得站了起来,双腿屈膝跪倒在地,朝宁樱磕头道,“多谢小姐栽培之恩,回去后我定督促他好好跟着账房先生学,不辜负您的心思。”

话说得急,脸胀得通红,宁樱失笑,“是他担得起我的信任,你回吧,先别告诉吴娘子,待铺子的事情定下来,再让她高兴高兴。”

吴管事点头,他媳妇说话嗓门大,府里隔墙有耳,容易泄露出去,不告诉她是好的。

宁樱将碗里剩下的燕窝吃了,唤闻妈妈进屋给吴管事拿银两,又叮嘱了吴管事几句,和人打交道的门路多,弯弯绕绕也多,她也是自己慢慢摸索来的,告诉吴管事,可以让他少走些弯路。

明面上她是让吴管事打听周围是否有茶水铺子,实则是要打探各铺子背后的靠山,跑在前边的能挣钱,可周围的不是傻子,看她挣了钱,少不得会红眼,第二间第三间茶水铺子很快就会开张,而她还要考虑,如何在越来越多的茶水铺子中保住自己的生意,这点才是最难的。

而打探清楚了各间铺子的底细,她才能想出应对之策,和有权势的人比涵养,和有钱的人比才华,扬长避短,才是生存之道。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