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二十章. 夏威夷(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太平洋中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群岛,有着大片大片的甘蔗林,过人高的甘蔗迎风摇曳,一望无际。夏威夷群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很适宜甘蔗生长。

叶根生带的船队缓缓进入了泊位,船上的事有手下负责,自己叫人打听一家叫“芳植记”公司。很快就回了信,码头上就有“芳植记”公司的人,地址一问而知。叶根生带人上岸,叫了辆马车,直奔“芳植记”。

早在1778年1月18日,欧洲航海家杰姆士库克船长第一次登上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就发现岛上生长有甘蔗。船员们上岸后争着嚼食甜美的甘蔗解渴。但那时夏威夷的甘蔗仍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岛上的土著还未掌握蔗糖生产技术。1789年,美国商人密可夫船长指挥“伊莲娜”号抵达夏威夷群岛的茂宜岛。船上有10名美国水手和45名华人水手。这些华人成了最早移民到夏威夷的中国人。他们来自广东珠江三角洲,带去了中国的种蔗生产技术,为夏威夷的甘蔗糖业奠定了基础。

1820年一位姓黄的广东四邑人把一台榨蔗糖的石磨带到夏威夷,创办夏威夷的第一家糖榨。过了不久,来自广东的华侨又带去了两台榨蔗石磨。1823年,中国移民正式在檀香山开设榨蔗煮糖的作坊,从此开创了夏威夷的甘蔗糖业。在以后的若干年间,夏威夷的甘蔗糖业一直为华人所支配。19世纪50年代后期,夏威夷群岛的欧美人收买了中国人的蔗糖生产营业权和制糖设备,华侨因缺乏资本,逐渐失却对蔗糖业的控制力量。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兵荒马乱,流亡海外者众,其时夏威夷的甘蔗糖业正当扩张之际,但也深感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输入美国的糖有着强劲的竞争力。

第二、第三批来自广东的香山县的华人移民,到达夏威夷是在1852年,是年正月初三,美国船长启斯指挥“铁地士”号载着204名中国人,包括180名华工和24名华人家佣抵达檀香山。

当时,白人几乎垄断了夏威夷的甘蔗糖业。种植园主一看到这批中国移民便如获至宝,立即与之订立5年期的合约。合同规定,华人种植工每月工金为3美元,家佣每月工金2美元,每年放唐假3天。每个月3美元,简直就是对于华人的侮辱,内战时期美国普通士兵的月薪还有12美元左右。

中国农民素来朴实善良,刻苦耐劳,这批华工的表现,深得当时夏威夷农会会长的赞许。他曾在年会演讲词中写道:“桅船‘铁地士’号载来华人,已证明彼等为一班沉静、能干、勤敏、乐于任事之人。我们以后将有许多比较当地土著更为确定的有系统而平廉之苦力劳工。每名苦力入口费用仅50元,每人每月工金及生活费充其量不及7元。此辈苦力虽然大食,但其所食主要为米饭与少量肉品,所费最廉……”。

这位会长还认为:“华工勤勉节俭谨慎,乐于服从命令,正填补我人不欲之空隙。”

因为有这样的好感,启斯船长于1852年7月31日又载来第三批华工约100人,随后合同工金由每月3元增至4元,唐假也由3天加至5天。

华工在夏威夷的甘蔗园里,住的是茅室,吃的是粗粮。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5年期满后,除少数人离开蔗园冒险另图发展外,大部分华工因没有资本和门路,仍只好继续留在种植园劳动。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陆陆续续有一批又一批的契约华工移民到夏威夷,在甘蔗园和菠萝园工作。在19世纪中叶,也有个别有经商才干的华侨不甘于夏威夷蔗糖业的控制权全部落在白人手上而奋力竞争,来自广东香山县下恭都的陈芳就是此辈中佼佼者。

19世纪50年代,陈芳和堂兄远运中国货物至檀香山销售,因而积攒了一些资本。他决心在甘蔗种植和制糖业上与白人一比高下。

1861年,美国发生南北内战,使夏威夷种蔗产糖者获得了倾销美国大陆市场的大好机会。因那时美国南方中断了向北方的蔗糖供应,因而糖价大涨。夏威夷输向美国的糖额骤增3倍。夏威夷的欧美人见种蔗制糖业有利可图,野心勃勃要大力发展,但缺乏劳动力和技术。为了谋生而漂洋过海的中国南方的移民,正好适合他们这种需要。

陈芳与另一位华侨程植合办一家“芳植记”公司。他们不用中国旧式的人手牛力牵引磨盘的榨蔗工艺,采用机器来压榨制糖。正值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陈芳抓住这一机会,向美国大陆大量倾销蔗糖,因而获利颇巨。由于他善于经营,至1870年,“芳植记”公司已列名夏威夷八大企业之一。

按照原来的历史,这个时期,夏威夷各个糖厂甘蔗园都会缺乏工人,所以贺公子告诉叶根生在赶赴美国的途中,先行招募了200多名华工,一到夏威夷就前往夏威夷的“芳植记”公司。

本来“芳植记”公司在为无法和欧美公司竞争华工感到焦急,现在一个什么兰芳的南洋小国有人拜访?

正好在家的陈芳很是奇怪,一见才知道雪中送炭的送来200人,哎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这无疑是帮了他们的大忙,而且费用全免?只是希望能带些糖,这太让陈芳喜出望外,糖有的是呀。

等程植回来一合计,程植大喜,当然知恩图报,两艘送往美国的船只与兰芳随行,为兰芳的船上装满了蔗糖。可船主却很不愿意继续前往战火纷飞的美国,尤其是他很不同情南方军。叶根生干脆向船主买下了船,继续雇了水手。辞别陈程二人,继续东进。

一路提心吊胆,但还是平安的到了美国南部,这时候,北方的封锁还没有那么严密。在南方港口卸下蔗糖,在港口就批光了,赚的钱差不多抵了买船的钱,战争财真是忒好发啦!

随后北上,一到美国西岸,叶根生一行就马上到沙加缅度街,和设在旧金山的洪门组织联系,这里属三点会,称为“义兴堂”,原设在昃臣街一座楼房的二层。1854年初,当会员在此聚会时,遭警方袭击,会内文件如会章、誓词、旗帜等均被搜走。其后,义兴堂便把会址迁至这里,改称致公堂。

原来的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到美国谋生大约是在16世纪后半期,但洪门何时流入美国?尚有不同说法。至迟到19世纪中叶,美洲华人社会已经有洪门组织的存在。到了1869年,美国连结东西部的铁路干线——联合太平洋和中央太平洋铁路接轨以后,华人纷纷由西部向东部迁移,洪门组织也随之流向美国东部,在许多大城市中均建立了洪门组织。仅旧金山一地便有26个洪门堂所,“其挂名列籍于致公堂者,殆十而七八”。在美国的华侨中“列籍堂内者,占十之**”。

美洲华侨社会,都在洪门致公堂势力范围之内,旧金山有致公堂总堂,分堂遍设各埠,凡有华侨足迹之处,莫不有之。有些洪门组织较早就成为合法或半合法的社团,像北美的洪门致公堂就曾以华人共济会的名义在当地政府注册,而当地政府也以民间福利团体来对待。福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就任美国总统之前,曾为洪门安良堂担任法律顾问达十年之久。

有一点和国内发展不一样,国内洪门分支和派生的帮会,比如天地会、哥老会,直到晚清时期,其成员仍然以下层群众为主,并由下层群众中的强有力者担任首领。而海外洪门则以商人和其它及有产阶层占据着领导地位,也隐约有着竹网龙堂的影子。

所以兰芳和美国天地会后续组织的旧金山致公堂总堂取得联系。商洽日后合作的事宜,和致公堂的会谈,非常融洽,致公堂对于兰芳谋略也很是赞同,如果可能,致公堂可以作为兰芳在美国的代理,负责对美业务,致公堂当然求之不得,所有事务都是尽力协办。

听说有人卖船,马上就挤破了门槛。南北战争中,南方邦联自知在内河和沿海无法与北方联邦政府相匹敌,便派出了10多艘贸易掠夺船在加勒比海、大西洋、太平洋和欧洲海域,打击、袭击北方联邦政府的贸易船。他们的目的之一是破坏北方的航运贸易,削弱其战争潜力,二是希望从此逼迫北方抽调舰船去公海,以减轻封锁南方沿海的压力。

战争初期,南部就捕获了北方的60余艘商船,货物损失达2500万美元,虽然北方联邦政府的海军没有从封锁线上撤回一艘战舰,使南部邦联的企图没有得逞。但严重的是,海上保险金大大提高,降低了北方的出口贸易额,北方大量货船停泊在港口,任其中大部日益损毁。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