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4(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诗经·卫风·硕人》

子夏紧接着问的是——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首先,一纯要说明的是“素以为绚兮”句。

很多翻译把这句话纳入前面诗经的部分,说这句是逸诗。最终呈现的是下面这么一个格式: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私以为不然。

今本的《诗经》不是足本,有些词句散逸了,前人称之为“逸诗”。

据我个人判断,这一句“素以为绚兮”不是逸诗,而是子夏对这首诗的整体提炼!

您瞧啊,要是把这句“素以为绚兮”加入原文,不但①格式被破坏,而且②与前文不搭,③严重破坏整首诗歌的意境。

①《硕人》这首诗歌格式一直保持着“四字半句,八字一句”的整齐格式,总共有四段内容。突然在行文至半时,插入一句五个字的“素以为绚兮”,实在匪夷所思!

②《硕人》第二段都在细细描绘庄姜的容貌,从手指到额头无一巨细。突然,在后面紧跟一句“素以为绚兮——素然是最美丽绚烂的”,前头半点铺垫都没有,不觉得很突兀吗?

③细细品读《硕人》这首诗歌,作者描绘一个贵族女子出嫁的场景,笔调却毫不庸俗富气,倒有一股自然率真之气。

我们□□人无论是作诗,还是写文,甚至弹琴,都很喜欢用一种节奏——“缓起,紧中,慢收”。收尾虽然慢,通常却有一种更舒畅高远的意境出来,因此收尾总是一个重点,作者想传达的情感多数就蕴含在其中。

回过头来再读《硕人》:

第一段阐述庄姜的身世,算是缓起。

第二段以细腻柔顺的笔调描绘庄姜的容貌,步入紧中阶段。

第三段对婚嫁场面的描写极具张力,十分的热烈、喜庆,满目朱红色——紧中。

结尾第四段,镜头一转,状似无意地写起了自然环境,什么流水哗哗,还有肥鱼啪啪呀,节奏渐渐慢下来,带着方才心驰神荡的余韵来看大自然,觉得微风拂过,那叫一个心胸开阔。

整一首诗歌传递出了率真自然之气,这是要靠读者通篇细读后才能整体感知的。

如果作者在行文至半时就提纲挈领,说一句“素以为绚兮”,岂不生涩?也太不符合作者文笔精妙、文风自然、俨然一个作诗高手的人物设定了吧?

由以上的推论,一纯觉得“素以为绚兮——素然率真是最为美丽绚烂的”就是子夏在读完《硕人》篇以后的整体提炼。

至于“何谓也”,倒还不是真心询问之意,不过是问问老师对自己这个答案怎么看、有些什么指点罢了。

您可别忘了,我们以前的文章说过,子夏是文学科的高材生!

孔子人精似的,怎么不明白学生的意思呢?

老夫子以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比喻回答了子夏——“绘事后素。”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