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0(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孟义沉声道,臣奉旨主持新兵选用一事,也去兵营看过,南军每半旬早操,鸡鸣则出,是不论上下都要到的,但臣去看了,大部分时候下面的卫士还能得齐,别部司马,都尉等则少有到的,大多都是报个病假便不来了,有时甚至连骑督都是不到的,早操就这样懒过去了,一点样子都没有。如此下去,宫里的安全往后如何托付这些人?

皇帝沉吟片刻。

虽说只是些小事,但臣以为,治军之严最要紧是这些地方。早操都这样躲懒,更不要说平日里训练。军中更有内郡私自调换兵员,收受官家贿赂举荐入军等事情。这些事也不完全是孟义发觉的,平日里在南军也能听到一些卫士们的议论,就一起报上来了。

嗯,朕知道了。宣帝点头,朕会找人查查报备一份上来的。皇帝想起来,论到治军,梁王宫中从前的兵是怎么选的?

孟义说,倒也是一样的程序,当时是栗琪将军带,栗将军年纪比较大,在军中威望很高,因为中年丧子十日倒有九日呆在军中,所以没人敢造次。

栗末良,朕也是听过他的名字的。梁王手下人才不少。宣帝笑笑。

栗将军幕府食客曾有一千人之多,后来梁王供不起他这样养食客,就都遣散来了。孟义也笑,梁王不喜欢将军幕府有很多食客,总喜欢向将军们哭穷。

谁都知道梁王从前是最不计较军费的,投入大量养兵,为的就是养精蓄锐,要不是后来幕府过大、招人是非太多,连京城里都传得沸沸扬扬,哪里又愿意在食客这种小事上费神呢?

自然孟义是不懂这其中关窍的,他虽跟着梁王的时间不短,但是到底年轻,梁王许多事情都不曾和他说,只让他专心练兵打仗,这些朝政上的事情便不通了。

宣帝也懒得解释这些前尘旧事,只说,食客多了不是好事,大部分也是不中用的。

孟义跟着点头。

朕要你去选兵,是希望给你点机会露脸。宣帝一手轻轻搭在他的肩上,军中的弊病也不是一两日了,这个朕心里有底。但南北军是太祖皇帝当年带出来的贵族精兵,先帝在时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朕不能急着动刀。

诺。

无妨,你是懂得这些的,你去了这些日子,倒说说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解决?

臣不敢妄议。

宣帝摆手,说罢,你是带过兵的,总有些经验。

孟义心里其实有想法,但这个想法未免有些大,不太好出口,臣心中有一想法。只是听来有些荒谬了,不好说与陛下听。

你只管说,若是荒谬,朕也只当玩笑。

孟义点头,臣自上次春祭护卫一事想起,南北两军自建朝伊始不睦,双方平日里虽各谋其事,互不相干,一旦出现统一征调的时候便难以协调。以致出现了春祭这样的尴尬事情。臣心想,能不能时常互调一下南北两军的将领统帅,一来可以让彼此熟悉,预防春祭这样的尴尬,二来也能彼此监督,有利于治军。

他这样说完,心里一时也没有底,便不敢望向宣帝。

南北两军内部多是长安贵胄,故一时被称为贵族军。两军相互制衡的局面是太祖皇帝刻意制造的,其中内部关系错中复杂,多有派系牵扯。孟义自己也知道,互调两军统帅这样的事情并不实际,所以对皇帝说是荒谬。

但这想法也有缘故。一来地方军统帅也时常调任;二来,孟义原在梁王封地时,都城兵不分内外,统一指挥,行事方便。孟义就比较熟悉那样的军制。他说互调统领的事情其实也是往从前封国军制上靠拢,本质上还是习惯统一征调军队的制度。

宣帝读懂了他的心思,露出些满意的神态来,怀瑛果然得朕心。

孟义以为他玩笑,是臣谬语。

宣帝摇头,虽与朕想得还差了些,但也情有可原。你从前习惯做三军将帅,要统一协调,才能事半功倍。只是南北两军的渊源要说到太祖皇帝打江山的时候,不能按你在封国的那一套来。这其中暂且不表,日后要有时间再同你细说。

意思就是要统一两军太不实际。

孟义听懂了,那陛下的想法是?

朕打算裁剪南军。宣帝叹了一口气,南军而今两万一千兵员,你说尚不够,那是因为对一支能独立的军队来说,这样的兵力做京师兵确实欠缺。但是如果只负责宫里的安全,就绰绰有余了。朕想裁掉一半,并入北军,打破南北平衡的局面,将北军独立培养起来,建立全新的长安城防军系统。

孟义立刻抬头,眼睛亮起来。原来皇帝真与他想到一处去了!

宣帝点头,但打破南北军平衡并不容易。所以,朕需要有人来带这只新组的北军。

说罢,宣帝的目光停在孟义身上。两人目光撞在一起,孟义心中一震。

宣帝知道他有所领悟了,这才是他今天要说的重点,朕希望,以后新组北军由你来带,你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孟义当即跪下,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两人畅谈军事也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