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特别备注:郭璞(276—324)东晋着名学者、方术士、阴阳师、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着《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中华术数之大奇书。其家传易学及他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皆已失传。《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

☆、第032章 这不算干政

待女官司令拿来《葬经》对比字迹后,此本古籍真为郭璞亲笔所着。

待查阅完毕后,找到方法松一口气的父皇见太卜抱着这本古籍死死不放手,笑着说:“太卜啊,这是朕的小女兰陵公主的藏书,朕都只是借阅,你既然看了,就还给她吧。”

太卜是一根筋,为了古籍完全没有面对父皇的半点怯意,依旧把古籍抱得死死的,大胆谏言说:“皇上,这是郭璞失传的真迹,不应流失于宫外,应命人好好的藏于宫中,这是国宝啊!”

父皇眨眨眼,一张老脸上尽是无辜和诚恳:“那我也办法啊,刚才朕答应公主了,说借完就还。”

太卜一听急了,迅速地跑到我的面前,下跪行大礼,恳求万分地说:“臣求公主了!臣求公主献出古籍藏于宫中!”

我看着抬头看向大殿房顶的父皇,终于知道什么是帝王心了:父皇,您这是连你可爱的阿五都算计了啊!!

不过父皇这算计透着可爱,我一点也不恼。虽父皇说这些古籍是借我的,但这些大臣已见识到古籍的价值,就算父皇不开口说,也会有大臣要求我把古籍留在宫中。

父皇之前说是借,是为了让这些大臣爱惜古籍,而后怂恿太卜,是为了让我有个机会献出古籍,把这次的功绩归在我的身上,顺便让这些有求于我的大臣欠我一个人情。

父皇可爱的用意我岂会不懂。我说:“既然太卜这般说,我便忍痛割爱,把古籍献出藏于宫中。不过您如果要借阅的话,只能借阅新抄的手抄本哦,这本真迹太珍贵了,一借一还的,弄坏了怎么办?”

“是,是。公主说得极是。公主愿意献出古籍,真是无量功德。老臣在此拜谢。”太卜对我行了三个叩拜大礼。

我说免礼后,他闪到一旁依旧把古籍死死地捂在怀里,犹如命根子般。我真担心那本郭璞的古籍会不会被他捂坏。

而后,年近耳顺之年的韦鼎也上前欲对我下跪,我伸手扶住他,毕竟他比太卜年长太多:“韦公应保重身体,不必对我行礼,阿五献出古籍就是了。”

韦鼎对我行了个鞠躬尊礼,说:“如此,就多谢公主割爱了。”

之后又有大臣想上前求我,我便说:“各位大臣,若见到那本古籍颇有价值,定要收藏于宫中的,和女官司令说一声便可。现在时间紧迫,阿五不敢耽误迁都时辰。”

这些上前的大臣们纷纷对我行礼,皆说:“兰陵公主深明大义,臣等在此谢过公主。”

父皇走到我面前,笑着说:“阿五,你如此深明大义,又帮了朕的忙,想要什么奖赏吗?”

我歪着脑袋想了想:“父皇,我没想好。要不先入新都后,再容儿臣好好想想吧。这些古籍要区分有无价值也需要时间,不如一并搬到新都。”

“好。父皇听阿五的。”

我与父皇相视而笑。

郭璞失传本记载,迁都日有雨,若为春雨,则为春雨润万物,天子也应和百姓们一起接受洗礼、饮泉。故需脱去黄袍穿平常服饰如平常百姓般,饮用甘泉。

随后,父皇按照郭璞失传本所载,把身上的龙袍脱去,身穿平常的服饰带着我们进入新都大兴城,随后命人在大兴城附近寻找甘泉,没想果真寻到,百官视为吉兆欢喜万分。父皇取甘泉饮之,而后说要重赏我和杨素。

经过一番思量,我拒绝了父皇的封赏,说:“现我大隋新都刚迁,国库并不是十分充盈。儿臣愿意为国分忧,无需父皇的封赏。”

一番话说得父皇更是开怀,在百官面前特意表扬了我,甚至让我的皇兄皇姐们都向我学习。

杨素闻后,满脸通红说:“公主如此胸襟,臣愧不敢当。在旧都查阅古籍时,臣一心只想找到办法进而邀功,没想多为大隋做些贡献,实在是心中惭愧啊。所以,臣也恳请皇上收回对臣的奖赏。”

父皇恩准,更是夸赞杨素,往后更为重用他,甚至在开皇四年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当然这是后话。

我没想到杨素如此的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私.欲,因此对他的好感大增。

而后,在这个月的丁巳日,父皇下诏令,向天下悬赏购买流传的书籍,凡经过鉴定具有高价值的古籍,皆赏赐重金。

三省六部十一寺皆派有人来鉴定所属古籍价值。我以为这期间没我什么事,没想父皇担心官商勾结诈骗宫中重金,居然想派我执行监督权。

朝堂中有大臣反对,但由于我之前献出过许多有价值的古籍,许多大臣都表示支持,但反对者在朝堂上坚决反对,说:“皇上,自古就没有女子干政的。臣坚决反对!”

太卜和韦鼎说:“公主只是暂时执行监督事务,待朝廷收购古籍一事完毕后,便不会参与其他事务,这不是干政。一来公主有收集古籍的经验,懂得如何与商贾打交道;二来公主在这期间并无具体官职,这事甚至不会被史官记录下来。有何不可?!”

反对者还是不同意:“此事通融,若有下次,是不是事事都能通融。开了一次先列,难免没有下一次。往后公主的手伸到朝堂之上该怎么办?她是皇家儿女,深得圣心,难道皇上会治罪于她?”

此话一出,不少原本支持我的大臣担忧起来。

的确,就算是母后,对朝堂之事有意见,都是待父皇下朝后,私下与父皇商量,进而决策,从不再在朝堂上指手画脚。也从未有女子在朝中与大臣们一同处理事务。就算是后宫女官也仅仅是管理宫中事务罢了。

父皇等朝堂众臣争论得口干舌燥后,才说:“悬赏古籍,初衷是不想先人的智慧继续失传。这事可以算是皇家私事,所以朕才想让小女兰陵公主帮朕监督,并没有让她干预朝政的意思。朕也在此保证,仅此一次!”

父皇这一说,反对的大臣们再也不敢多言。

此事就此定下,虽然我无实际官职,但这是我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与这样的“政务”。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做好!

我也因此得以脱离二皇兄的“魔掌”,但替大隋收集古籍,实在是太繁忙了,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寻阿述,从早忙到晚,别说给他写信了,单单是不断地执笔记录古籍分类和估算价格,都够我写到手抽筋。

这可是书籍的盛宴!是向天下悬赏有价值的书籍,对象不仅仅只限于商贾。

一天到晚得有多少商贾及百姓捧着书来来往往!

绿丫对我说这期间阿述有来看我,不过见我如此忙碌,便轻身离开了。我想去见他,奈何抽不出时间。

这一日如同以往般,我坐在一旁,查看经过六部十一寺二十多名官员分类鉴定过后的古籍,进而进行价格的初步评估。

一旁分出二十张大桌,上放着古籍分类的小招牌,有占卜、医药、教经、农学、厨学、女红等分类,不一一举出。大桌后站在相应负责的官员,大桌前则是排着如长龙的百姓队伍。两旁还有官兵在维持着秩序。

这些百姓手上或多或少都捧着书籍,有些则放在一个大箱里,更有甚者用牛拖着一大车杂乱无章的书籍来。

看到这用牛拖的书和这一条长龙的队伍,我终于知道乱世让多少书籍流失民间。

这几天我可是大开眼界,比如有人拿一张牛皮,上面是乱七八糟的字符,说这是家族流传下来的古书,很有收藏价值。有官员看后批准了,被我驳了回去,我说:“既然是家中古物,就应该好好收藏,不应拿出来,让家中气运消减。”

还有人拿树叶编成书籍的模样,弄上字冒充古籍。有些更狠,从乱葬岗拔几件破衣服,在上面弄上几个血字,美其名曰:先人血书。即用家族先人血写下来的书!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