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3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朝廷欲派使团出使南掌国,大妹有幸,亦在名单之内,少不得又要向谢侍郎请教南掌国语言,到达礼部衙门的时候,被告知谢侍郎去国子监授学去了,大妹只好返回。

回来的路上,竟然碰到了熟人——文秀才,正在小摊前买虎头鞋。文秀才背对着大街站立,注意力全在各式各样的小鞋上,因此并为注意到大妹。

当年不懂事,看见他只觉得害怕,现在想想挺可笑。大妹走上前,笑说道:“文先生,别来无恙。”

文秀才转身,看见是大妹,又惊又喜道:“温姑……哦,不,郑少奶奶。”大妹嫁给郑恒的时候,尽管他已不在东凌县,但是那场婚礼极其隆重,况且贫家女嫁给豪门公子,这一故事本身就有不少传奇色彩,坊间有好多的版本的传言,文秀才被迫听了许多,不过大妹离开郑家的时候,他已经考上了进士,做了庶吉士。

大妹见他穿戴得体,唇上的两撇胡子也被剃得干干净净,整个人看起来清秀不少,遂问道:“不知文先生何处高就。”

文秀才谦虚道:“乃国子监太学助教一员,糊口罢了。”因见大妹孤身一人,遂问道:“少奶奶要在上京住多长时间?可否让小可略尽地主之谊?”

大妹不善交浅言深,推说有人在等自己,与文秀才告别回去。

因在皮货上绣花,且用的是从未见过的波斯图样,于安的皮货店又日渐兴隆起来,只是因为皮革质地不好,并不能卖个好价钱,虽然利润分成小妹占大头,拿到的手并不能如她的愿。尽管小妹三番两次要求于安买上好的皮料,但是他仍旧我行我素,小妹气他榆木脑袋不开窍,自己偷偷从牧场主那里买来料子,拿给其他皮货师傅那里去做,又在小绣庄那里添了花,摆在铺子里卖,被于安发觉。无奈货已经上架,也便由着小妹了,但是算账的时候分得清清楚楚,小妹的那批货所得的利润,他一文钱不要。

小妹巴不得这样,于是高高兴兴将所有收入放入自己囊中。

年前,小妹打算天气回暖就走,可是现在与大妹之间嫌隙已消,而且皮货店生意不错,再加上去了别地不一定能碰到像于安这样又好又傻的东家,因此,尽管已过阳春,小妹并无要走的打算。

皮货上的图样很快就被其他店铺学去,铺里的生意又开始不景气,小妹只能再去向大妹讨些新花样。小妹到了金银绣庄的时候,没在绣楼上找到大妹,其他绣娘告诉她大妹在自己屋里。

进了小院门口,隐隐听见苏慕亭房里传来争执声,小妹喜热闹,遂悄声挨近,透过未关严的窗户缝隙往里看,看见苏慕亭坐在座椅上,苏甜则躲在她背后,胆怯地看着苏慕亭对面位置上的一对男女。

那对男女,小妹认得正是苏慕亭的兄嫂。

孙大嫂说道:“姑娘,你在外头这许久,从未托过一句口信回家,太婆婆和公公婆婆不知你去安危和去向,都快急出病了。”

苏慕亭冷笑道:“嫂子莫要诓我,若真如此在意我,又怎会将我丢在乡下庄子里十五载不闻不问,不管死活。”

苏大嫂面色僵住,讷讷道:“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公公婆婆也是为你好。”

苏慕亭气急反笑,“如此,倒是真要感谢祖母和父母亲不杀之恩,没有看见我是个女婴就浸水盆溺死。”

苏慕亭不顾父母亲颜面,说出这等大逆不道之话,苏大哥面有薄怒,不过知道自己妹子脾气,只能隐忍道:“父母亲在家等着,你收拾一下包裹,明天我们一起启程。”说完站起身,招呼苏大嫂一起离开。

“我不会走的,反正有我没我一个样,你们就当我死了罢!”苏慕亭决然道。

苏慕亭这个态度彻底激怒了苏大哥,七年来,家里从未停止过寻找,而她却从未有过只言片语寄回家,哪怕是报个平安,现今好容易找到,不但不愿回去,反而说出这种诛心的话,苏大哥气道:“你听听你讲的什么!”

苏大嫂按捺住苏大哥,以防苏慕亭一怒之下,真的不回家,让她两夫妇交不了差。

苏大嫂苦口婆心道:“姑娘,你就算不给我们嫂面子,好歹看在公公婆婆年迈的份上,回家看他们一看吧?他们唯有知道你平安,才能放心。还有太婆婆,都这么大年纪了,老人家不容易,有一日没一日。你回去略住几日,大家吃顿团圆饭,往后你愿回这里仍回这里,我们不拘你就是了。”

苏慕亭直直看向苏大嫂,要她发誓:“你保证我回去之后仍然能回来?你保证他们不会逼我嫁人?”

苏大嫂红了脸,支支吾吾不肯答。

苏大哥气急,怒道:“身为女子不嫁人,你还能干出什么大事业!看看你都跟什么人住在一起!”苏大哥不敢说金针娘娘,于是指着对门道,“不改改你的臭脾气,活该落到那个下场。”

“嫁人就嫁人!”苏慕亭狠声道,“我把话放在这里:要我嫁人?可以!我原本就是许过亲的人,除了千总家的公子,我谁都不答应,你们要是敢硬逼,我就告到官府去,大不了大家撕破脸,我陪着你们丢面子!”

肩头被人拍了下,小妹回头,看见大妹站在她身后使眼色,遂跟着她出了院门。

小妹好奇心重,问大妹是怎么回事。大妹不爱说人是非,知她是为样图来的,带小妹去屋里拿到手抄本,便打发她回去了。

小妹回到于家,于安已经做好了晚饭,小妹边吃边说话,讲到了苏甜主人家的争执,于安问她:“那位姓苏的姑娘,真的这么说?”

小妹保证道:“我在外头听得真真切切。”

于安“哦”了一声,低头默默吃饭,听小妹聒噪,偶尔回答一两声。

71

是晚,大妹来到正院,与秦姑娘说起苏慕亭的事情,恳请道:“苏姑娘性子烈,若真是被逼到绝处,只怕……”

关于苏慕亭兄嫂来金银绣坊的事情,桂子已同秦姑娘说过,不过当时以为是人家家务事,绣庄不便插手,所以没有多问,现听大妹这样,才知道事情棘手。秦姑娘沉吟片刻,说道:“你与她同个院子,务必留意她举动,我想想办法。”

大妹谢过秦姑娘,从正院退出。秦姑娘唤桂子更衣,乘了马车往城郊的青云小筑而去。

上京的城门日出开,日暮闭,以击鼓为号,马车到达时,守城的士兵拦住去路,桂子从马车中探出头,递过去一块令牌,领头的将领仔细验证了令牌,命令士兵开城门。

青云小筑距离上京城有一里地,背青云山面桃花溪而建,若不上山论道,金针娘娘便住在这里,距离上京城近,又清幽雅静。

桂子跳下马车,扶秦姑娘从车里出来,敲开偏门。守门的老伯见是秦姑娘,轻声说道:“宫里来人了,已经等了一下午。”

秦姑娘点头,带了桂子先去正厅。

等在正厅嬷嬷看见秦姑娘,忙站起来问好,看了眼身旁的御医,与秦姑娘为难道:“您看……完成不了娘娘交代,奴婢不敢回去复命。”

秦姑娘吩咐桂子换茶,安慰嬷嬷道:“我先过去。”说着,请嬷嬤稍坐,往厅外走去。

夜色昏暗,秦姑娘手提着灯笼,还要提防甬道青苔滑脚。来到一个林中小屋前,听见里头咳嗽一声接着一声,听着让人揪心。

秦姑娘灭了烛火,将灯笼放在门外,抬手敲门,听见里头喊“进来”,这才推门进去。

金针娘娘半躺在竹榻上,身上盖了半条毯子,看着秦姑娘关上房门,拿起旁边的枕头垫在自己的背后,嘶哑着声音问道:“绣庄出了什么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秦姑娘坐到榻边的凳子上,握着金针娘娘的手,觉得凉得和外头的竹子一样,遂从床上搬了条棉被给她盖上。

金针娘娘挪了枕头,掏出帕子又咳嗽起来。秦姑娘坐上榻边,给她捶背。

待她气息平复一些,秦姑娘说道:“苏丫头刚到绣坊的时候,您还记得吗?”为了让金针娘娘少说些话,秦姑娘紧接着道,“苏家上代人的为人,简直令人不齿,我本来不欲收她的,您说这孩子看着不错,让我留下来先用用看,事实证明您眼光独到,这丫头不但聪明,肯用功,脾气秉性也像极那时候的您。”

“慧极必伤,强极则辱。”金针娘娘笑了笑,问道,“她怎么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