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既是老同窗,一切好说,李举人收了二妹,却怎么不要束脩。这不合礼数,温秀才当然一定要给,李举人最后也只好接了,又留温秀才吃一顿丰盛的午饭。

温秀才是文人,闲时常常在家诵读诗书,也会教教二妹妹唐诗宋词之类,就连只会爬、爹娘还喊不清的小妹也不放过,抱着她的时候时常把千字文挂在嘴边。因为有些基础,相比同龄人来说,二妹在学堂里学得并不吃力,课业也都能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完成。

私塾离村子有五里地,二妹每日卯时起床,先做好早饭,之后走近一个时辰的路去私塾念书,因走的路多,时常磨坏鞋子,幸好大妹在绣坊里做事,常把别人不要的边角料子积攒起来,给二妹做鞋,因她心思手巧,就算鞋子是用废料子做的,也比村里其他女孩子穿在脚上的漂亮。

没有二妹的帮忙,温秀才只能自己带孩子。他从村里人那儿买来一个背篓,有时把小妹候背在篓筐里去赶集,有时候抱着去书局交书稿,有时候背在背上去地里除草,实在不方便的话,便送去邻居易婶那里,请她帮忙照顾。

问名

一年学习已过,李举人接到朝廷的任命书,即将要去西北的一个小县城当父母官,私塾不会再开办下去,温秀才需要再联系其他书馆或私塾才行。

李举人愿意为二妹写封推荐信给乡学,乡学是当地官府设立的官学,教授小学内容,但是入学名额有限。李举人虽有意举荐,但还是和温秀才说了实话:二妹的资质一般,与其把钱花费在学业上,不如领回家多攻女工、女德事宜,以便以后找个好婆家。他也是因为了解温秀才家的情况,才多嘴提一下。

温秀才不以为意,他自觉自己不是愚笨之人,他娘子也是聪明的,生出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笨?再看姐妹之中,大妹早慧,三妹未满两岁,嘴皮子却已经很溜。温秀才相信二妹不会笨,只是开窍晚罢了。

因为有李举人的举荐,二妹入学乡学的事情办理得很顺利,温秀才的心情格外好,感觉离梦想又近了一大步。

距离乡学开学还有段时间,二妹闲在家里,温秀才也不让她干家务,除了偶尔带带二妹,最多的时间都捧着书卷温习知识,连门也极少出,一个假期下来,倒是白胖不少。

一个月之后,二妹进入乡学学习,照旧要走一个时辰左右的路,学业比在私塾的时候要繁重,夫子也极为严厉,板着脸,不苟言笑。二妹在温秀才的灌输下,一直坚信笨鸟先飞的道理,别人花一倍的时间,她要花两倍、三倍,总算没有落在大家后面。

孙大娘要去县城里交货,因绣坊近期的活不重,孙大娘便带大妹一起去见世面。孙大娘的两个女儿均已嫁人,家里只剩下她和孩子他爹两个,因此把感情寄托到大妹身上,对待她像对待自己女儿一般。

到了城里之后,孙大娘去李家绣坊交货,让大妹四处逛逛,一个时辰之后在原地等她,再一起坐马车回去。

今天不是赶集日,街上只有一摊玩杂耍的,大妹看了一会儿耍大刀和舞缨枪,觉得没多大意思,于是去临街卖熟食的铺面里要了一斤盐煮花生,又在果脯铺要了一包话梅干,然后去学馆找二妹。

“花生给爹下酒吃,话梅给你和小妹吃。五天后是七月半,绣坊会放一天假,我明天不回家,大后天再回去过节。”大妹说道。

二妹一一记住了,把两包吃食拿进课堂里放好,拉了大妹在学馆里转悠。途中碰到云教习的长子。云教习统管学馆里教务和训导事宜,云教习的长子也在学馆里念书,是最高一届的师兄,已是一名童生,明年将参加院试。

二妹和云师兄打了招呼,之后带着大妹在学馆周边走了走,因惦记要在原地等孙大娘一同回去,大妹未久待,逛一小会儿便离开了。二妹继续回去上课,却在课堂门口碰见云师兄。

“刚才那位女孩……”云师兄吞吞吐吐。

“是我大姐呀。”二妹回道,奇怪地问,“云师兄有事吗?”

“没……没……”云师兄通红着脸,找了个借口快速离去。

二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了想,想不通,便不再去想。

鬼节

大妹正和绣坊里另一位绣娘讨论手头绣品上的辛夷花该用齐针中的横缠、直缠还是斜缠,一位和她同龄的小姑娘走过来,说门外有人找她。

大妹把绣针插在绣架上,出门一看,想起来是前几天在学馆见过面的、云教习的儿子,二妹的师兄。虽是一面之缘大,但是彼此都不熟悉,大妹奇怪他怎么找到了这里来。

大妹出门,随着二妹喊师兄,问道:“有事吗?”

云师兄通红着脸,嗯嗯啊啊半天,鼓足勇气问道:“温倩师妹在么?”

大妹恍然:原来是找二妹的,于是把家里的地址告诉他,见他嗯嗯啊啊又是讲不全一句话,于是好心问道:“我今天下午回家,需要说什么我可以帮你转达。”

云师兄连忙摇头,红着脸低下头,悄悄抬眼打量着大妹,羞于说话。

大妹站了一会儿,见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告了声罪,依旧回去干活。

这件事本是一个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小插曲,大妹并没有放在心上,趴在门缝里看得一清二楚的孙大娘却留了心,想着:既然是好猪,就得养在自家的猪圈里,既然是好花,就得栽在自家的花园里,有些事,得趁早定下来方能安心。

趁着下午绣坊放假,孙大娘得了空去大伯家,把来意说了说,意思是想要替大伯的小儿子和大妹保媒,两人年纪差不多,且性格都好,定能合得来。

大伯母皱了皱眉,比较介意大妹的身世,年纪轻轻就死了娘,怕是命硬,晦气。

孙大娘的婆婆则认为是小妹克死她母亲,与大妹无关,只是大妹这人太聪明,怕以后管得孙子太严,孙子吃亏。

大伯呼啦呼啦吃几口旱烟,最后一锤定音道:温秀才一连生了三个,都是女儿,串糖葫芦串一样,只怕他们家都没有子嗣的命,生不了男孙,娶回来白吃饭。

呛得孙大娘饭也不吃,怒大伯这一家眼高手低不识好歹,气囊囊地回去了。

七月鬼节,依旧俗在堂屋摆酒食和斋果祭祀家里先人,之后在地上摆设蒲团,先是温秀才面向牌位,跪在蒲团上连磕三个头,请求先人们保佑温家上下平安健康,生活蒸蒸日上,姊妹三个都能顺心如意。然后是大妹带头,领着两个妹妹一起磕头。

待祖先享用祭品完毕,大妹捧着还剩余烬的香烛,送祖先魂魄到村口,再烧些衣物和纸钱送过去,二妹则带着小妹先去吃饭,留着温秀才一人坐在大堂,面对他娘子的牌位,絮絮叨叨讲些一年来家里发生的事情。

学期结束,二妹所有成绩都在中等徘徊,不算好也不算赖,温秀才与卖猪肉的屠户连续定了一个月的猪脑,趁着假期时间多为二妹补补,争取让她早一点开窍,把学业赶上去,他自己以后到了阴曹地府也算是能给孩子娘一个交代。

家访

接连半个多月没有下雨,毒日头又不停歇地照着,田里的禾苗遭了秧,需要隔个三五天就去放一次水。

这一日,温秀才正在稻田里给禾苗泼水,他们家的田地地势较高,淙淙渠水流到这里便成了小猫撒尿,若是听之任之,便是放一天一夜也放不进半亩水。温秀才只好拿着长柄水勺,从田坎另一边地势低矮的水渠里舀水,一勺一勺泼进自家的田地里。

远远看见二妹背着小妹走来,温秀才放下水勺,擦了把汗。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