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如今甄应嘉看着风光赫赫,实际上,内阁里头,没人真当他是个人物,他想要做什么事情,要么大家一起反对,将他提出来的建议批得狗屁不如,弄得他面如猪肝。要么,大家干脆等着看他的笑话,在背地里头拆台。

江南那边的事情,当年老圣人虽说对处置甄家,颇有些不忍,但是对于甄家的党羽,却不算客气,那些人就算是因为甄家的那些小动作,得了什么政绩,得以升迁,但是,往往是明升暗降,倒霉的,甚至因为牵扯进了那些不能明说的事情里头,直接就叫老圣人发落了。

因此,朝堂上的要职里头,还真没多少甄家的人,甄应嘉想要做什么事情,简直是到处掣肘,几次失手之后,他的威望也就没了,即便是徒明昊还有甄家的那些党羽,对甄应嘉也有了不满之心,谁让他干啥啥不成呢!

就算是他这边想要保荐一个官员,话音才落呢,立马一帮御史简直跟他刨了自家祖坟一般,从一边挑出来,一边将那个官员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劣迹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又在那里说甄应嘉识人不明,网络党羽,居心不良云云。

因此,甄家领头的这位甄阁老,短短几个月时间,在朝堂上已经是饱受打击,几乎快要抬不起头来了。

甄应嘉尚且如此,江南那边,甄家也是方寸大乱,甄家老实说,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甄应嘉虽说兄弟不少,堂兄弟,叔伯兄弟那是更是多得不行,下头子侄,甚至是孙子都不知道多少个了,但是,这些人多半就是富贵乡里长大的膏粱纨袴,一个个欺男霸女,横行霸道,那是老本行,但真要他们干什么事,那多半只能坏事。

甄应嘉的一个堂弟曾经被保举做过河道上的官员,这家伙到任那一年,就遇上了洪水,将河堤给冲垮了,要不是甄家那边极力转圜,甄应嘉那个堂弟当时就得倒霉。

甄家族人中,也有几个官员,但是,他们能做什么事情,政事什么的,若是没有幕僚出谋划策,一个个都得抓瞎,连什么公文该用什么印都未必搞得清楚。而那些幕僚呢,也不是什么对甄家忠心耿耿的货色,他们一个个也跟甄家那些下人一般,上头主子是个蠢货,偏偏还挺有些势力,那么,为什么不利用这个蠢货给自己捞些好处呢,就算是事发了,还有甄家人顶着呢,他们顶多算个从犯而已,回头再反咬一口,说不得还能坦白从宽呢!

这会儿江南那边简直是乱成一团,甄家那些人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只知道破口大骂,很多人恨不得要跳脚撞柱,他们也亏大了好不好。因为卖盐赚钱,大家一开始不过是随便拿出点私房钱出来,回头就是百倍甚至更多的回报,根本不需要他们会做生意。

这种事情,来钱这般容易,甄家许多不甚宽裕的族人,自然在里头很是掺了一脚,而且一次比一次投入得多,结果如今,简直如同股市崩盘一般,那些只想着天上往下掉钱的家伙,一个个算是倒了血霉,原本的积蓄变成了一些即将作废的盐引,有的甚至还在外头欠了不少钱。

甄家的族人,这些年日子一直过得很舒服,什么刺激玩什么,什么享受干什么,不管是青楼还是赌场,从来一掷千金,一般直接在人家店里头挂账,回头红利到了再去销账,还有的,干脆直接从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那里借高利贷,一般九出十三归,有钱了再还。

结果,如今遇上这般行情,算是混不下去了。他们的钱变成了废纸,那些盐商自个还在跳脚呢,恨不得冲到京城去找甄应嘉算账,他人在京城,居然消息那么不灵通,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居然还没反应过来。因此,甄家那些人上门闹腾,他们哪里会理会。

能在金陵这些地方开那些青楼赌场的还有敢做印子钱生意的,哪个背后没几个强力人物支撑着,何况,谁跟钱都没仇,甄家一大帮的族人,因为原本给钱爽快,因此,各家给他们的额度也很高,如今一看,甄家的人在他们那里欠下的帐可很是不少,请教了一下自家后台后,一个个都底气十足地上门要账去了,有的甚至直接跑到了甄家大宅那边。

专业要账的是什么人物,对上的又是甄家,因此,一个接一个上门拿着账本借条收账,嘴上话都说得漂亮,但是甄家那边不管是好说歹说,反正分毫不让。

甄家那边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他们在江南是土皇帝一样的人物,愿意借他们这些人的钱,那是看得起他们,竟是找上门来了,因此,甄家那边也露出了自家的狰狞面目,直接叫来了家丁下人,一个个挥舞着棍棒,将这些来要账的人往外赶,打得他们哭爹喊娘。

然后,问题闹大发了。

第二天,金陵知府衙门,竟是有好几个苦主,抬着尸体上门喊冤,说甄家欠钱不还,为了赖账,直接命自家家奴将他们要账的人打死了。

闹出了人命官司,金陵知府也是有些坐不住了。

这位金陵知府这会儿也郁闷,他真要算起来也是甄家一党的人,不过才来了一年多,手上光是现银就多了十多万两,更别提各种珍宝古玩,名下多出了近百顷的良田,这些自然跟甄家脱不了干系。后院里头新纳了一个盐商家的小妾,带来的嫁妆就有两万两,还不提各种头面首饰。

只是,这位不是什么蠢人,他如今也嗅到了不安的气息,甄家自从甄应嘉接到旨意进京开始,似乎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他也知道甄家的图谋,若是甄家能够成功,他自然乐见其成,但是如今一看,甄家之前看着煊赫无比,简直像是无所不能一样,但是当今圣人轻描淡写一出手,看起来没真拿甄家怎么样,实际上,却是已经动摇了甄家的根基,甄家因此方寸大乱。

金陵知府虽说爱钱,但是,他更爱自个的前程,有了前程,多少钱弄不来啊!甄家如今这般,之前收的那些东西,就实在是太烫手了。这会儿正好有人状告甄家,顿时,金陵知府心中一动,他咬了咬牙,干脆拼了吧!

因此,这位知府也很是干脆,直接受理了状子,听了那些苦主诉说之后,直接就发下令签,命人到甄家那边提人。

甄家那边差点没傻了眼,他们原本跟金陵知府称兄道弟,而且是金陵知府腆着脸在自家面前充小弟,结果如今,这小弟也翻脸了,不过,甄家也不是好惹的,几个主子也不出面,直接随便交出了几个家奴出去,然后说当时不过是那些人跑到门上,扰了自家老祖宗的清静,因此,便将他们轰出去了。至于打死人的事情,那纯粹是子虚乌有,纯属诬告,谁知道那些人怎么死的,是不是他们为了诬告甄家,自家把人给打死了,何况,那死掉的人是不是进了甄家的人还不知道呢!因此,甄家只认叫几个家奴打伤了人,而且那些人冲击甄府,被打了也是活该。

甄家的应对若是在正常情况下,那的确是没问题的,问题是,金陵知府打算拿着这个案子做投名状,跟甄家划清界限呢,因此,也管不了什么甄家那位被老圣人封为奉圣夫人的老祖宗了,反正就是一句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甄家欠钱不还,还殴打债主,简直是无法无天,人神共愤,因此,算是跟甄家卯上了。

当然了,金陵知府也不敢真的冲到甄府去拿人,甄家还有老圣人亲题的牌匾,钦赐给奉圣夫人的拐杖如意,奉圣夫人到时候一出面,到时候大家也只有低头的道理。

这位也是精明,直接写了一封奏折,说甄家横行乡里,欺压良善,欠债不还,殴打债主致死,还藐视官府,不肯伏罪云云。

折子这边才递到了京中,朝堂上一群人不管到底是不是御史,一个个都跟嗅到了臭味的苍蝇一般,一拥而上,弹劾甄家的折子,雪片一样地飞到了圣人手里。

☆、第92章

贾赦从来不上朝,因此没看到那样的盛况,而贾琛虽说也没上朝,但是在宫学里头,消息毕竟灵通一些,回去之后就带着一点惊叹,跟贾赦说起了这日朝堂上的事情。

朝堂上如今别的事情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就是甄家的事情。老实说,甄应嘉这些日子以来,上蹿下跳,早就叫庙堂上那些人心中不满了。何况,甄家那边一向自恃甚高,虽说闹出了人命,还被告到了官府那里。甄家那边虽说也派了人,给甄应嘉报信。

只是甄家那些下人,一个个款摆得比主子还足,有的事情,主子不做的,他们做得很爽快。因此,也不当这是什么大事,虽说上头吩咐了快马加鞭,赶往京城送信,不过,这些下人一个个也是养尊处优,没吃过什么苦头的人,因此,一路上虽说不是游山玩水,却也是该打尖打尖,该住店住店,因此,甄应嘉站在朝堂上,一大堆人弹劾他的时候,他还茫然着呢,压根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大家也有默契,不会说什么盐税,也不会说别的,总之,就是扣紧了甄家欠钱不还,殴打债主致死,官府传令,竟是对此不予理睬,甚至语出威胁,说什么自家才是王法什么的,然后又有人由此引申出甄家在金陵何等霸道,不臣之心溢于言表云云。甄应嘉连家人都教不好,管束不严,竟然还有脸面在朝堂上腆为阁臣,实在是恬不知耻。

总之,朝堂上甄家简直是变成了落水狗一般,人人喊打。

不过,圣人那边的态度却很是微妙,叫人难以琢磨,圣人一方面扣下了那些弹劾甄家的折子,留中不发,另一方面,却是表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何况是闹出了认命,甄家固然算起来是皇亲,但是也该调查一番,因此,直接下旨,叫地方上将这个官司好好审一审。

甄应嘉在朝上脸红脖子粗,他本来也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一直保养得很好,也是相貌清癯,气质堂堂,卖相极为不错,结果,这回在朝堂上眼见着一大堆人对着甄家喊打喊杀,俨然有些沉不住气,一点也没有做宰辅的气量,在那里恨不得声嘶力竭地喊着那些御史血口喷人,甄家无辜,要圣上给自家主持公道。

开玩笑,甄家要是无辜,天底下就没不清白的人了!圣人那种近乎暧昧的态度,让甄应嘉一边觉得担忧,又一边觉得有些希望,下朝之后,在政事堂那边一直坐立不安,后来竟是借着出恭的机会,与一个负责洒扫的小太监接上了头,跟他吩咐了几句口信,让他去联系甄贵太妃。

宫中之前就放出了许多年纪大了的宫女,但是,也仅仅是宫女而已,太监不在此列。太监毕竟是刑余之人,他们跟宫女还有女官不同,太监这个制度固然残忍,但是却是有效地保障了某种意义上皇家的统治还有宫廷的安全。因为太监不能生育,不会有子。而宫女和女官不同,他们却是可能会有孩子的,因此,她们往往会得到所谓的恩典,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被放出宫去,她们的来源无非就是小官宦人家的女儿,或者是一些良家子,想要继续留在宫中,也只有自梳做嬷嬷,还得得到自家主子的准许。

但是太监不同,太监的来源有那么几种,比如说那些反抗朝廷却战败的俘虏,不过,那也就是开国的时候比较多,那些藩国或者是南方那边的少数民族,死扛着不肯臣服,那么,朝廷战胜之后,俘获的战俘便变成了奴隶,女子一般会成为官奴,她们有的会在宫中做粗使的奴仆,有的会被赏赐给功臣,更多的,多半直接被发卖了,最后多半沦落烟花之地,世代不得解脱。

而男子却是会被直接处以宫刑,没入宫中为奴。不过,朝廷好多年不曾打仗,这样来历的太监却是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另外两种,一种就是犯了如夷族重罪的人家,他们家若是年纪还比较小,够不上砍头年纪的男丁,就会被充作太监。另外,就是民间采买了,宫中需要的太监多,因此,常有内务府主持此事的人到民间去采买,一些人家穷得活不下去了,或者是因为另外一些缘故,会将家中的一两个孩子直接卖进宫中。

甚至,也有自家人下手的,虽说朝廷早就下了严令,不许民间私自阉割,但是,这种事情却是层出不穷,有的人是想要出人头地,说句难听点的,你读书读个几十年,或许中个举人都困难,就算是得中进士,将来如何还得看运气。但是,若是做了太监,选进宫中了,虽然也是做奴仆,但是,这勉强也算是公务员编制了,若是能混出个前程出来,还能提携家人。对于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的人来说,一刀下去,进了宫起码不至于连饭都没得吃,至于什么祖宗廉耻之类的,活都活不下去了,还顾得上这些作甚。

总之,大多数的太监都没什么根基,因此,宫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主子,其实也更喜欢用太监,因为,他们固然喜欢什么黄白之物,也会有些野心什么的,但是,他们的所有野心都建立在自个主子的前程上头,跟还存有一些希望的宫女相比,太监更加忠心,更加可靠。

大多数太监,进宫之后,几乎就没有机会出宫了,能够老死宫中,已经算是善终了,若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还好,如戴权那般,他这些年捞足了钱,一直伺候老圣人,老圣人也许诺了,他可以从族中过继一个子侄,将来为自己摔盆捧灵,等到老圣人百年之后,戴权可以到皇陵为他守陵,这已经算是个极大的恩典,更多的这类大太监,往往等到皇帝驾崩之后,都是要直接殉葬的。

因此,虽说宫中放出了一些宫女,但是,甄贵太妃手底下依旧有不少能用的人,甄家与甄贵太妃之间,依旧能够通过这些太监互相联系,虽说这种事情不合规矩,但是,老圣人对甄贵太妃一直荣宠不衰,甄应嘉这会儿又乱了方寸,按理原本应该是私底下的接触,他却是在政事堂外面就偷偷摸摸做了。

不过,圣人终究入主皇宫有了一段时间,皇后虽说出身并不算太高,但是她当年能主持王府的中馈,宫中的宫务,虽说繁多了一些,但是一方面原本就有定例,另一方面,皇后身边也有熟手帮着,因此,并没有手忙脚乱,反而很快将宫中的人事梳理了一番。

圣人那边同样有自个的人手,尤其政事堂这样的地方,本来就是重中之重,哪里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跑这边来了,因此,这边甄应嘉才跟那些小太监说了几句话,那边,就有人报到了圣人那里,圣人一点也不恼怒,他笑吟吟地端着盖碗,用杯盖刮着茶里的茶沫,然后呷了一口,这才说道:“随意便是,朕还以为这甄应嘉算是什么人物,原来竟是这般的货色!嗯,这事回头偷偷透露到垂拱殿那边,知道了吗?”

下面的人恭谨地答应了下来,又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