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皎娘 第62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同贵儿从心里信服自己这位半路认的干娘,他干娘能到如今的成色,什么风浪没见识过,随便点拨两句,就够自己使唤一辈子的,更何况,五年前那场祸事一出,自己的路便走到头了,若不堵上一把,这辈子也甭想出头,要知道小侯爷眼里可不揉沙子。

其实梁惊鸿真没想难为同贵儿,只是见不得冬郎那相似的眸子里,对自己的恨意,自己不喜欢冬郎,从五年前就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可再讨厌,他也是皎娘的兄弟,亲兄弟,如今自己的小舅子。

这五年来,他自认对这个讨嫌的小舅子,已经仁至义尽,只要他不来招自己,自己也懒得管他,偏他非闹得满朝皆知,连皇上都出头来做他们的和事佬了,谁还不知他那点儿小伎俩,自己不想跟他计较,他偏自不量力,真当自己是泥捏的佛爷了,要不是看在皎娘的份上,一顿鞭子抽过去,让他好生长长教训。

可那眸子里的恨意,到底勾起了梁惊鸿的怒火,待怒火散尽剩下的却是疲累,身心皆疲,五年了,他甚至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忽然他有些羡慕冬郎,至少冬郎还有人可恨,比自己强多了,自己想恨都找不着对象。

或许该恨自己,有时候梁惊鸿总想如果当年自己不去燕州府,亦或是,不去明楼,皎娘便遇不上自己,遇不上自己,也便没有这么多磨难了,末了连命都没了,即便她身子不好,嫁的男人混账,至少还好好的活着。

到了别院,刚迈进书房,管事便快步进来,手里捧着封信:“六爷,姑苏来的八百里加急,一早便到了,只是皇上召六爷进宫,不好给您递信儿。”

梁惊鸿接在手里抽出信纸,目光扫过,神色骤变,蹭一下站起来,吩咐备车去玉佛寺,不等管事应声,已快步走出书房,往大门去了。

虽不知李顺儿信里写得什么,管事也明白必是出了大事,不然六爷断不会如此急躁,难道李顺儿找着人了,怎么可能?

府里人嘴上不说,心里都门清着呢,六爷赶上往江南折腾找人,找的可不是别人,正是玉娘子,而玉娘子五年前就下葬了,如今这别院后院还供着灵牌呢,这死了五年的人,还能活过来不成,是李顺儿发梦还是自己发梦呢,不对,若李顺儿那边找见了人,六爷应该下江南啊,去玉佛寺做什么?

第186章 果真事有蹊跷

这玉佛寺亦在西郊, 依着山麓而建,正在西山的半山腰,梵音伴着山景, 极是清幽, 因供奉了一座十米高的青玉佛而得名,修的又是禅宗,故此又称玉佛禅寺。

梁惊鸿一行刚到山脚便见马车簇簇冠盖云集, 好不热闹,从这儿望上去,一直到半山腰,都乌压压, 络绎不绝的香客,且,这些香客的衣着, 竟儒袍帛带者众多, 岂非奇怪, 梁惊鸿眉头微蹙:“怎么这么多读书人?”

而据梁惊鸿所知, 这玉佛寺因供了尊青玉佛, 烧香的大多是经商做买卖跑来求财的,又因建在半山上,老幼妇孺行动不便,比起其他寺庙, 香火算不得旺, 更何况读书人求得是功名,该去拜文曲星才对, 跑来玉佛寺做甚?

旁边的管事心知主子想问什么, 却有些犹疑, 毕竟这里头牵扯状元郎,需的谨慎些,略斟酌了下言辞方道:“先头这玉佛寺大都是求财香客,烧香的不多,可自朝廷放了榜,许多赶考的举子前来烧香祈愿,这玉佛寺香火便旺了起来。”

管事言辞闪烁,说的含含糊糊,梁惊鸿岂会不明白,脸色一沉哼了一声:“若拜佛烧香能管用,还读书做什么,直接往寺庙里当和尚便了。”

六爷这明显是想到了状元郎心中不爽,管事可不敢答话,府里都知道,状元郎在六爷跟前儿是禁忌,绝不能提。

只不过管事真不明白六爷接了姑苏的八百里加急书信后,跑玉佛寺来做甚,虽说韩妈妈在这玉佛寺中修养,六爷也是隔一两个月才来上 一回,不是六爷不来,是怕来的勤了扰老人家的清净,毕竟韩妈妈上了年纪,加之五年前又得了场大病,人老了最怕病,病一次一个样儿,管事可记得五年前,韩妈妈没去燕州的时候,还是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身子骨比那些粗使的婆子都硬朗,哪像现在,走道儿都得人搀着,到底是那场大病伤了元气,这几年了也没养回来。

韩妈妈,燕州府?管事忽然福灵心至,六爷这般急巴巴的来玉佛寺寻韩妈妈,莫不是疑心五年前别院那场大火有蹊跷?

若果真有蹊跷,韩妈妈自然是最清楚的,毕竟在燕州府的时候,都是韩妈妈在大娘子跟前儿伺候的。

韩妈妈住在后山的精舍之中,说是精舍其实就是个小院,当年从燕州回京之后,韩妈妈便执意住到了这玉佛寺来,梁惊鸿劝了几次都劝不回去,只得遣了两个婆子过来伺候,却也未想到韩妈妈一住就是五年。

梁惊鸿吩咐其余人在外面候着,他自己走了进去,一进院便听见低低的诵经声从佛堂中传出来,两个婆子正在洒扫,见梁惊鸿进来,忙过来行礼,被梁惊鸿挥手止住,抬脚进了佛堂。

进了佛堂并未开口,只在后面站着,待韩妈妈一遍经文诵完方开口道:“当年皎娘当真死了吗?”见梁惊鸿一句话出口,见韩妈妈身子一震,便知自己猜的不错,当年在燕州的确事有蹊跷。

见韩妈妈仍闭口不言,梁惊鸿不禁叹息道:“这五年来,我常想皎娘必是恨毒了我,不然怎的五年来从不入我梦中,却又想她那样心善的一个人,对下面的丫头都从不说一句重话,院子里的花草也能得她垂怜相顾,怎的我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就恨毒了,就算她再恨,都好几年了也该稍稍消了些吧,消了些,是不是就会来看我,纵然不说话,不对我笑也无妨,我只想看看她,可她一直没来看我,想来仍是恼恨我的,三月间瞧见一方帕子,那帕子上的绣工精巧灵动,竟似出自她之手,说是出自江南的皎月坊,我心中大喜,连夜去了南边,不想把南边翻了个过子,也未找到人,待要再寻,皇上却召我回京,祖母说人死了没见能活回来的,是我日夜所念犯糊涂了,可李顺儿却送了八百里加急的书信来,妈妈可知道信里说了什么?”

虽是问句却并未想要韩妈妈回应,接着道:“李顺儿信里说有人送了这个上门”说着从袖中抽出扁长的小匣打开,放到韩妈妈眼前。

韩妈妈看向那匣子,目光凝在那对熟悉的耳珰上,唇角抖了好一会儿才道:“这是大娘子身上戴的。”

梁惊鸿点头:“您老也说是皎娘的东西,必不错了,如此,这死了五年的人贴身戴的耳珰,如何会送到李顺儿手里的?”

梁惊鸿每说一句,韩妈妈的脸色便白一分,待梁惊鸿说完,已无人色。

韩妈妈虽是下人,梁惊鸿却一直待之如长辈,若非如此,五年前自己断不会饶了同贵儿一条狗命,即便是山匪杀人纵火,可主子死了他当奴才的为何还活着。

只不过当日听闻皎娘死信儿,方寸大乱,急怒之下只想着找到那些山匪碎尸万段,为皎娘报仇,那时候自己心神俱乱,有些细节便忽略了,尤其同贵儿那些说辞,今日想来多有含糊不合理之处。

而当年那场大火中,唯一活着的便是韩妈妈跟同贵儿,若果真有蹊跷,这两人必然清楚,梁惊鸿之所以不问同贵儿,是因知道这件事能做的如此滴水不漏以至于隐瞒了五年之久,绝非同贵儿一个奴才能担起来的,便他想做也没这样的胆子。

且,当年同贵儿虽暂代的别院的总管,却管不到后宅,皎娘跟前儿的大小事都是韩妈妈掌着,韩妈妈极喜欢皎娘,怜惜皎娘身子弱,只干系皎娘事无巨细莫不精心,又怎会放皎娘一人在房,进而被那些山匪所害。

梁惊鸿也不想逼问韩妈妈,可当年只韩妈妈在皎娘跟前儿伺候,那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只有韩妈妈清楚,而自己都把皎娘随身戴的耳珰拿了来,为何仍不开口。

梁惊鸿心急起来:“ 您老纵不怜惊鸿的一片痴心,也该想想皎娘。”

提起皎娘,韩妈妈神色一动,长长叹了口气:“不是老奴不说,是不知从哪儿说起,当时老奴被人迷昏了,只隐约听见有个声儿说了几句要把大娘子带走云云,若不是同贵儿也说确有此事,老奴都以为自己是做梦呢。”

梁惊鸿:“妈妈可听过那人的声音儿。”

韩妈妈:“这么一说倒真有些耳熟的,听着年纪不大,却很是悦耳好听,六爷怎么知道老奴听过那个声音?”

梁惊鸿:“妈妈可知送这耳珰给李顺儿的是谁?”

韩妈妈一愣:“这个老奴如何能知?”

梁惊鸿:“您可还记得南楼月。”

梁惊鸿一提,韩妈妈顿时想了起来:“是了,那个声音有些像南楼月那个小徒弟,年纪小,戏却学的不差,叫什么来着,对了,叫阿宝,如此说来,当年是南楼月师徒俩把大娘子带走的,可他们师徒不过是戏班的伶人,跟大娘子并不干系,为何如此?难道为了钱财。”

若只为了钱财,会把一个人藏五年吗。

从玉佛寺出来,管事暗暗度量六爷的神色,不喜不怒的,底细瞧似是有些兴奋,又似欢喜隐隐还有些忐忑,如此复杂的神色,何时在六爷身上见过啊,一时间管事都有些懵了,这究竟大娘子是有消息了还是没啊……

第187章 话不投机相看两厌

还未走到山下, 远远就瞧见了一辆宝光灿灿的马车停在山脚下,管事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暗道糟糕, 不会这么巧碰上状元郎了吧, 之所以熟悉是因这辆马车是周少爷的,两家本是表亲,五年前这位小爷曾跟状元郎一并在梁府进学, 两人年纪相仿,既是同窗又脾气相合,遂成至交好友,常同进同出形影不离。

别院那场大火之后, 状元郎怨恨六爷,搬到了这玉佛寺中苦读,周府这位小爷便也跟着退了学, 后不知怎么竟说动了周大人, 允他经商, 这位小爷倒也是位奇人, 进学时驽钝的很, 一做买卖却开了窍,不过几年功夫就做的风生水起,生意做得好,自然有银子。

也不知是不是先头被周大人管束的狠了, 这自己一能做主可就彻底放开了, 衣食住行莫不考究,就连马车也是特意去南边寻了能工巧匠做的, 用了最上等的木料, 这还罢了, 四周车壁更是裹了华美丝绸,就连窗户上都嵌金镶玉,当初这马车从南边运抵京城的时候,这位小爷可是出了不少风头。

不过今年周大人升任了礼部侍郎,这位小爷深知自己亲爹的脾气,怕周大人责罚,赶着侍郎大人进京前,便把马车送到了状元府,用的时候,便去状元府。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