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皎娘 第41节(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韩妈妈在后面瞧着心里也是一片温软,怪不得皎娘这样的性子会忍着委屈跟了六爷,是怕爹娘被牵连吧,还有她那个兄弟,这一家人虽日子并不富贵,这份亲情却不是那些豪门大户里能有的。

豪门大户外头瞧着风光,真说道亲情上,便是梁府已算极和睦的,也不能跟百姓人家相比,富贵了地位显赫尊荣,亲情也难免疏淡了些。

皎娘把鞋穿好,尹氏拉她站了起来,又底细端详了端详道:“瞧着气色倒比在家时好的多了,这一年也不见你家来,还当又闹病了,娘担心的什么似的。”

玉秀才咳嗽了一声,心道,净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女儿都回来了,有多少梯己话,待回屋慢慢说去呗,非再门口絮叨什么,也不看看这后面还有好些人呢。

玉秀才心里着实疑惑,女儿回来高兴是高兴,可怎么跟了这么些人,且不说外头那些抬着箱子的小子,就说一直跟在女儿身后的这婆子,便不寻常了。

以往皎娘虽回不来,却时常遣李妈妈送个东西,递个话什么的,故此玉秀才夫妻知道李妈妈是姑爷从牙行里雇的杂工,如今女儿后面这位妈妈,可不是那李妈妈能比的,不说衣裳打扮就是通身的气派也不像个打杂的婆子,一言一行都极规矩稳妥。

更别提后面还跟着丫头小厮乌泱泱的一大帮子人,就算潘复一下子发了横财,也从牙行里雇不来这样的下人吧。

见妻子不说话,玉秀才只得开口道:“皎娘,你身后的这位妈妈是?”

第123章 有爹娘在呢

玉秀才一问, 皎娘神色一滞,自知道梁惊鸿要送自己家来那日便想着怎么跟爹娘解释,却怎么想都觉不妥, 虽未想出对策, 却实在惦记爹娘,这才硬着头皮家来,心里亦是存了侥幸, 盼着能糊弄过去,可皎娘却知道绝无可能,谁家爹娘见出嫁的女儿被人送回来能不问清楚的,心也太大了。

皎娘为难不过一瞬, 韩妈妈已把话接了过去:“老奴韩氏给老爷夫人见礼,大娘子身子弱,禁不得风, 不若先进屋去再说吧。”

玉家的院门守着巷子, 正是风口, 虽如今天气和暖, 却也有从巷口钻进来的贼风, 康健的人自是无妨,可皎娘的身子,玉秀才夫妻最清楚,真是禁不住半点儿冷热寒凉的, 尤其尹氏想起刚闺女还哭了一顿, 若再着了风可了不得,忙道:“瞧瞧娘这一高兴都忘了你这身子了, 赶紧先进屋, 你那屋子娘可是原封未动呢, 快进去瞧瞧。”说着拉了皎娘的手往屋里去了,玉秀才虽心中奇怪,却担心女儿,也跟了进去,横竖这些人既跟来必有缘故。

进了屋,玉秀才便道:“怎就你一个人家来了?孝仁呢?莫非衙门里事忙,不得空,外头那些又是什么人?还有那些箱笼?再有……”玉秀才满腹的疑问,进了屋可就压不住了,一股脑问了出来。

却不等他问完,尹氏便拦住话头道:“女儿刚回来,连口水都没喝呢,你就问东问西的,急个什么。”说着冲丈夫使了个眼色。

夫妻多年,这点儿默契还是有的,玉秀才便停住了话头道:“行,行,我这就去烧水。”说着转身去了。

尹氏跟皎娘道:“有爹娘在呢,什么都不怕,刚在风口里站了半天又哭了一顿,你这身子怕是受不住,且在屋里歇会儿,缓缓精神儿,我去瞧瞧你爹,别回头烧个水把房子点了。”

皎娘听着阿娘这般说,不禁道:“阿爹是读书人。”

尹氏:“是,是,你爹是读书做学问的,你娘我是干活儿的,有时我就纳闷,没娶我过门那会儿你阿爹是怎么过活的,竟没把自己饿死,真真是稀罕事。”

以往在家之时,阿娘也常这般数落阿爹,只是皎娘跟冬郎都知道,阿娘虽嘴上数落,心里却对阿爹极好,不然也不会过门这么多年,儿女都这么大了,阿爹依旧不会做家务,烧个水这样简单的事,阿娘都不舍让阿爹做。

阿娘一直如此,看似言语爽利却是个最细心的妻子,也是个最好的阿娘,皎娘自是知道阿娘的心思,怕是早看出了自己的难处,才把阿爹支开,免得阿爹一直问,这会儿出去大约也是告诉阿爹莫再追问。

这样贴心的阿娘,皎娘不由心中一松,放松下来,才有心思瞧自己的屋子,玉家的小院不大,却还算规整,不过皎娘小时,未盖旁边这间,只正面三间屋子,院子比现在还更大些。

那时爹娘住正房东屋,中间堂屋待客,她跟冬郎都在西屋,后来大了些,爹娘手里也攒下些银钱,寻了泥瓦匠人在西面又盖了一间,便是如今这间自己住的屋子,虽不大却也辟出里外两间来,里屋小是自己寝室,只设了床帐,外间屋大一些,一侧摆了桌椅书案,后面靠墙的书柜。

皎娘走了过去,摸了摸空着的桌案,先头这里是摆着一方石砚的,石砚并不算好,是冬郎六岁启蒙学字时,自己绣了个扇面子拿到铺子里换了钱买给他的,后来冬郎大些,阿爹给他买了更好的却也未用,始终用这方石砚,如今却不见了,必是带去京里。

想到此,不禁摇头,怪不得阿娘常说冬郎是个牛心,认准了一样便死不回头,当真未说错,那方石砚,小孩子启蒙学字时用用也还说的过去,如今到京里进学,那学里大都是富家子弟,冬郎用这样的砚只怕要被人笑话了。

想着不免叹了口气,书柜上的书倒是少了一些,大约这一路行船上要看的,旁边窗下摆了小桌圆凳,是自己做针线的地方,小桌下有个竹制的笸箩,里面放着针线,绣绷子等物。

皎娘拿起瞧着倒有些愣,怪不得去年出嫁的时候,怎么也找不见这个,原是冬郎藏了起来。

皎娘坐在凳子上,拿了笸箩里的绣绷子瞧,是绣了一半的鞋面子,本想带到潘家去接着绣完,却怎么也未找着,想到冬郎的小心思,不免好气又好笑。寻了上面的针,就着窗外的亮,一针一线的绣了起来。

不提皎娘在自己屋做起了针线,且说玉秀才从屋里出去,却并未真的往灶房去,只在屋外等着,果见妻子随后出来,刚要问,便被尹氏一把拖到了正屋里,不禁道:“你拦着我做什么?”

尹氏白了丈夫一眼:“亏你还是亲爹,怎么就不知道心疼闺女呢,你瞧瞧闺女那为难的样儿,还问啥啊,不定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呢,不然能一见面就哭的那么伤心,你再问,闺女不更难过了。”

玉秀才:“那照你这么说就不问了,外头那些又是婆子丫头又是小厮的,瞧着可不像寻常人家使唤的,这怎么忽然都跟着皎娘家来了,咱不问就这么糊涂着?”

尹氏:“谁说不问了,我是说别问女儿,免得她伤心。”

玉秀才:“那问谁?”

尹氏:“问那位韩妈妈,那妈妈瞧着就是个稳妥靠得住的,问她不是一样。”

玉秀才:“那你去问。”

尹氏没好气的道:“自然是我问,难道还指望你不成。”撂下话便出了屋,韩妈妈正在院子里站着,尹氏忽觉或许这位韩妈妈正等着自己问呢。

尹氏客气的把韩妈妈让进屋里方道:“瞧着妈妈是个爽利人,我也就不客气了,有些事还得问问清楚,这倒是怎么一回事?”

韩妈妈虽不比李顺儿舌灿莲花的能说,却也极有条理,怎么来怎么去,说的清楚明白。

大约韩妈妈这人瞧着就让人信服,即便这事儿听起来有些奇,两口子也并未怀疑,只是一听潘复竟然以无子为由写下和离书,玉秀才勃然大怒,却到底是读书人,便气到极处也不会真的口出恶言,只是连着骂了几句无耻之徒,无耻之徒罢了。

尹氏却抓住了重点:“妈妈是说你们都是那位梁六爷的人?”

第124章 到是什么心思

韩妈妈本也未想隐瞒, 便道了声:“是。”

她这般利落的应下,尹氏反倒不好再往下问了,若会错了意岂非要闹大笑话, 要知道这种事可干系自己女儿的名声, 也莫怪尹氏有此顾虑,别说这位韩妈妈跟那叫李顺儿的管事,便是那些小子丫头, 瞧着也不像寻常人家能使唤的下人。

不过,自家这小院以往瞧着真不算小,尤其皎娘出了门子,开春冬郎又去京里进学之后, 家里就剩下他们老两口,出来进去的还觉有些空旷呢,今儿一下子来了这么些人, 竟有些挤了。

尹氏略斟酌了下方道:“你们家六爷当真是个热心人, 还劳烦妈妈跟这几位辛苦走这一趟, 也不知怎么谢您几位才好。”

李顺儿忙道:“您老这话可要折煞奴才了, 这都是奴才们的本份。”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