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皎娘 第40节(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皎娘听了心里发酸,爹娘自是疼自己的,只是却碍于礼法,出门子的姑娘就是人家的人,便再担心也不能去探视,便如回娘家一般,非得等着年节儿或过寿才能回来。

那妇人见皎娘眼里似有水气,暗暗后悔自己不会说话,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呢,忙道:“你这回来了就好,你娘瞧见你这般好,哪还有不放心的呢,快着家去吧。”

皎娘:“那皎娘先家去,待安置妥当再与各位街坊说话儿。”

那妇人:“哎哟,说话什么时候不成啊,快着去吧,去吧。”

皎娘这才进了巷子,韩妈妈自然跟了去,却留下李顺儿吩咐小厮从后面车上提了一个好几层的大提盒下来,打开来是一层层的精细点心,冲着巷口的孩子们招招手:“来,吃点心了。”

这潘家巷住的虽说不是穷的吃不上饭,却也都是寻常百姓,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舍得给孩子买块甜糕解解馋,甜糕哪是这样精细的点心可比,刚一打开盒子,光那股子香油味儿就把孩子们馋的直吞口水了,这会儿李顺儿一招呼,哪里还能忍的住,哄一下便跑了过来,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好几层的点心就分了个精光。

陈家婶子家的小丫头年纪小身子弱,挤不过那些小子,等到了她,点心盒子早空了,瘪瘪嘴委屈的直掉金豆子,陈家婶子心疼闺女,指着那些跑走的小子骂了几句。

李顺儿道:“哪些不过是个孩子们吃着玩的,各位邻居的也早预备好了,都在车上呢,我家六爷说了,玉家就两位老人,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往后指不定还得劳烦各位邻居帮扶看顾着些,这些担心权当一点儿心意了,各位邻居千万别嫌弃,这会儿拿着走也成,若不方便的,过会儿让小厮挨个给您送家去。”

众人谁能想到忽得了这样的好处,哪还能让人送家去啊,再说虽都吃这口井里的水,却不都是潘家巷里住的,有的离着好几条街呢,便再够也跟玉家够不上邻居啊,忙道,不劳烦了,自己拿回去也省的再劳动小哥们跑腿儿。

李顺儿自然知道这些不都是玉家的邻居,也不点破,让小厮把备下的礼挨个送了,都是两层的一盒点心,加上一串簇新的铜钱,用红线串着下面结着平安扣,好看的紧。

这钱可比点心实用多了,如此意外之财谁不乐呢。

有远处的拿着就跑了,生怕李顺儿发现他们是浑水摸鱼的,把东西收回去,剩下的大都是潘家巷的邻居,那陈家婶子瞧了瞧手里的东西,心里纳闷啊,虽说燕州府新姑爷上门有给邻居送礼儿的习俗,可都是近处常走动的邻居,大多是糕饼点心,却不过一个油纸包罢了,若是看见孩子,给个铜钱买糖吃,都算极体面大手的,哪见过这样大手笔的。

更何况,这位嘴里一句一个六爷,这六爷难不成是玉家那女婿,不对啊,且不说皎娘出门子已经一年了,新姑爷早上过门了,怎么又来了个送礼的,别人不知,自己难道还不清楚吗,皎娘那女婿叫潘复,虽说跟潘家沾了些亲戚,却是个早死了爹娘也没兄弟姊妹的,这六爷却是从哪儿算的?

再有,自己可是知道底细的,皎娘那女婿虽说再衙门里当差,日子过得是不差,却也这般富贵,好家伙就瞧今儿这场面,别说衙门里的当差了,就是知府老爷估摸着也没这台面啊。

第120章 戏文里的故事

却见李顺儿指挥着小子从马车上搬箱笼, 愈发疑惑,就算那潘复忽的腾达了,也没见谁家回娘家还带着箱笼行李的, 怎么瞧着倒像长住的, 想到此忍不住问了句:“你说的那位六爷可是姓潘?”

李顺儿目光一闪摇头:“我们六爷不姓潘姓梁。”

陈家婶子一拍大腿:“我说不对劲儿吗,这不果真闹拧了不是,就说瞧着不像玉家那姑老爷啊。”说着又觉不通:“不对啊, 若不是玉家姑爷,为何送了皎娘家来?”

李顺儿:“这事儿说来却有些长,其中更有许多曲折……”说着顿了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儿。

周围大多是妇人,平日里最喜欢家长里短的八卦, 没事儿都恨不能找点儿事儿,更何况这样明摆着稀罕事,哪能忍得住, 忙道:“长了怕什么, 我们几个横竖也没什么事儿, 有的是闲工夫, 你慢慢说便是。”

那陈家婶子也道:“是啊, 这里也没有外人,都是多少年的老街坊,瞧着皎娘丫头长起来的,跟自家的丫头一个样儿, 虽说如今出了门子, 也是潘家巷的姑娘,在外头遇上什么委屈了, 我们这些老街坊便帮不上大忙, 也能站个脚不是。”

李顺儿忙道:“怪道大娘子常提起家里的街坊邻居, 今儿小的算见识了,真真儿都是热心肠的好人,说起来也是大娘子跟我家六爷缘法……”

李顺儿照着自家六爷的吩咐的开讲了,大致意思就是六爷来燕州探望嫁到这边来的表姐,因心仪燕州美景,便留了下来,可巧表姐家跟潘家比邻而居,且表小姐跟大娘子相好,两家常走动来往,便免不得跟六爷碰上,先头只是照过两面,并未说话,后来那位潘大爷不知怎么总往戏班子跑,一来二去的竟和离了,那阵子大娘子可难着呢,不想回娘家让爹娘知道,恐二老忧心,又不知该怎么办,我家表小姐心疼的不行,便接到了府里住,权当多了个妹子,若非大娘子记挂着娘家二老,非要回来,表小姐可舍不得放人呢。

李顺儿口才了得,半真半假的故事,被他说的格外跌宕起伏,且虽未明说,可透出的意思,只要不傻都听出来了。

陈家婶子心道,这不活脱脱一出戏文吗,美人遭难却遇上了贵人相助,认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姐姐,姐姐家里偏偏有位未娶的公子,这边遭难正难过,那边有心怜惜,两下里凑到了一起,就成一对。

不然,这皎娘回娘家,怎么竟是这位姓梁的六爷派人护送打点,且还预备了礼,这可是燕州府新姑爷上门才会遵循的老礼,若不是瞧上了皎娘,哪可能这么做呢。

自己脑补了一通之后,陈家婶子是又气又羡慕,潘家巷里谁不知道玉家啊,祖坟好风水,出了个冬郎那样争气会念书的小子,如今都去京城进学了,将来中榜做官,眼望着光宗耀祖呢,倒是女儿这儿有些不顺心,模样虽好,身子却弱,自小便是个病秧子,三天两头的吃药,玉秀才两口子没少操心,邻居们嘴上不说,心里都明白,这丫头可惜了好样貌,这么个病身子不能生养,怕是没人上门提亲,这娶回去不就成了绝户吗。

不想这丫头自有造化,去年潘复竟然上门提亲了,这潘复虽说不是什么富家公子,却跟潘府沾亲,又念过书,还在衙门里谋了差事,房子也置下了,人也体面斯文,性子温和体贴,真真可是把潘家巷震了,谁家也没得这么个体面的好姑爷啊,当日出门子的时候那体面热闹,如今街坊们还常提呢。

也有那脏心烂肺见不得人好的娘们,乱嚼舌头说这男人啊最没出息,光瞧着脸蛋好看就什么都顾不得了,等日后就知道了光脸蛋好看,不能生养也没用,到时候瞧着吧,不定怎么折腾呢,别瞧这会儿风光,受罪在后头呢。

陈家婶子当时听了,气就不打一出来,一瓢水就泼了过去,插着腰骂道:“人家玉丫头见了你一句一个婶子叫着,这刚成婚的好日子,你不盼着好说句吉祥话也就罢了,却还这般恶毒的咒人,亏得还去庙里拜菩萨,仔细菩萨知道你的脏心,降个雷劈不死你。”

当时好多街坊也把那娘们数落了一顿,潘家巷住的虽不能说都是善人,可这样坏心的也极少见,众人不忿把那娘们数落跑了。

当日陈家婶子可没想到让那娘们说中了,那潘复瞧着挺斯文正派,却也是个没良心的,不用说必是嫌弃皎娘身子弱不生养,外头又迷上了戏子,才闹着和离,皎娘那性子,若那潘复要和离,必不会为难,那潘复正是知道皎娘的性子,才敢这样欺负人,若是换了个厉害的,哪会这么痛快答应和离,怎么也得要些大好处才行,想起来都让人生气。

可说气吧却又羡慕,皎娘自幼身子不好,又碰上潘复这么个混账男人,按说命是有些不济的,可若不是潘复这混账,又怎会被接到邻居府里里,进而有了这样一门好姻缘。

这位梁六爷,虽尚不知底细,可就瞧这排场也知道不是寻常人家,不过这样人家的公子会娶个和离了又不能生养的吗?

想到此不免又担起心来,便拉了李顺儿到一边儿问道:“你刚说你们家六爷是来探亲的,这探亲总归要家去的吧,不可能一直留在外乡。”

李顺儿道:“这个倒不知我家六爷怎么打算的,不过已在燕州置了宅院,瞧意思是要长住了。”

陈家婶子这才放了心,都置了宅院,自是不想走了,又问:“你们家六爷是做什么营生的?”

李顺儿:“我家六爷开过医馆。”

陈家婶子没把开过两字放在心上,一听开医馆的便道:“要说这燕州城里先头是开了一家医馆,可红火呢,里头的大夫一个比一个厉害,天天瞧病的都排大长龙,不会就是你家开的吧。”

李顺儿点点头:“正是。”

陈家婶子顿时激动起来:“真是你家开的?你小子可莫哄我?”

李顺儿:“不敢,先时是我家六爷开的,后来因春芝堂的东家求了人情,便卖与了春芝堂。”

陈家婶子:“怪不得前些日子忽的换成了春芝堂的招牌,我还纳闷呢,原来是这么个缘故,对了,听人说那医馆的东家是京里来的一位公子,祖上出过太医的,他自己也是位神医,说的可是你家六爷?”

李顺儿老实的道:“我家六爷的确通晓医术。”

陈家婶子听了恍然道:“怪道我刚瞧着玉家丫头比以往康健了许多,那气色精神都不一样了,想来是你家六爷的功劳了?”

李顺儿未直接说是,只道:“我家六爷常说,三分病七分养,大娘子身子虽弱了些,只方子对症,细心调养个一两年,便能好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