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但这绝不能寄希望于某个开明的君主。君主的个人魅力和道德品质都是不可靠的,人治也从来就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主旋律。个人政治的特点是人亡政息,根本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它只适用于动乱时代(如三国)和雄主时期(如汉武帝),承平之世却只能靠制度。

◎唐户部记账一览表

年代 州府数 县数 乡数 户数 口数 出处

武德年间 200余万 《通典》卷7,《历代盛衰户口》

贞观年间 不满300 万 《通典》卷7,《历代盛衰户口》

贞观十三年大簿 358 1,551 《初学记》卷8,《总叙州郡》

永徽元年 3,800,000 《资治通鉴》卷199,《通典》卷84

神龙元年记账 6,156,141 37,140,000 《资治通鉴》卷208,《唐会要》卷84

开元十四年记账 7,069,565 41,419,712 《资治通鉴》卷213,《唐会要》卷84

开元二十年户部计 7,861,236 45,431,265 《旧唐书》卷8,《资治通鉴》卷213

开元二十二年记账 315 8,018,710 46,285,161 《唐六典》卷3

开元二十八年记账 328 1,573 8,412,871 48,143,609 《资治通鉴》卷214,《新唐书》卷37

天宝元年记账 362 1,528 16,829 8,525,763 48,909,800 《旧唐书》卷9

天宝元年 8,348,395 45,311,272 《册府元龟》卷486,《通典》卷7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在国内厉行节约,百姓休养生息,社会秩序稳定,唐的经济和人口逐步增长。

站在这个立场,我们就得重新评价贞观之治。

事实上,贞观之治是典型的人治,它的成功主要由于太宗和魏徵。如果魏徵遇到的是隋炀帝,早就人头落地;如果太宗身边都是封德彝,也难免重蹈覆辙。玄武门之变前,封德彝向李世民大表忠心,却又暗中充当李建成的鹰犬。这事直到他死后才暴露出来,让唐太宗大吃一惊。[43]

人,又怎么靠得住?

太宗自己也靠不住。贞观初年,他确实谦虚谨慎。到了中期,就开始骄傲自满。就连他表扬和推崇魏徵,也未尝没有自鸣得意的成分。贞观十二年(638)三月,唐太宗在五品以上官员的宴会上将佩刀赐给魏徵,然后又问了一句话:朕这些年的政务跟以前相比,怎么样啊?

显然,他是想听到吹捧。[44]

魏徵却说:威德所加今非昔比,人心所向今不如昔。

唐太宗目瞪口呆。

他说:怎么会呢?

魏徵回答:贞观初年,陛下唯恐听不到忠言,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兴高采烈地听从。现在虽然也能听取意见,却总是勉勉强强,面有难色,当然比不上从前了。

唐太宗怅然若失:人真是难得自知之明啊![45]

难怪魏徵去世后,唐太宗会这么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撒手人寰,朕失去一面镜子了。[46]

但,这样的镜子,岂非可遇不可求?

因此,靠得住的还是制度。

事实上,隋唐正是一个制度创新的时代。这一创新始于开皇年间,成于贞观之治,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丰富内容,是我们马上就要讲到的。

现在则不妨先做小结:壮丽辉煌的隋唐,是许多人共同缔造的。隋炀帝打通了南北,唐太宗融合了胡汉,魏徵等人建立了新政治,他们一起创造了新文明。这个新文明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官僚政治,混血王朝,世界帝国。

那就让我们一一道来。

第三章

官僚政治

大背景

在不少人心目中,中华史其实是从唐宋开始的。因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不是春秋战国,也不是秦汉魏晋,更不是五胡十六国,而是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构成了一种历史的整体感,浑然一体到不假思索便能脱口而出。[1]

那么,这种整体感又从何而来?

三省六部和科举制度。

科举和三省六部,都是隋唐的制度创新,也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大体上说,三省六部是中央政府的组织制度,科举则是帝国官员的选拔制度。其中,科举制和六部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持续时间占据了中华帝国史的六成以上。唐宋元明清之所以一气呵成,就因为有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

显然,这里面必有奥秘。

奥秘在国家的性质。

从传说中的启废禅让开始,我们民族就告别史前进入了国家时代。以二里头遗址为考古学证据,这个时代至今三千七百年。三千七百年的国家史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并天下之前是邦国时代,秦并天下之后、辛亥革命之前是帝国时代,之后是共和国(republic)时代。

时代不同,政治和制度也不同。

在邦国时代,国家是封建制,政治是贵族制。名义上得到上天授权的天子将天下分封给诸侯,是为国(邦国);诸侯再将邦国分封给大夫,是为家(采邑)。诸侯对邦国,大夫对采邑,都享有独立的治权,是为封建。[2]

天子作为天下共主,诸侯作为邦国国君,大夫作为采邑家君,爵位和权力全都在家族内部世袭,没有继承权的其他子弟则成为士。他们共同构成一个阶级,是为贵族。

贵族管理采邑叫齐家,治理邦国叫治国,维持国际秩序叫平天下。但,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尽义务而非被雇用,因为家和国都是他们自己的。因此,他们并无俸禄和薪酬,有可能腐化,不可能腐败,是为贵族政治。[3]

邦国,是贵族的时代。

贵族的时代也有四个阶段:西周是王的时代,东周是诸侯的时代,春秋是大夫的时代,战国是士的时代。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贵族阶级每下愈况,邦国制度也终将解体。没有哪种制度和政治会是永恒的,新的国家制度必然诞生。

这就是帝国。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