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31. 第 31 章 家里听谁的(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还在吵呢”

“嗯。”

张惠站在院子里,即使门关得很严实,堂屋缝隙里飘出来的吵架声依然清晰可闻。

“别在这儿站着了,他们父女吵就让他们吵去,走,跟我去厨房做饭。”

“妈等等,我先回房间看看涵涵。”

回房间看孩子的时候,要经过堂屋,朱水清歇斯底里的声音尖锐的像是刮骨刀一般。

下午的时候,朱叔和她聊的正开心,朱叔松口说拜师的事情,朱水清一下爆发了,为这个事情和朱叔吵起来。

朱水清特别生气,说一个外人都比她这个女儿得他的心是吧

朱叔脸上挂不住,张惠借口去茶坊那边,把她妈叫上一起走了。

等她回来,父女俩在屋里关上门吵。

这都多久了

张惠不放心,想了想,去竹林那头隔壁朱二爷家,请他帮忙劝劝。

“为什么吵”

“可能是朱水清听到朱叔要收我当徒弟。”张惠虽然不想承认,但是矛盾确实是因她而起。

朱二爷淡淡笑道“我就知道,他早晚要收你当徒弟。你走前面带路,我去看看他们父女俩吵累了没有。”

张惠走在前面,朱二爷突然说了一句“水清这个人说话有时候不过脑子,你也别往心里去,不值当。”

张惠点了点头。

一小段路,几句话的工夫,就到了。

走到堂屋门口,朱二爷上前敲门“是我,开门”

大门打开,朱二爷进去,大门砰的一声又关上。

厨房里。

陈丽芳咚咚咚地切土豆丝,眼都没抬“你朱叔真是命苦,早年间孩子小,怕后面娶的老婆欺负两个孩子,愣是没有再娶,一个人把一儿一女拉扯大。”

“现在孩子大了,女儿算计他,儿子不听话,他一个人孤单单地守着房子。我要是他,现在想想,还不如续娶个媳妇儿,至少每天有人陪自己说说话。”

这个话题,张惠不好接嘴。

张惠不好接嘴,朱二爷这个当长辈的说话却十分不客气。

毕竟,朱明山是朱二爷的亲侄子,比起朱水清,他更心疼朱明山,进去就把朱水清一顿臭骂。

“你爸一个人把你们兄妹拉扯大,让你风光出嫁,你还要你爸怎么样把他拉过去南山给你做面子还是给你打工”

朱二爷这话说得太了些,朱水清不敢置信“二爷,你怎么这么说我”

“我从小看你长大,你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你叫我一声二爷,我今天就教你一句,做人别那么自私,别搞得自己跟个孤家寡人一样,没个人和你来往。”

“咱们朱家村也不是没人了,你要是不是诚心来看你爸的你就别来,村里有的是孩子来看你爸。”

“生了你养大你,他也尽力了,我看你爸老了之后也指望不上你,你少来气他两回就算对你爸尽孝了。”

这些话,真是指着朱水清的鼻子骂,朱水清为自己辩解的话一句都说不出口,气得打开门扭头就走。

“这么晚了,水清”朱明山担心。

朱二爷拉住他“她从小在山里长大,你还怕她在山里迷路”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这个时候还没早,按她的速度,天黑之前肯定能下山,你别管她。”

朱二爷恨铁不成钢“以前我就跟你说过,孩子要宠,但是不能宠得没边了,看看你养大的儿女,再看看张家的儿女,就说张惠吧,张

高义两口子宠孩子比你还过吧,你看张惠心思歪没歪”

到底是自己的女儿,朱明山叹息一声。

朱二爷拍拍他肩膀“水清自己也当妈了,让她回去自己想,她要还认你这个当爸的,想通了,她自然会回来找你,她要还是怨你,你就当没这个女儿。”

“你放心,朱家不会断子绝孙,以后你老了,村里的孩子都会照看你。”

朱二爷瞥他一眼“别看我比你大二十来岁,说不定我比你活得还久。要是运气好,我给你送终。”

朱明山无奈地笑了“二叔,别说这些不吉利话的。”

“有什么不吉利的这天下就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不管是贵人还是平民,终究会有尘归尘土归土的一天。”

“二爷,别说什么贵族平民,现在不兴讲这个,现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

“你呀,该聪明的时候不聪明,不该聪明的时候尽说些耍小聪明的话。”

朱家以前出过制茶大师,家里也是挂了名的皇商,朱家主支里,朱明山这一脉的才能在制茶上,朱二爷家的能力,就在经商上。

朱二爷的爷爷和爸爸都特别会做生意,就是民国那会儿,朱家村出品的上品蒙山茶,在上海香港名流圈里,也是有名有号的。

后来家里的产业传到朱二爷手上,时局变了,家里产业都捐了出去,祖上置办的房产,只在省城老街留了一套祖上传下来的三进大院,还有祖宅外面那条街的几个铺子。

为了躲灾,祖宅和铺子签了契约借给街道办事处用着,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和朱家交情很深,算是换个法子帮朱家看着剩下的这点祖产。

朱家人向来仁义,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接人待物,加上又捐了家里的全部产业,大家都领情,即使最乱的时候,朱家的房子也没让人占了。

朱二爷目光深沉“我说的话你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当我放屁,要说教育孩子,我也没比你好多少。”

“二爷,那也不是你的错,怪不到你头上。”

朱二爷摇了摇头“就这么早吧,我走了。”

晚饭做好了,张惠去叫朱叔吃饭,听到朱二爷说了这么一句就走了,背影看来十分落寞。

张惠实在好奇,吃完晚饭休息的时候,见朱叔心情好转不少,就问了出来。

“你别看二叔一个人住着,以前他也是有媳妇儿有孩子的人。”

朱二爷不愿意多说,只道“发生了些事情,二婶意外去世,我那个堂弟觉得,我二婶去世是因为二叔只顾着生意,没有照料好我二婶,堂弟读完书后就离家参军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前些年有朱家人说在上海碰到过人,听说日子过得不错,已经在上海那边结婚生子了,生了两个孩子。

“二爷没去找”

“找二爷说当儿子的都不回来看老子,他当老子的还要觍着脸去求和”

父子俩之间的嫌隙很深,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二爷当初义无反顾地把家里产业全部捐了搬回山上住,未必没有赌气的成分。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不说这些不高兴的话,拜师这事咱们要商量商量,选个好日子。”

陈丽芳脸上笑开了花“该的,不仅要好好商量,还要选个好日子。等日子选好了,还要叫家里人都来一趟。”

“很是”朱明山已经下定了决心。

定日子这事儿不用张惠操心,朱二爷已经把日子选好了,九月十八号就是好日子。

张惠有个事儿要做,要在拜师礼之前,做一

份她最高水平的茶叶出来,拜师礼的时候要拿来祭拜朱家的先人,还要用来待客。

祭拜朱家的先人张惠有些紧张。

“这都是惯例了,你不是朱家人收的第一个外姓弟子,以前外姓弟子行拜师礼都是这样做的。”

张惠怕自己丢人,一下勤快起来,每天都跟朱叶他们上山采茶,制作茶叶的时候越发用心,就是想拜师礼当天不被人挑刺儿。

回家报信陈丽芳准备自己去,顺便再带些东西过来,拜师礼势必要办得体面。

陈丽芳要走的头一天,江明彦来了。

陈丽芳一拍大腿“我差点把你给忘了。”

江明彦一进门就看到他岳母兴高采烈的模样,他笑着问“妈忘了什么”

“忘了你要来。”

胖胖小跑过去“姑父,有肉肉么”

“有,从家里拿了腊肉和腊鱼,在山下买了两斤五花肉,一条猪腿。”

“赶紧把背篼放下来。”张惠拿了张湿帕子过来。

江明彦放下背篼,拿过湿帕子擦脸“妈这么高兴,有什么好事”

“还能有什么,惠惠被老朱收为徒弟呗,日子都定好了,九月十八号拜师,我刚想说明天回去通知你和你爸。”

“好事儿啊”江明彦含笑道“前几天爸回来,给我一小包惠惠做的茶,惠惠这么有天分,我就知道一定会被朱叔叔收进门。”

“那可不是嘛。”陈丽芳乐开了花,在这方面她和女婿有得聊。

陈丽芳可是见证了女儿从开始学制茶到现在入门的全过程,现在说起来,满心都是骄傲。

“惠惠从小到大没吃过这些苦哦,上午上山采茶,下午制茶,每天忙完回来倒头就睡,涵涵都顾不上。”

“后来习惯了,没那么累了,每天做完茶叶回来还要学习,记笔记,带上来的笔记本都用完了,比她前些年考高中还认真。”

“辛苦你了”

“我自己愿意的,不觉得辛苦。”张惠挺乐在其中。

江明彦眼里的心疼藏都藏不住,不用岳母说,刚才他一看到媳妇儿,就知道她瘦了很多,现在握住媳妇儿的胳膊,手腕细了一圈。

张惠摸摸脸颊“朱叔家里也没有个镜子,我是不是瘦了些”

“嗯,原来脸上还有点肉,现在跟怀涵涵之前差不多。”

张惠高兴道;“那可太好了,我还怕自己瘦不下来。”

陈丽芳不赞同“你怀孕的时候都不胖,现在有些太瘦了,等回去给你补补。”

“哎呀,妈你可别说我瘦了。”

这个问题无解,在当妈的眼里,总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瘦得皮包骨,必须多吃点。

江明彦来了,晚上带着女儿和媳妇儿一起睡,他睡不着,摸着闺女的小拳头,江明彦对媳妇儿说“这才一个来月没见到,涵涵就长大了好多。”

“有吗”张惠每天都能看到,没感觉到什么变化。

“嗯,前几天奶奶给我打电话,说叫我们拍张涵涵的照片寄回去,再把孩子身长标上,好给孩子做衣服。”

张惠笑道“爷爷奶奶他们八月份才回去,这才多久就想孩子了”

江明彦嘴角翘起,眼底的温柔浓得化不开。

张惠算了算日子“十八号拜师,最早也要十九号才能下山,那会儿秋茶也差不多过季了。”

江明彦也觉得十九号差不多。

“昨天朱叶他们知道我着急,给了我二十多斤青叶,我做了五斤多茶叶,你回去的时候带几斤回去,寄给爷爷奶奶他

们。”

“不着急这么一会儿,等你拜完师,咱们下山回去,带涵涵照相,到时候把照片和茶叶一起寄回去。”

“行吧。”

来一天,回去一天,算上休息日,江明彦还要请一天假。

走一趟真是有些累人。

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饭,等到女儿睡醒,陪女儿玩了一会儿,江明彦午饭都没吃就要下山,不能再拖了。

陈丽芳给女婿塞了五个鸡蛋“知道你要回去,早上给你多煮的,水壶装满水没有干吃鸡蛋有些噎。”

“惠惠装好了。”

“那就好,回去吧,晚上回去早点睡,十七号和你爸一起来。”

“哎”

张惠今天没上山采茶,抱着孩子送他到下山的小路口。

“不用送了,还有十来天我来接你们回去。”

“嗯。”

目送他走远,张惠回去的时候还在想,什么时候能把上山的路修好。

村里人都知道张惠要拜师朱明山,对她的态度越发亲热起来。

原来那群采茶的人和张惠关系就很好,现在就更好了。

大人关系亲近了,村里的孩子也经常跑来和胖胖一起玩,胖胖很大方,兜里的奶糖分给小伙伴们吃,一点都不心疼。

陈丽芳跟女儿说“真是不缺糖吃了,以前胖胖手里要是有颗糖,谁都哄不走,现在居然会主动分给别人吃。”

张惠笑道“所以别说谁小气什么的,要是什么都不缺,谁还不会大方来着。”

“你说得对,人呀,自己都吃不饱肚子,哪里管得了别人的死活。”

亲人除外,把你放在心上的亲人,不管过得好不好,只要手里有点好东西,都想分给你尝尝。

陈丽芳高兴道“你两个表弟上班挣钱了,你舅舅舅妈可高兴了,陈阳和陈立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你舅妈给你送了两只大母鸡过来你还记不记得。”

“就一个多月前的事情,怎么不记得。”

舅舅舅妈原来就对他们兄妹很好,她坐月子的时候舅妈把家里三只老母鸡都给送来,后来送的两只老母鸡,还是跟队上的人买的。

“你舅妈说今年过年也要做腊肉香肠,你舅妈娘家那边做腊肉很有一手,到时候带一些去首都,给你公婆他们尝尝。”

等拜师完了之后回去,也就立秋了,天气很快就要凉了。

“朱家村他们住在山上,家家户户都存着几块兔毛皮,我跟他们买了些好的,回去的时候一起带回去。”

“咱们县城有个老师傅很会做皮靴子,以前走商的商人要赶在冬天去北方贩货,只要条件还行的,都会去他们家铺子订一双皮靴子。”

“我怎么从没听您提过”

“你出生的时候都没什么私人做生意了,后头又管得严,走商的商人都不来了,他们家没了生意,早就关门了。”

张惠点点头“也对,咱们云顶县就算是碰到冷冬,也不至于没有皮靴子过不了冬。”

“可不是嘛。”说起以前的日子,陈丽芳还有些怀念。

不过,现在这样安安稳稳的也不错。

拜师用的茶叶准备好了,后面几天张惠也就不忙了,保持着两天做一回茶的节奏,有师傅悉心指点,张惠比之前有了不小的进步。

忙完制茶,回去带孩子,和她妈闲聊,日子一天天过去,九月十七号,朱叶和几个关系好朋友过来找张惠,要带她去朱家的祠堂看看。

“我一个外人能进去吗”

“有什么不

能的,你是明山叔的弟子,以后你的名字也会记在咱们朱家的族谱里。”

朱叶嘿嘿一笑“不过不是那种族谱,是另外一种族谱。”

朱家有两本族谱,一本是根据家族传承序齿的族谱,一本是朱家制茶传承人的族谱,一般一代人里面,传承人不会超过三位。

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朱家主支的人少,对制茶感兴趣且有天分的也不多,以至于族谱上出现过两三次断代,传承人的位置上写的是拜入朱家的外姓弟子。

朱叶把族谱拿给张惠看“如果朱文峰生的儿子不行,明山叔活不到曾孙长大选出新的传承人的话,接班的人就是你了。”

张惠嗯了一声“放心,就算朱叔以后不在了,只要朱家选出传承人,我一定会把我知道的全部教给他。”

朱叶笑道“你也不用那么担心,其实朱家独门制茶手法不只明山叔会,还有两三位也知道。”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们知道归知道,只知道手法却得不到精髓,他们也就放弃了。”

张惠了然,看来朱家主支确实人丁单薄,要用这种方法来防止断了传承。

“你爸和你丈夫今天过来吧”

“就是今天,距离有点远,要等到傍晚才能到。”

朱叶笑道“你丈夫来了两次了,我们一次都没见过真人。”

“回头介绍给你们认识。”

下午睡醒午觉,张惠就没出门,抱着孩子在院子里溜达,夕阳西下,她爸他们到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