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40. 第 40 章 分家的苗头(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转眼过去一个月,张虎儿和张四儿拿到他人生中第一笔工钱。

这天张三儿也到这边拿成绩单,他又参加考试,这回考生数目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了。皆因之前是抽取部分人群上课,这个月却是全县男女老少都在扫盲。

张三儿成功拿到小学毕业证书,之前他应聘上了建筑队,现在有了毕业证,工钱也能多一百文,自是乐得合不拢嘴。

张三儿搂着张虎儿让他请客。

张虎儿也不客气,从兜里掏出几样钱币亮给他看,“他们没有发铜钱,而是给了这个,说是在县城的店钱都能用。”

张三儿接过硬币,这钱做得很精致,像是钢又不太像,一枚比铜钱了近一半,但是上面的面额却大了许多,足有一百文。

除了这个大的硬币,还有其他大小不一的钱币,比如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和一百文。

一文是最小的,比铜钱还小一点。材质也最轻,五文和十文都是铜质,只是大小不一,但是颜色更亮,说是紫铜材质。二十文和一百文是纸币,上面印着繁复的花纹,印着钱币的阿拉伯数学居然还可以发光。也不知是怎么造出来的。

当然材质归材质,张三儿担心这些钱花不出去。铜钱和银子到哪都能用,可是这种钱币只有现代党才能用,外面的人根本不认。

张三儿心里一个咯噔,“那我们快点把它花掉。”

张虎儿和张四儿颔首。

原本三人该回家,但因为这件事决定进城购物。

今儿县城特别热闹,许多人发了工资第一时间门不是回家,而是入城。

张虎儿在水泥厂干活,那里男人比较多,大家说话也比较随意,他有个工友就是城里人。张虎儿很爱跟他聊天。他曾听对方提起过,县城的百家惠超市生意特别好。里面的东西物美价廉,而且它是陆县长开的。

她发的钱币,她家的超市肯定认吧

于是三人一路打听,终于找到百家惠超市。工友说得没错,这超市生意真的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

门口挤满了人,斜对面的那家是粮店正在吆喝,“我们家也卖粮食,就是从她家进的,价格一样。到我家买吧。”

张虎儿三人挤不进去,于是就提议去对面粮店逛逛。

于是张虎儿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壮着胆子问掌柜,“你家收这个钱吧”

王掌柜一看,立刻笑了,“收啊,这个能当铜钱使。用它还更方便呢。你要是用铜钱,我还得收你损耗费。麻烦着呢。您看看需要什么”

张虎儿大感惊奇,“损耗费”

王掌柜笑着解释,“咱们县城这些店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从百家惠进的货。人家不认铜钱,就只收这个。要是搁你,你愿意收哪个”

张三儿奇了,“为什么要从百家惠进货”

王掌柜被他逗笑了,“当然是她家货便宜啊。”他拿着一包盐,“瞧见没上好的精盐,白得跟雪似的,一斤只要20文钱。我到隔壁县拿的下等盐都不止这个价。要是换成你们,愿意去哪买”

三人就像土包子似的,看着这上好的盐。虽说他们是男人,平时不怎么进灶房,但是农村人吃饭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吗

盐是必备之物。长期缺盐不仅身上没力气,还容易白头发,没有哪个农民不知道盐价。

张虎儿倒吸一口凉气,他眼里冒着精光,“那我要一百斤。”

他拿一百斤运到别的村子,倒手只赚一文,也能赚一百文啊。

王掌柜被他逗笑了,“那可不行。陆县长

说了每人每月仅限一斤,多了就得按照一百文一斤。这是为她做活给的福利,你得拿你的工作证来登记。多了我就得罚款。”

三人一听还限量,倒是不那么激动了。也对,这么好的精盐卖一百文都是便宜。

三人又看了其他物价。除了盐,还有糖,上好的白糖,也是像雪一样白。也有红糖,价格都比较便宜。当然这些也要限量。

这件是粮店,除了卖盐糖,最多的是粮食。

有玉米、大米、面粉、小米、红豆、绿豆、黑豆、芸豆等等,上面都标着两种价格。一是工人的价格,二是普通客人的价格。两者之间门价格有的相差很大。

差距最小的是玉米、大米和面粉。其余种类差距最为明显。

“这是什么油怎么这么便宜”张虎儿指着一样黄澄澄的油问。

“这是玉米胚芽油。”王掌柜回答很爽快,“咱们本地产不了这种油。是陆县长弄来的。”他手指了指天上。

县城百姓当中传言陆县长是神仙,有些百姓叫她红姑。张虎儿一开始是不信的,可是看到这油,他不确定起来。如果不是神仙,她是如何从玉米中提取油的呢

除了粮食和油,这边还卖各种各样调味品,比如醋、老抽、生抽、耗油、香油、黑胡椒、孜然、花椒等等,价格也是不一。

张虎儿拿着一袋黑胡椒,“我知道这个。上陆县长课的时候,她给我们讲了认知课。其中她就介绍过黑胡椒的价格。一斤值20两银子。”

这上面的物价却很便宜,一两也才卖20文钱。算是相当划算。当然普通客人价格还是相当贵的。

“黑胡椒煎鸡蛋时撒上一丁点。味道不比大酒楼差。要不要来一袋”

三人犹豫不绝。这一袋就要20文,也太烧钱了。

张虎儿抿了抿唇,思来想去,挑了一袋盐,王掌柜贴心地给他递了购物篮,让他用篮子装。

这购物篮的材质也是张虎儿三人从未见过的。于是不由将目光移向王掌柜。

他指了指天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张四儿和张三儿两人要了一个购物篮,往里装了两袋盐。

张虎儿买了一袋玉米油。其实棕榈油更便宜,但是他看中这瓶子了,油用完时,可以装水。以后他上工时,可以当水杯。

这油自然也要限量,每人每月只能买一瓶350。

张四儿和张三儿也跟着拿两瓶。

之后三人犯了难。哪个都想要,但是又怕浪费钱。

最终张虎儿狠狠心,买了一袋黑胡椒。外面卖这么贵,他想尝尝这东西到底什么味儿。

买完这几样,他们不再买了。

登记完资料,王掌柜拿了印章在工作证后面一页盖了这个月的盐份额。代表这个月不能再买盐了。

付完钱,三人抱着东西出来。

这购物袋是牛皮纸袋,需要花三文钱,他们舍不得,只能抱着。

张四儿跟在两人后头,有些犹豫,“不是说要把钱花光吗怎么只买这么点东西”

张虎儿摇了摇头,“不至于一天就倒了。明天拿袋子过来也不迟。”

张三儿指了指百家毁,“现在人手了,咱们进去吧。王掌柜刚刚说的那几样,你们记住了吗”

刚刚结算时,张虎儿问王掌柜去百家惠,买哪些东西比较划算。

王掌柜说了几样,张四儿记性最好,牢牢记在心里,这会儿也是脱口而出,“蜡烛。她家的蜡烛不用剪芯。”

古代的蜡烛都是用棉线搓成的,烧尽后无法炭化,烧完会直立

中间门,所以时不时就得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剪掉。

“还有糖果,针头细脑,棉布,点心,运动鞋”

说到这里,张四儿忍不住期待起来,“运动鞋是什么鞋说是跑跳时,脚踝不酸。我想买一双。”

三人进了店,店员引着他们到柜台,将货物暂存在后面,给了牌子,到时候要跟东西的牌子对应。一致了才能拿走。

暂存完东西,三人看到旁边有购物篮就拿了两个,进了店,就看到不一样的布局。

首先是物品码在货架上整整齐齐,其次是灯,跟图书馆照明时用的灯一模一样。听说不少人将它叫仙灯。

除此之外,地上铺的是瓷砖,像瓷器一样白。干净得能照出人影。三人站在门口低头看着自己脚上的棉鞋。他们走的是土路,鞋底都是泥。有些不好意思踏进这样的店。

这家店的伙计相当多,客人也有不少,看到三人站在门口,立刻有一位伙计上来招呼,问他们想买什么东西。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