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21 这交流真是被你俩玩明白了(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听起来好像很nb。

但仔细一想,其实也没说到底哪nb了。

表面上好像夸的是奥地利。

但总感觉夸的是自己。

而且,从格鲁伯个人看来,这夸奖很受用,没有冒犯的地方。

如果单说奥地利,实际上,在1945年往后,才真正的构建了一种同德国人分离的民族身份。

但他们成功了。

选择与历史和解,以文化驱动,在战后重建中成为了非常不错的一个国家。

之所以选择与奥方交流,原因也正是如此。

奥方靠着自身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靠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做到了很多事。

华夏的文化底蕴不用说,实际上,无论从时间,民族,以及统一性,认同感上,都要远超奥地利。

但这不该是自大的借口。

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国际舞台背景下,华夏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确实做的还不错,但不够,而且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成的效果。

向奥方学习,学习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之所以说诗经,便是因为诗经中记载的一些诗歌,实际上是要与乐配套的。”

“诗书礼乐,是当年社会高层必要掌握的技能,文化,审美,礼仪,这些东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

“只是年过久远,音乐难以保存,而且时间太久了,数千年中,就连语言的读音也难以考证,只能靠现存方言与古籍的蛛丝马迹中,去尝试着还原。”

李少杰带着奥方乐团的人走着。

阐述着独属于华夏的历史。

“诗乐舞,这些东西本就是一体的,代表了古代东方的审美,而这些东西,也代表了一种礼仪”

“在我们华夏,对于音律的开发是自成一脉的,虽然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但很多技巧上却殊途同归”

这不同于西洋音乐的发展脉络,让格鲁伯一行人如痴如醉。

格鲁伯早就知道,东方的这个国度,音乐与西方的体系完全不同。

并且,也早就做过一系列的研究。

对于李少杰所说的东西,很是了解。

但再了解,也是从国外得知的。

很多细节,很多思想哲学,很多理念,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用法,肯定是没有李少杰到位的。

而李少杰这一行人就简单了。

学学人家奥地利对音乐产业是如何运作的。

这便也是交流的意义所在。

音乐承载着人类的美好。

如西方文艺复兴,打破宗教束缚的枷锁,解放人性一般。

东方的音乐,也承载着独属于东方的韵味与美学。

近些年,对于“古曲”的挖掘也一直都在做。

但实在是太费劲了,不能说是难如登天,只能说是大海捞针。

“几十年来,我们中奥两个文化强国,于文化上进行深度合作一直保持着友谊”

“并且,我们将继续合作”

“这一定会成为国际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话音落地,李少杰伸出手来。

“让我们一起做大做强共创辉煌”

格鲁伯激动的伸出手。

但周围的国内音乐家们开始绷不住了。

好家伙杰哥你真的就不掩饰了

这口号都让你给喊出来了

“好”

“好”

“好”

捧跟一如既往的敬业。

而老格鲁伯也逐渐失去了自我,开始进入到杰哥的节奏中。

此时,格鲁伯感觉,能来华夏交流,见一见李少杰,真的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之一了

这架势。

真就好像如果条件允许,自己恨不得连金色大厅都要送给杰哥。

众人经过下午的交流,当晚便下了一顿馆子。

私人交流性质的。

文化战略上怎么走,那都是听大老的。

自己这边就是提提建议。

真正需要自己做的,是搞好文化内容上的质量。

聊一聊过阵子的比赛,评委的一些事宜,以及关于合作的作品设计,场地需求等正经事儿。

忽悠归忽悠,喊口号归喊口号。

但不能一直往死里忽悠。

事实证明,忽悠的同时也做实事的话,这成果可不只是11。

在李少杰好一通忽悠的乱锤之下,迅速拉开切实的业务,效率极高。

而且,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最大的话语权与极大空间的决策权。

比赛还好说。

如果是合作举行音乐会的话,选曲,整个演出流程设计等多方面问题就会涌现。

到时候,必然会是有主导的一方与配合的一方。

以往的交流中,主导的一方往往是东道主。

不过,这一次,为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在金色大厅中的演出,李少杰必须要求手握一个主导权。。

并不是独裁,或是以身份压人。

而是希望许多主导方面的思路,可以按照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来。

但这样也极其容易喧宾夺主。

所以,在前往金色大厅准备之前,早在比赛开始前的这个阶段,自己就要把一系列的事情处理好。

反正,不能忽悠就再想办法,能忽悠就忽悠一下呗,万一呢。

结果没想到,格鲁伯这一行人的抵抗力有点低。

还真就给“忽悠”成功了。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口号一喊,再加上个人魅力,以及文化的厚重,还真就给格鲁伯搞定了。

对于隐隐之中,李少杰在主导的这种事儿,格鲁伯完全没有任何抗拒感。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迎宾音乐会过后,双方的各种合作也依次展开

首先便是军乐团的一系列交流。

在青少年的音乐比赛筹备过程中,军乐团率先开展交流,干脆利落。

军乐团,接待,司礼是其重要职能的一部分。

从音乐上来说,可

以说这是管乐团,或者说,是管乐一部分打击乐形成的乐团形式。

只不过,和李少杰与格鲁伯这边,倒是没看到军乐团的人。

在领导接见外宾领导的那边,军乐团是要负责担任礼仪部分的。

属于是系统分化的一次非常有序的交流。

在之后,自然是会有重合的部分。

但一开始,还是会各自领域去进行交流,这样以免乱套。

大家任务都很重。

除了杰哥和格鲁伯。

这俩人凑到一起后,开始研究整活的事情了。

说真的,李少杰一个人异想天开也就算了,但能拉到格鲁伯一起异想天开

双方达成共识,于是这就变成了“巧妙的交流形式”。

这形式便是

在之后的深度合作中,除了李少杰精心准备的曲目以外,还会让杰哥去指挥维也纳爱乐,反过来让格鲁伯去指挥民族乐团。

作出这个决定后,几乎全员都惊呆了。

纷纷劝慰“大老三思啊”

毕竟,与一个陌生的乐团合作,还作为作品的灵魂指挥。

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非常的随缘了。

多少带点任性。

但没办法。

杰哥和格鲁伯觉得好玩。

而且指挥本来就是这俩人。

汇报上下点功夫,两人“沆瀣一气”下,这事儿虽然离谱,但也定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交流”属实是真让两人给玩明白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p>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