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 合一(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索绰罗年后进宫跟顾凝宸见面的时候也提起此事, 只说道“娘娘不必担心,外头的事有老爷和我挡着,不会让人碍着娘娘的。”

哪里知道这些人是真心求差事, 还是打算给顾凝宸找麻烦呢

拖尔弼和索绰罗是绝不会让这些人得逞,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 反正他们两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防范

顾凝宸听得窝心,只笑着道“那就有劳阿玛和额娘了。”

哪怕她都这个年纪,已经不需要父母像小时候那样捧在手心爱护的程度。

但是被父母如珠如宝护着,仿佛她还是个孩子一样, 顾凝宸的心情就极为不错。

康熙也看出她的好心情来了, 得知是索绰罗进宫跟顾凝宸见面,大约也能猜出来。

毕竟李光地出京,虽然办的什么差事是秘密, 但他去办差却不是。

尤其他后来去福建划拉了一大块地, 周围还几千士兵守着, 就明白是个大差事了。

如此, 他们也不知道哪里听到风声,这是顾凝宸提议给李光地的差事,更是一窝蜂跑去拖尔弼那边,想要他们二人在定贵妃面前美言几句, 说不好也能得个好差事了。

他们想得是挺美的, 拖尔弼两夫妻当然不会答应,还严防死守, 生怕这些人坑了顾凝宸。

康熙嘴角一弯,低头看着折子又皱起眉头来。

盐井重新开了,却发现已经所剩无几,被叛军消耗得太多, 很多还挖出去拿去卖,换来粮草。

表面的没了,那就只能往深里挖,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而且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行。

内陆的井盐少了,必然会影响当地用盐,盐价也会跟着上涨。

这盐价一涨,百姓能买到的盐就少了。

人吃盐少了,身上自然就没有力气,干活都不得劲。

要把盐价压下去,就需要大批数量的盐。

康熙沉吟一会,在白纸上开始用铅笔画起了盐井,周围搭起一个高架子,中间则是挂着一个长矛一样的东西。

向下的一端十分尖锐,是个锥形。

他看了一会,感觉缺了点什么,眉头皱得更紧了。

另一边顾凝宸正检查自己的手稿,陆陆续续写了几个月,总算把想添补的都补上了。

王谈那边打算把题目印刷成册,后边附上答案和演算过程。

她这本就是算数入门,如果想进阶可以买王谈印的题目册,算是配套上了。

陈女官帮忙誊抄了一遍,也方便顾凝宸重新看完,没什么大问题,她打算给康熙过目,然后才送去印刷。

因为拖尔弼的缘故,王谈这本题册选的依旧是石竹斋,顾凝宸也不例外。

不过拖尔弼来信,打算让石竹斋领头,带着另外两家印刷工坊品颜轩和十生堂一起做。

毕竟石竹斋虽然规模不小,还一天比一天大,但是印刷的数量实在太多。

除了京城铺货之外,王谈还打算往江南一带的书铺送去。

那么大的印刷量需要短时间内完成,石竹斋根本吃不下。

与其一开始做不到,硬吃下来,然后完不成,得罪大客户,还不如起初就说清楚,然后总不能独食。

石岚又不傻,京城三大印刷工坊,他如今先走了一步,赚得不少,就没必要挤兑得另外两家工坊过不下去。

   

 都说和气生财,石家人一向如此。

有钱一起赚,一家人是不可能把钱全赚了的。

不然另外两家虽然后来发展不如石竹斋,暗地里稍微使绊子,都够石岚喝一壶的了,何必呢

但是直接把活计拱手相让,另外两家刚开始会感激,后边就未必了。

石岚作为领头人,带着两家一起发财,主导权还拿在手里。

以后拖尔弼这边有什么需要办的,直接交给石岚就好了。

他占上一部分利,余下的再分给另外两家。

但是另外两家却不敢小看了石岚,甚至不敢得罪他,让石竹斋在京城更能站稳脚跟了。

可谓是一石二鸟,既能赚钱又不会打破这种平衡,也是拖尔弼愿意看见的。

哪怕康熙也不愿意看见一家独大,这样以后就没有其他选择。

只能说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方便,拖尔弼都不必怎么操心,把手稿交给石岚就足够了。

石岚会把契约做好,两边商量好印刷的数量,具体到印刷的字体大小,用什么字体,多大的书页,以及这货款怎么算,后面如何结算等等全写进契约里面。

石竹斋这边包揽了起初的费用,可以说拖尔弼和王谈一个铜板都不用事先出,等印刷出来售卖之后分成就行了。

起初拖尔弼的意思是石竹斋包揽了印刷费用,回头卖掉题册的钱去掉费用后分成三份,一份给石岚,一份给王谈,一份送进宫里给顾凝宸就行。

让工坊印刷,总不能不让人挣钱。

这毕竟是王谈的主意,另外题目是顾凝宸出的,她也该拿一份。

可惜拖尔弼的提议被王谈直接否决了,石岚也不赞同。

王谈的意思很明确“这题目是贵妃出的,娘娘自然要拿大头才对。要不是有拖尔弼引荐,我也不会如此顺利就能把题册印出来。”

就连里面的解题方法,一大半都是顾凝宸的,一小半才是王谈的,他都不好意思要分红了。

而且王谈也不缺钱,书页上写了自己的名字,这就很足够的。

当然顾凝宸的名字不可能写在上面,但是她又作为第一作者,王谈怎么都不能把她落下。

拖尔弼写信问了顾凝宸,然后想了一个主意,就让顾凝宸起个笔名。

于是顾凝宸回信,就起了一个叫“不疑先生”的笔名了。

康熙看见这个名字就笑了笑,“凝”字去掉左边就是疑,“不疑”这两个字在算数来说也适合。

顾凝宸的算数水平,也的确能尊称一声“先生”了。

于是笔名就这么定下来了,康熙看完了顾凝宸添补的算数书,还有点嫌弃石竹斋能不能印刷好,打算让宫里的印刷工坊来做。

好说歹说被顾凝宸劝下,毕竟就宫里印刷工坊的手艺,那纸张用的是最好的,甚至可能用上彩图,价钱翻上不知道多少倍。

后来康熙还是让宫里的印刷工坊印了几本作为收藏,一本放在乾清宫,一本放在英华殿。

其他的就被顾凝宸送人了,一本送给了拖尔弼,一本让拖尔弼转交给王谈。

拖尔弼拿到的时候简直爱不释手,这宫里印刷的手艺自然非比一般,用的都是最好的纸张,摸着十分顺滑有光泽。

封面用的彩印,右下角比较显眼的地方写着“不疑先生”几个字,下面还跟着陈女官的名字。

顾凝宸觉得这手稿是陈家献进

来的,陈女官又跟着誊抄了很久,很该有个第二作者的名字在上面。

陈女官起初婉拒,感觉自己只是帮忙誊抄,压根没帮上忙,实在没那么厚脸皮成为第二作者,还写在封页上。

不过后来顾凝宸也说服她了,这手稿是陈家祖先陆续写下的,哪怕后来因为战乱和保存不当的缘故没能完整保留下来,却依旧是顾凝宸添补的原版。

祖先的名字不能写上去,写陈女官的名字也是可以的。

当然陈女官用的是自己的小字,并非大名,却依旧十分荣幸。

而石竹斋印刷的就是普通版本了,石岚很是用心,让师傅先打版,印出一本样册来,送去给拖尔弼过目。

拖尔弼看过后还担心自己找不出问题来,还找王谈也看过,又让人送进宫里给顾凝宸看过。

顾凝宸看着内容没什么问题,就觉得可以。

康熙看了之后总感觉哪里都不满意,这纸张不够好,这字体一般,就是封面也过分朴素,体现不出这本书的好来

她听着是哭笑不得,这算数书重要的是内容,其他都是小事。

再就是宫里的印刷工坊早就开始用上康熙指点的宋体,看着眼睛更舒服。

宫外的印刷工坊也学了起来,如今印刷风行的全是宋体。

这是康熙指点过的字体,哪里就一般了

反正他是感觉哪哪都不够好,顾凝宸就道“皇上,这算数书做得越是朴素,这价钱就越低,能买得起的人就越多。其实按照我看来,只要把内容都印刷清晰,装订起来,齐齐整整的样子就足够了。”

康熙就知道她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算数书,感兴趣的话就会开始学习算数来。

不过他没跟顾凝宸提起,免得打击她。

那就是如今百姓能读书的人还是太少了,一是读书需要天赋和环境,家里都是目不识丁,忽然有个孩子就会读书了,这种情况实在太小了。

大多面朝黄土种地的百姓,孩子也会跟着种地。

二是读书需要供很长的时间,纸笔都是消耗品,财力不够就很难供出一个读书人来。

哪怕是读书人里面,真愿意主动学这个算数的人也不多。

毕竟算数这种完全不在科考范围内,读书人是为了当官才读书科考,在中举之前很难分神去学算数。

到头来能学习算数的人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大多是京城的官员,小部分则是江南的官员。

一是因为康熙喜欢算数,官员们大多都会跟着学一学,免得一窍不通。

他们会学,但是未必会教,如今也没有专门教导算数之人,家里的孩子要学就不容易。

顾凝宸出的这个算数入门,就很适合识字和读书有基础的孩子学一学了。

二是算数需要天赋,会就会,不会怎么学都不会,能有个基础就不错了,再深入一点,很多人就开始抓瞎。

所以到头来,顾凝宸这个入门的算数书在书铺里卖得相当不错,几番加印才能勉强供上。

但是王谈和拖尔弼做的题册,买的人就不算多,印刷一次就足够慢慢卖了。

王谈也不气馁,毕竟他跟康熙想得差不多,很清楚如今学算数的人实在太少,能入门就不错了,到达这个题册水平的人实在不多。

算数入门那本书就适合家中有孩子的学一学,想要学的官员也能看一看,买的人自然就多了

顾凝宸知道后,倒是跟康熙提了个建议道“皇上之前不是苦恼没几个人一起钻研算数,只能跟几个传教士一起探讨吗咱们要能培养起来,有个专门学算数的地方,那皇上以后就不缺人一起探讨了。”

毕竟康熙不大喜欢总召见几个传教士,但是不见又没有多少人能探讨,实在矛盾又苦恼。

要是真能建起一个跟国子监一样的学院,里面是专门研究算数的人,等于是亲自培养国内的算数人才。

有些人并不适合科考,四书五经学得一般,文科不太好。

但是他们擅长理科,学算数就很合适,也不至于放过这样的理科人才。

康熙想了想也觉得不错,虽然他每天跟顾凝宸探讨算数是很快乐,却也需要有人整理和钻研算数的各科分支。

另外他其实之前也曾有跟顾凝宸一样的想法,想在本土培养出色的算数人才。

凭什么西洋人有那么多算数的鬼才,他们这边就没有

以后有了这些人才,也能分担顾凝宸的工作,撰写题册或者入门的算数书,就不必她那么辛苦了。

看她陆陆续续写了好几个月,每天写很长的时间,手指头都写红了。

哪怕有陈女官帮着誊抄,还是要累着顾凝宸的。

顾凝宸不知道康熙怕她累着,才会打算建立培养算数人才的学院,反正他同意了,自己就十分高兴。

这算数学院独立在国子监之外,甚至都不属于科考的类别。

进去后哪怕学有所成也不能当官,而是帮着钻研算数。

顾凝宸还担心来报名的人太少,这学院哪怕建了却没几个人,那就有点尴尬了。

她还琢磨要怎么宣传一下,吸引人一点,就听说报名的人险些把学院的门槛给踩烂了。

康熙划拉了京郊一座院子作为选拔第一批学员的地方,院子足够大,来人需要先通过笔试。

笔试成功后还有笔试,反正就越来越难,最后剩下的人数越来越少,等学院的名额足够了,就会停止笔试。

笔试出的题目是有朝廷里比较擅长算数的几个人一起出题,然后再打乱,分别放在笔试的试卷上做为每次的考核。

所以哪怕其中有人透露了题目,只要不是全部人透露了,压根就不可能让对方能够轻易通过笔试。

其实哪怕是题目都泄露了,不会做的人还是不会做。

让他们背下答案,他们也背不出来啊

毕竟算数题是要写过程,不是只有答案。

不会的人哪里会,哪怕请别人做好后背下来,也不可能背诵那么多。

一次考试还能勉强应付,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就绝不可能了。

这完全杜绝了让人作弊的机会,算得上相当公平了。

顾凝宸不解的是,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报名

不是说进了学院后也不能当官,以后就是钻研算数,算是比较枯燥的工作了。

当然虽然不是朝廷命官,不过学院算是康熙私人办的,学员吃住都不要钱。

学员毕业后,留在学院当老师,另外每月还会发补贴。

如果帮忙办差,钻研算数有新的发现和尝试,也会得到赏赐。

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对顾凝宸来说,读书人很多就是为了当官,如今不能当官,怎的还那么多人愿意进去新学院了

她想不明白,就直接问康熙了。

康熙听

到后就笑笑道“凝宸想不到也是应该的,读书人确实很多都想当官,但是最后能如愿的人寥寥无几。”

“在这学院里头虽然不能当官,却是朕的私人学院。可以说中举后可能外放,也可能留在京城当芝麻小官,就要一步步往上爬,三品以下的官员连上早朝的资格都没有。”

五品以上的官员在大朝的时候才能上殿,平日没有皇帝召见,三品以下的官员都很难见到康熙了。

但是私人学院里钻研算数,只要有成就,就有很大几率能见到康熙。

比起削减脑袋上朝当官,哪里有直接在皇帝底下办事来得直接

可以说,科考给了寒门一个上去的机会,那么这次算数学院的建立,就是给了他们登天的梯子。

不管能不能上,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个难得的机会。

要是康熙心血来潮,只办这么一场,观望着打算下回才来的人不就要哭死过去了

所以说这次来报名的人极多,也在康熙的预料之中。

顾凝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吗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