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3 养鸡场(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王绍并不是一个人回来, 他身后还跟着马建国和马逢春。

“听王知青说你们种的木耳能收了,我们来看看。”马建国笑着说。

知青们有事情做,挺好的。

他对本大队的知青们越来越满意了。

虽然干农活他们是新手, 不能强求,但他们不安于现状, 还想着挣钱路子, 大队部表示很欢迎。

马逢春一眼就看到篮子里的灰色木耳,马上就上前查看起来。

“这一篮子得有四五斤了吧。”

“这是柯知青种的灰耳。”李白宾说,“她去何大夫家借竹匾了。”

他把长了灰耳的竹筒给马建国和马逢春看。

马逢春看着干干净净的竹筒,很惊讶“竟然不长杂菌吗”

“会长, 不过我们都拔掉了。”

主要是这灰耳很好辨认, 不是灰耳直接拔掉就行,不用担心拔错了。

马逢春算了下时间“半个月长一茬, 那还是很快的。”

柯颖莲带着两张竹匾回来,看到马建国和马逢春一点都不意外。

“灰耳只要长出来后,两三天就能收一茬, 收个五六茬差不多就得重新种了。”

“我种的灰耳是照顾得比较精心的,产量高,如果不想废太多功夫, 随便往屋后、树下一放也是可行的。”

马建国听了这话,看了柯颖莲一眼, “先看看晒干后还有多重, 味道怎样。”

“这个灰耳如果可以,我们再来研究怎么扩大产量的事儿。”

这个灰耳跟他们山上采的木耳会有什么差别呢

马建国和马逢春刚走没多久,徐玲一家子就过来了,他们就盯着竹匾里的灰耳看了好久。

“柯知青,用竹筒种灰耳有什么讲究不我想在家里试下。”

“土的配置有点要求, 我跟你说一下,以后其他社员要种,我让他们都找你了。”

柯颖莲乐得将这一件事情脱手。

徐玲微微皱眉“柯知青,这种技术的事情,你不再考虑下”

“我一个人又没那么多只手,大家自己学自己种,我觉得挺好的。”柯颖莲也准备让知青们都学会,说不定他们会研究出惊喜呢。

她还是当个顾问好了。

择日不如撞日,柯颖莲把其他知青都叫来,又取了两节竹筒,开始配土、还教他们怎么取菌种。

有点粗糙的手法,且他们没有技能加成,种的肯定不如她的好,但会总比不会强。

徐玲一家子走后,知青点很安静。

“柯知青,你值得这个。”王绍竖起大拇指。

她这相当于把技术要点都公开了。

毫不藏私、一心为人的不是没有,每年的先进员工评选种不乏这样的。

但当这个人就在他们身边,朝夕相处,且他们就是受惠者的时候,感受就不同了。

柯颖莲是知道齐祯他们的打算的。

“这个灰耳想要种出规模,只有大队的人都参与进来才行。”

“我希望大家种灰耳碰到问题就赶紧问,等全大队种灰耳,大家都能成为技术指导员。”

李康健忍不住问“像你在果园那样”

“对。”柯颖莲点头。

齐祯双手抱胸“灰耳还是太少了,起码要有二十斤干货,我这边找渠道才好操作。”

“那大家辛苦点,每天干活

回来,多花些功夫在灰耳上,种一轮就能凑够了。”李白宾说,相比下地种田,他更想当技术员。

不只工作轻松,说出去也好听。

没人有意见,看看柯颖莲干的活,和他们干的活,有技术就是比较吃香

知青们动了起来,不再只局限这一两节竹筒。

柯颖莲一不注意,发现每个人起码准备了二十节。

光是配培养土就是个体力活,柯颖莲口头讲、上手示范、盯着纠正,确定每个人都掌握了方法,就先溜了。

她要把菜园子整一下,弄了一个角落来育种,种第二批瓜果,一茬吃完还有一茬。

之前没种春玉米,这回她要种夏玉米,种子是白玉副本带出来的。

说起来,她还能再回到新手期去的几个副本吗

学校上梁后,开始盖瓦了,关于老师的事儿,大队那边一点消息都没透。

反倒是柯颖莲以为没后文的养鸡一事儿终于敲定了。

原来一直拖着不是大队那边不弄,而是公社那边担心再来一场鸡瘟,不大愿意同意三间大队弄这个养鸡场。

大队部那边也没提他们跟公社承诺了什么,先是五个小队开会,紧接着每个小队的每户人家又派了一个人去开会。

每个小队划了一个地方,社员们就开始去搭棚子。

与此同时,大队里的婆婆婶婶们都动起来,开始孵小鸡。

而孵小鸡高手刘婶子家,一下子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不是上门请教孵小鸡诀窍的,要不就是请她帮忙的。

有人为了拉关系,还说要帮刘学文说媒,一时间热闹极了。

何婶子也没闲着,她要给每个小队配一批药出来,可以减少家禽病亡率。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