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70. 太子纳谏 正是为了姜相的名声啊(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窗外春光烂漫。

然吏部尚书屋舍中,姜沃与太子左谕德隔案而坐,气氛却如秋冬冰霜。

她方才回想帝后不过几息,故而对面的萧德昭根本还没絮叨完,依旧在苦口婆心“姜相,太子殿下亦有明见,李敬玄自是言辞有失。殿下也虑到,姜相为宰辅官体贵重,李敬玄此番有错也该罚。”

“然正因姜相官体贵重,才更要为自身名声考量啊。李敬玄当众质疑姜相有私心,姜相若宽宏大度一笑了之,方为雅名。”

“且还有一事,下官实在是为姜相思量着想。”萧德昭换了语气,推心置腹一般道“姜相到底与旁的宰相不同,是女官入朝既如此,姜相就更该比旁的宰相更谦重些,才不辜负圣人殊恩提拔之意不是”

“李御史有瑕,姜相恕过,人人都会赞姜相仁厚,钦佩姜相的品行。可若是如此这般将人调出京中明升暗贬,李敬玄也罢了,岂不是伤了姜相名声”

“太子殿下此番令臣至此,何止是为了李敬玄呢,更是为了姜相啊。”

萧德昭不愧是掌东宫规劝的臣子,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正反都是他的道理。

姜沃忽然想到你们平时不会就是这么每日规劝太子,让他善于纳谏的吧。

人人赞她仁厚

她若是这次放过了李敬玄,朝堂之上,人人口中说不定真会赞她仁厚,然后转过身去,世家们就会欢呼雀跃太好了是个傻子。,其余世家相关的朝臣必会前赴后继地弹劾她,毕竟弹劾不成也没事吗,一笑了之罢了。

但这样的话,哄她且哄不过,大将军怎么会听不出

姜沃很快转念也是,英国公就算是太子太师,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估计也不愿意跟在太子左右。

只能揽总,保证从东宫出去的正式奏疏没有什么问题。

姜沃又发散思维想到了大公子李承乾,想到了当今陛下,不知他们在东宫的时候,也是被这样的人与言辞包围着的吗

这几位太子为何又都长成了不同的性情

而终于长篇大论完的萧德昭,见姜相的神色不似方才冰冷,反而是转为沉思其实是走神了,一直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又贴心给出了处置方案“姜相,还有一事。波斯都督府战乱频发,大食国屡有侵扰之意。姜相让李敬玄去做都督,只怕他也做不来。”

“太子殿下之意,李敬玄也该罚,不如让他去坊州做个刺史罢了。”

以姜沃现在对大唐地理的熟悉,很快反应过来,坊州就在关中道内。李敬玄若是去了坊州,休沐日还能溜达回家探个亲。这是什么惩罚罚酒三杯吗

姜沃看了一眼刻漏。

就算是有东宫的面子,这时间也给的差不多了。

于是再次打断了萧德昭的话。

“一来,方才萧谕德进门时我就说了,调任事归吏部。”

“二来,这也是李御史自己的选择。”

听到第二句话,萧德昭一怔这,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李敬玄怎么会自己选择去波斯。他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如遭雷击如丧考妣,惶惶不可终日,且他自己以及世家亲眷都托人向太子求情了啊。

姜沃将桌上早准备好的一份旧日公文,从案上推给对面的萧德昭。

“大约四五年前,李御史曾上过一道议事奏疏。”

事关狄仁杰自愿就任宁州刺史

当年宁州刺史病逝任上,因西北之地苦寒,兼当地戎汉混杂、民风彪悍,多有械斗冲突。官员们都不愿意担这个苦差事。

明知道有个五品刺史的

官位空缺,但朝中愣是没有人想要,更是生怕点到自己头上。

彼时吏部选人也很慎重,生怕硬生生摊派下去的人,来个非暴力不合作,便耽搁了两个月,先由当地长史代任。

后来狄仁杰主动请命就任。

而李敬玄作为御史,又总站在世家的角度看问题,见此情形,很快提出了对吏部资考授官的质疑毕竟资考授官里有一条就是让候选官据才自择官位报考。

李敬玄便就此上书道,会出现这种情况,正是资考授官的缺陷之一。

因过分重视对于才干的考核,就会忽略了对官员德行的考量。

好似就因为资考授官,令官员们失去了高尚情操奉献精神一般。李敬玄的议事里,也曾提出参考旧礼亦按德名选人,隐藏的还是过去世家举荐人的那一套。

姜沃当时就心道狄仁杰没主动去宁州之前,这位御史怎么也不上这封奏疏。

大概是怕自己被点去宁州吧。

于是,三月初一大朝会,李敬玄在朝上站出来质问她时,姜沃立刻就想到了这封奏疏这次可要成全他。

说到底,李敬玄为官不惮寒暑,略无缺职的勤谨,是要保住自己官位而且是京中清贵官位的勤谨。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