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 封狼居胥(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一瞬间,刘彻和赛博朋克世界观有了深深的共鸣。

这样诡异的世界,无疑太掉sa值了。

不,不是这样。

刘彻很快拉回了自己的幻想。

毕竟上个内容救灾的时候,后世的天空干干净净,什么东西都没有。

否而定之后,刘彻又生出了巨大的疑问。

那这些视频,到底是怎么给别人看的

完全想不明白

这让刘彻极为焦躁。

来自后世的才浅,似乎能给很同世之人看她的视频。

那几乎能如天幕这般,令所有人都能在瞬息间看到。

这种能力,和神仙有什么区别

可恐怖的是,这根本不是神仙术法,是人力

要是刘彻不知道这是后世之人,而是将其理解为神仙,那他根本不会这么纠结。

毕竟神仙术法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学不会,

可天幕都明明白白告诉你,她在两千年之后,你是他老祖宗,都是一样的人,中间就是隔了时间的差距

那为什么都是人,就差了两千年,怎么对方能会这么多神仙手段,自己连想都想不明白呢

每一次透过天幕所说的只言片语去感受后世,刘彻都会从心里生出一种无力的感觉,

自己连幻想后世到底是什么样子,都做不出来

两千年后的后世之人,为什么这么难以理解

不过漠北之战还没有说完,还有一个惊喜没说呢。

天音一提惊喜,刘彻便眼角一抽,心中顿感不妙。

没错,就是李广

首先我要辟谣一件事,李广并不是迷路候,他没有次次带兵出击匈奴都迷路的。

李广参与大规模出击匈奴的战役,只有四次,一次被俘,一次无功。一次被围,最后这次在漠北之战迷路。

迷路的问题也不大。

就是迟了两天,错过和卫青会合的时间,没有对匈奴单于形成包围圈,让匈奴单于从薄弱处突围,然后跑了而已。

短短的几段话,简直要成为刘彻的心理阴影。

大起大落之下,他眼前一黑,耳边仿佛有人反复重复着

问题不大。

迟了两天。

让单于跑了而已。

让单于跑了而已

做了那么大努力,出动十万骑兵,走了上千里,后面肯定要配备几十万的辅兵用来运输粮草,这么大的调动,完全是堵上国运的征战。

结果,李广你竟然迟到了

还因为你才放跑了匈奴单于

瞬间,刘彻怒火中烧。

他一甩长袖,大声吼道

“给朕下令,李广此后不得参军”

李广府邸。

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广,一口鲜血直接喷了出来。

随即,整个人直挺挺的向后倒去。

围绕在他身边的儿孙们,瞬间慌了神。

“阿父”

“大父”

“快来人啊”

咱们这个视频,本来应该只说卫青和霍去病这对帝国双壁的。

提李广,纯粹就是司马迁写史记太恶心人。

李广列传写的和小说一样,各种吹,从飞将军到射石,看起来可牛逼了。

结果没一次记录在案的斩杀数量,

而卫青和霍去病呢,只是往上面写功绩,问题是这两个人如此功绩,还得不到一个单独的列传,霍去病竟然只能跟在他舅舅后面

行我忍了。

可司马迁你把这两个人放到佞幸传里面提是什么意思

然后还和谁比

刘邦的籍孺,文帝的邓通,汉武帝的韩嫣。

呵呵。

天音刚把这三个人说完,大臣们的眼神就有点飘忽不定起来。

如今社会风气极为开放,

皇帝睡个男人,根本算不上什么。

往前,春秋,战国的太后在寡居后随便养男宠。

甚至大汉建国后,吕后也和审食其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在这种开放的风气下,被睡的那个其实也无所谓。

至少不会出现大臣联手打压,痛斥怒骂,必须杀了他,或者将其逼入后宫,不得在前朝掌权的情况。

你要说社会多鼓励这种风气,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

靠逢迎媚上就能得到赏赐和爵位,官职,无数的财富,其他努力干活才得到职位的大臣,肯定会不满。

所以邓通韩嫣一流,大家面上不说,心里还是鄙夷的。

可卫青和皇帝又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这两人应该没有一腿。

毕竟至今为止,大臣们也没有听说过这方面的传闻。

莫说陛下,前几位在这方面何时遮掩过卫青之前也没什么地位,陛下要是宠幸过他,早就赐下各种赏赐,以供对方挥霍了

未来之事,他们还不知,可写史记的司马迁,是在卫青霍去病亲手打下这么大功绩之后,还和邓通之流放在一起比较。

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有些武将面露厌恶,这些文人,就会搞这些东西

就算卫青霍去病未来和皇帝有上一腿又怎么了,那些战功是他自己的本事,不服那你自己打一个出来

笑死,要是和皇帝睡几觉,就能打出这样的名留青史的战功,信不信我们这群武将能排队把陛下睡到肾虚

妈的,老子也想要封狼居胥啊

作者有话要说怎么说呢,司马迁很有现代公知的味道。

他的手段就是,来,我们今天讲十个佞幸,前八个都是凭屁股上位的,然后带上了卫、霍。

真有不少人因为佞幸篇认为卫青霍去病被汉武帝宠幸了,还反复拿着幸那个字抠字眼。

可实际上吧,咱们国家在道德方面真的要求非常高,我之前说过,从周朝就确定了君王的道德,可以影响到一国安危的思想观念。这种想法当然是唯心的,但当时的情况下道德是非常重要,而且拔得很高的。一旦道德上出现了瑕疵,尤其是和君王真有过,天大的功劳,在道德上也是彻彻底底的小人,是整个人都有问题,都可以被否定的。

所以真发生了这种事情,司马迁必须要大书特书。

我们要相信黑粉的职业素养,他都没找到,只能搁这儿暗示,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说起来,史记出现司马迁这种个人主观搞事情的情况,并不止卫霍。

比如晁错,在史记中成了一个同样媚上的小人,什么本事也没有,可实际上很多针对匈奴的政策都是他提出来的,比如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什么的,更绝的是,司马迁至少看过兵事书,为啥呢

因为他写韩信时用的晁错说的话。

此外还有项羽在咸阳不当人被一笔带过啦,大名鼎鼎的刘邦扔孩子,我看到逃跑用马车我就笑了,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农村土路,感受一下能有多坑洼,就这种路马车根本跑不起来,分分钟被追上。真溃败的状态下,都是直接骑马跑路的,三国里面记载,曹操哪次败仗都是赶紧骑马跑。

更绝的是在史书其它内容的记载中,这部分时间人物地点极其混乱,有的写吕雉母子三人都在,有的光儿子在,有的直接没去的。反正我怀疑刘邦根本没扔过孩子,但是,这事儿很像他干的,所以就

刘邦黑锅我背上了。

反正就是,史书的文学价值很

高,但拿它当真实历史,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