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章 根本原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秦朝独尊法家,结果把自己玩完的事情,就在七十年前

朕疯了不吸取教训

还有前面,这个舆论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把它称作大杀器

刘彻凭借着政治家的本能,立刻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

也不怪后世上上下下,从百姓到皇帝,都被忽悠瘸了。

就比如汉武帝推行的天人合一,直接被儒生拿来当党政和制约皇帝的工具。

宋朝政斗就是如此,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以后专门出一期讲讲。

好家伙

短短几句话,刘彻就已经感受到这两种权利的恐怖

他正想听得更细些,没想到天音虚晃一枪,勾出来刘彻想要了解具体的心情后,话题一转,不谈儒生如何坑歪皇帝,开始评价起司马

迁了。

回归正题。

司马迁,就是拥有话语权和解释权的存在。

我们不能把他认为完人,说他写的史记全都是对的。

他和李广一家的私交,被汉武帝下了腐刑,以及他的阶级身份,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写出来的东西。

不过,正因为如此,我很敬佩司马迁。

毕竟即便是有私人情绪在,他还是做到了史学家的操守,完整的记录下来了卫霍的功绩,没有乱写,也没有移花接木给李广。

史记纵然有些许问题,但瑕不掩瑜,它在中华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这样一个评价,让刘彻等人感觉十分古怪。

这种既批评他的错误,又肯定他的价值的双重评判方式,与现在相差极大。

从周取代商,周公制定,推广礼乐,建立典章制度。著作尚书,创造性的将德行与天命相连接,提出君主勤政爱民,修德行,可得上天保佑后。道德便成为了华夏民族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并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发展,一些人开始熟练的使用道德攻击手段,即挑出他的错误,从道德上贬低一个人,进而否定他所有的成就。

这方面,手段最为熟练的便是儒家。

对于这些人来说,天幕的评判方式,是他们极为难以接受的。

太学

听到这里的董仲舒极为不满

“史家秉笔,为尊者讳,却不可妄改。此人品德底下,如此夹带私意,其作更不该如此褒赞”

他的说法,引来了身边儒者们的赞同。

仅以我的个人观点,再来说一下李广吧。

老将军还是很不错的。

个人勇武是真的强,在大汉饱受匈奴欺凌,人人畏战的时候,他敢于和匈奴对拼。

这样的勇气,很难得,很少有。

刘彻略微一怔,又立马反应过来,

欲抑先扬

果然,天音和他想的一样。

但这不能掩盖他本身实力不行。

四次大规模带兵征战一无所获。看上去是运道不好,实际上却是个人能力问题。

他所记载的七十余战,获胜的都是百余人左右的对战。

一旦带兵千人以上,马上出问题。

原因就在于李广治军不严,军纪散漫,如同流寇。

就比如他和张骞出征被匈奴包围那次。

行军,没有编制和阵势,驻扎呢,找水草丰美的地方,然后士兵想干啥干啥,就和放羊一样。

更狠的是夜间还不设岗哨

那他不被匈奴围,谁被围啊。

啊这

听完,刘彻已经开始扶头了。

就连卫青也实在是看不下去,闭上了眼睛。

如此被围,真就自己的问题啊

不过李广的个人武力和魅力是真的强。

被围之后靠他鼓舞士气,能带着五千人硬抗匈奴四万人两天,硬是撑到了张骞来救他。

听到这儿,刘彻微微叹息

“是个猛将,可惜了。”

个人之勇,甚强。

可惜这般带兵,朕怎敢用

刘彻看着天幕,隐隐约约的,从李广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

天音,做了总结。

李广的军事风格,其实是小部队突击。

这种作战方式,面对匈奴小规模入侵或分散掠夺时

,能够起到很好的打击效果。

但这种小打小闹,对匈奴整体无法造成大的影响。

而防守反击,也只能建立展小规模的对战中,一旦遇上大型对战,就开始就不行。

汉武帝时期,整体对战匈奴的方式开始改变,上万人的大规模作战是常态。

很不幸,战术定型的李广,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这,才是他四次失利的根本原因。

作者有话要说不说司马迁了,我现在也在用春秋笔法。至少大家现在应该觉得李广好像还不错,就是适应不了时代而已。

叹气。

实际上,李广全家人品很烂,李广的霸陵尉事件,李敢刺杀卫青,孙子李陵投降匈奴,给匈奴练兵司马迁被阉就是因为他为李陵说情。这些事情我认真想了一下,放弃写上去让汉朝人知道了。

因为我要考虑这个消息出现之后造成的影响。

天幕并没有直接干扰汉代的能力,只是在透露未来。而这种未来,也是片面的,并不完全真实的。

在中央当官的,基本上都是聪明人,不可能全盲目的相信天幕,他们是人,会根据自己的利益作出选择。

元光六年,汉武帝当时的情况,就是确定好了国家政策,要对付匈奴,能排除大部分阻力,但是那些旧将,必须还得用他们。因为汉武帝手中能够选择的将领就这些人。

而李广本人,几乎可以代表景帝时期遗留下来的这些旧将,这群人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如果这个时候天幕表示,泄露了李广一家后来干了啥。

大臣们想的反应,不是李广一家要凉,而是天幕实在是太危险了。

她今天能说李广,明天说我怎么办

谁能保证未来的我,完完全全的忠诚于大汉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大臣们,必然会各种批判天幕,将其视为妖邪。

汉武帝也会很为难。

这是李广一家未来的错,现在他们一家很安分守己。如果因为未来的错,现在就要进行处罚,大臣们就要离心。

可他要是什么都不干的话,就显得自己好像是个冤大头。

汉武帝对天幕也会很暴躁,因为天幕算是把他架在火上烤。

李广一家反应肯定会更加激烈,无论他们家是自杀证明清白,还是上书抗议,都会被有心人拿来做筏子,攻击天幕,甚至连天幕赞同的卫青,霍去病都要被攻击。

这是我个人认为比较符合真实走向的一个情况。

所以他们家那些破事都不能说,只说李广个人能力不行,只说是司马迁小人,吹捧的太过,你李广倒霉,被好友拉过来比对,硬吹,所以看起来如此菜的抠脚。

这样大臣们接受度才会更高,对天幕也不会反感,有危机意识。

当然,这不代表着大臣们能统一战线,全同意我们一起打匈奴吧。

毕竟汉武帝时期有一大群同水平不擅长大规模征战的武将,这群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人,肯定不会甘心退下去的,必然会提反对意见。

不过这群人的意见毛毛雨啦,汉武帝轻轻松松解决。,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