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6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说到底,伊崔还是对他存了一些芥蒂。

而这种芥蒂他无法抹平,因此只好用蛮横的口气要求伊崔:“你小子若不留在汴梁,哪天底下人告诉我,顾朝歌找着了,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伊崔面无表情抬头看他。

燕昭的眉毛高高挑起,脸上流露出一个上位者不该有的坏笑表情:“成啊,你自己去找啊,天下这么大,你抓瞎去找啊,看是你厉害,还是我的……这个厉害。”他指了指摊开在案几上的新绘制的地理图,上面有初步重新划分出来的府州县区域。虽然还很不完善,但是只要他把寻顾朝歌的命令往下头一发,那效率,那效果,嘿嘿嘿……

难怪人人都想做皇帝,爽啊。

伊崔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那张图:“说话要算话。”语罢,行了礼,退出门去,然后拄着拐杖转身走了。他如今右腿有劲能走,但是骨头一长一短改变不了,走路拄拐是为了掌握平衡。燕昭看他拄着单拐一瘸一拐走路的样子,忍不住在背后叫他一声:“阿崔,我让人给你做几双特制的鞋吧?”

伊崔脚步顿了顿,回身,对着燕昭又行了一礼:“有劳君上。”

燕昭想说什么,最后却只是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挥手示意他走。他现在还能用事情多来绑住伊崔不让他离开,等一切走上正轨,他还拿什么来做借口?

“小朝歌啊小朝歌,你到底去哪儿呢?”燕昭敲着桌上的羊皮地图,一筹莫展。他知道伊崔偷偷请人去找顾朝歌的事情,他在红巾军里的将领里头下过一条私令,让他们占城之后留心顾朝歌的消息,她在红巾军中小有名气,应该非常好找才对。

为何……直到现在都没有半点讯息?

顾朝歌到底在哪?

*

这个问题要问顾朝歌自己了。

她跟李佑大两个人,因为身上都带伤的缘故,而且避开战场小心翼翼绕路走,所花费的时间的确成倍增加。她没有向伊崔所料想的那样去蜀中,因为往蜀中的路不好走,听人说红巾军的大本营在集庆,这里是张遂铭的旧地盘,所以李佑大比较熟悉,想带顾朝歌去集庆的。

赶着一辆小驴车,半年时间,怎么都够她到集庆。

奈何顾朝歌是个大夫。

大夫,而且是好大夫,通常会有后世所称的“职、业、病”。

李佑大和顾朝歌出发的时候,世道还乱得很,受伤的,生病的,饿昏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一遇到没钱看病的穷人,顾朝歌就心软,一心软就想留下来义诊,义诊效果又好,她的名声在小地方传得飞快,通常不待个三四天看完全村人的病,她就走不了。

治病救人是好事,李佑大不好阻拦,可是又担心还有追兵在找他们,于是建议顾朝歌改名易姓,混淆视听。

顾朝歌想了想,脸红红地宣布,那我就自称“伊夫人”好啦。

当时,李佑大目光怪异地看她一眼,哦了一声,啥也没说。

“伊”这个姓不常见,也不很好念。由于地域和口音差异,“伊夫人”渐渐被百姓叫成了“易夫人”,还有很多人干脆以为她姓“易”,称她“易大夫”,或是“易菩萨”。

这就是为什么红巾军没有顾朝歌的消息的原因。

偏偏顾朝歌还觉得自己挺聪明哒。

☆、第94章

翌年,燕昭建国,取国号为“乾”,建都汴梁,改汴梁为东都,年号“建和”,薛吉、伊崔为左右宰相,辅之。

燕昭是为大乾太/祖。

当皇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好像好不容易走完一段荆棘遍布的路途,结果发现迎来的不是光明,而是更加坑坑洼洼的艰辛路程。新朝要有新气象,新皇帝上台也要来三把火,各种政经改革是必须要有的,再加上大靖留下的烂摊子得收拾,打了这么多年仗毁得差不多的民生要恢复,燕昭……

燕昭每天都想对老天翻白眼。

“潆儿啊,你说咱们儿子,啥时候能批奏章啊。”晕乎乎在奏章的汪洋大海中挣扎的皇帝陛下,好不容易抬起头来喘口气,喝着结发妻子、新任皇后亲手熬的燕窝粥,望着在殿外花园里头玩耍的长子燕询,一脸深思的高深莫测。

卫潆瞧了一眼个子还不到她腰际的儿子,回头又瞥了一眼妄想偷懒的自家夫君,微微一笑:“早着呢。”

燕昭仰头,长叹一声。

他现在终于体会到伊崔当红巾军大管家的时候,为啥有那么多干不完的公务。

这皇帝,真他/妈不是人当的。

就在这时,内侍又给他送来一封折子,暗红的封皮,是有紧急要事才用的。燕昭见此封皮,面色一凝,内侍立即道:“是伊相的奏章。”

伊崔的?

燕昭立即接过,眉头皱起,心想若这是伊崔的,一定不是什么小事。卫潆见他表情严肃,也以为是什么大事,觉得自己在此可能会打搅他思考,正想福身告辞,却听见……

“艹!”

新上任的皇帝陛下霍地起身,把折子往地上一扔,怒火中烧,爆了一句粗口。角落里的起居注官目瞪口呆,在纠结地思考这个字眼要不要拿笔也记上。

燕昭才不管他记不记,卫潆在旁,他有倾诉对象,骂得更起劲:“艹,伊崔这小子真他娘的不是人,老子忙得昏天黑地,他居然这时候找老子要假!闹着要去一趟汉中,艹!”

卫潆淡定地问:“他去汉中做什么?”

“顾朝歌啊!”燕昭一屁股坐回轮椅,气呼呼地说:“镐京那边不是还有些余孽么,赵南起在三秦镇着清缴,前些时候传回消息,说怀疑去年出现在汉中那个女大夫是小朝歌。”

汉中一带去年夏天闹的那场瘟疫,卫潆有所耳闻。去年夏天那里特别干燥,许多人都以为自己染了风寒,因为感觉身上发冷,浑身没有力气。可是后来情形变得诡异,“染风寒”的这些人的脑袋开始出现肿大,脸也肿起来,肿胀到几乎眼睛都睁不开,嗓子发炎,说话喘气,吃药不好,症状持续恶化,很多人就此死去。

不明就里的探望者回家之后,也会出现类似症状,继而死去。

瘟疫。

因为疫者的脑袋肿大,老百姓给这种瘟疫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大头瘟”。

镐京位于三秦之地,当时这一片是石威和大靖联合占着,两边都不愿意管这场瘟疫,只采取一种措施,就是隔离。汉中及周边百里地区的人不许跑出划定界限,外头的人也不许进去,一旦被发现,格杀勿论。

那时候的汉中家家闭户,干燥灼热的夏风扬起地面的灰尘,披麻戴孝的送殡队伍人数稀少,没有唢呐锣鼓,也少有人哭,只是撒钱。铜钱形状的白色纸钱大把大把撒在空中,在阳光下随风飘舞,压抑如死城。

只有医馆前门庭若市,不断有人来请大夫。可是翻着成年的经方医书,大夫们惶恐发现这种病竟然毫无记载,只能胡乱碰运气。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