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四九 诸葛亮出师聚友 黄承彦试婿嫁女 二(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庞德公教儿子庞山民泛舟送诸葛亮过沔。

诸葛亮随庞山民渡过沔水,牵驴登岸,辞别姐夫,径直往沔阳(今湖北山城),见了黄承彦,说是布衣诸葛亮冒昧前来求亲。

黄承彦见诸葛亮一表人才,引入让座后,故意大声呼叫:“南阳布衣诸葛孔明登门求亲,快叫家童上茶。”

后室蔡氏闻听,急忙教家童到前堂送茶,自领黄月英躲在后窗窥视。

黄承彦问:“既然自来求亲,知家女容颜丑陋否?”

诸葛亮说:“多闻传言。”

黄承彦说:“素闻孔明自比管仲、乐毅,为何依然布衣?既知女丑,为何还来求亲?莫非知我家与刘荆州及蔡瑁将军有亲,欲借机出仕吗?”

诸葛亮正要回答黄承彦一连串的问题,忽听后院伴琴而歌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诸葛亮被优雅琴韵、莺声古诗所感,不禁吟咏自歌:“凤翱翔于千刃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黄承彦见诸葛亮借歌巧妙回答所问,点头说“好!”

诸葛亮连忙拜谢:“多谢伯父应允孔明所求。”

黄承彦说:“吾只是赞歌,是否允婚,还要看女儿之意。”

说罢出室,到后室征求黄月英意见。

黄承彦来到后室:“夫人、女儿,看孔明如何?”

蔡夫人说:“女儿刚才窗口窥视,自是乐意,已咏歌传音。”

黄月英说:“女儿今遇知音,全凭父母做主。”

黄承彦既知女儿心意,便转回对诸葛亮说:“若不嫌家女容丑,择日我亲送家女前往完婚。”

诸葛亮说:“既自来相求,至死不渝。”

诸葛亮与黄承彦定了婚日,自回卧龙庄等待。

诸葛均见兄长求亲回来,便问如何?

诸葛亮说:“已定婚日。”

诸葛均又问二嫂长相。

诸葛亮说:“未曾见面。”

诸葛均问:“结婚那天,是否请兄长学友、密友来贺?”

诸葛亮说:“若果如人言,娶妻特别丑陋,岂不惹人讥笑?还是不请为妥。”

约定结婚那天,小童一大早就在卧龙冈下村店等待,遥见黄承彦与一头盖红布的女子骑驴将至,急忙回庄报知诸葛亮。

诸葛均问:“二嫂果如所传那样丑吗?”

童子说:“红布盖头,未曾识面。”

诸葛亮急与诸葛均柴门外迎候。

黄承彦父女下驴,童子接过,将两头驴牵入院中,自去村店置办酒菜。

诸葛亮将二人迎入茅庐。扶黄承彦上座后施礼叩拜:“泰山大人在上,请受婿儿一拜。”

黄承彦将诸葛亮扶起:“小女来时,为了遮丑,执意红布盖头,还要贤婿亲自揭去。”

诸葛亮走上前去,紧闭双眼,毫不犹豫地揭去红盖头。

黄月英看见诸葛亮闭目不视,顿生怒意:“不想郎君却口是心非,也与一般俗人一样,以貌取人。”

诸葛亮说:“心已视面,何以眼见。”

黄月英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信讹传,处事难免误判。”

诸葛亮这才睁开双眼,定睛一看,不觉一怔,难道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亭亭玉立,花容月貌的美人真的是自己要娶的丑女?

黄月英见诸葛亮发怔,脑门汗浸,就将自己来时亲手编制的一把羽扇递给诸葛亮:“骤然临之而不惊,紧急状况心淡定。摇扇可挥烦躁,定心神,便于沉着应对,稳妥处事。”

诸葛亮接过羽扇:“孔明受教非浅。”

说罢与黄月英对拜。

童子提菜抱坛回来,摆上酒菜,同饮相庆。

后来女子出嫁,多学黄月英红布盖头,称为“红盖头”,成为一种女子出嫁风俗。正是:讹传疑为丑陋女,揭盖方见俊俏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