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四十 马钧助力战官渡 许攸献计袭乌巢(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曹操说:“子远是我故友,哪能以权位高低分上下!”

许攸说:“恕我不能择主而事,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特弃之来投故人,万望收录。”

曹操说:“子远此言,实在见外。子远此来,定能帮我,哪有不容之理?望即教我破敌之计。”

许攸说:“吾曾献计袁绍,在官渡拖住敌军,再分兵以轻装乘虚攻取许都,首尾相攻,使曹军首尾不能相顾。”

曹操大惊:“幸亏本初未用子远计谋,不然,吾军必败无疑。”

许攸问:“贵军军粮还可支撑多久?”

“尚可支撑一年。”曹操回答。

许攸笑说:“哪有这么多?说真的吧!”

曹操再答:“还可以支撑半年。”

许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吾以诚相投,而丞相却如此相欺,很是失望。”

曹操挽留:“子远勿怪,尚容实情相告:其实军粮只能支撑仨月。”

许攸说:“难道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何一直不说真话?”

曹操说:“开玩笑而已”。遂附耳低声对许攸说,“军中只有本月之粮。”

许攸笑说:“世人皆言‘曹操奸诈’,今亲耳所闻,果然如此。休得瞒我,军中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三日。”

曹操愕然:“兵不厌诈!如此机密,子远怎知?”

许攸以捉获曹军密使相告,并将曹操写给荀彧密书递给曹操:“军机泄露,兵之大忌。”

曹操见了亲笔密书,懊悔不已:“子远既念故交而来,必有妙计教我。”

许攸这才献计说:“乌巢乃袁军存粮之所,今袁军有粮存于乌巢,虽由大将淳于琼率军防守,但此人性刚好酒,只要派轻兵急袭乌巢,夺其粮草,充作己用,不过三天,袁军不战自败!”

曹操闻计大喜:“子远此计极妙,只是夺取粮草再行搬运,枉费周折,不如一火焚之。”

许攸不解:“曹军亟待粮草,为何却要烧掉?”

曹操正要回答,忽报中牟县令任峋连夜到来,说有急事相报。

曹操急令唤入。任峋参见毕,见有人在座,一旁肃立。

曹操说:“此非外人,乃我故交,但说无妨。”

任峋这才说:“中牟境内自八月以来,每月一次,已经连续三次募集军需,这次募集不多,恐只够十日之需,想再筹集一些送来。堂兄任俊派人催我,教连夜送至军前,并报知丞相,使丞相心中有数:堂兄押送大批军粮已至襄邑,后日即可到中牟。”

曹操褒奖一番,吩咐将军需交付军曹,连夜分发。

任峋出帐后,曹操对许攸说:“子远偷袭乌巢之计也够狠毒。”

许攸笑说:“刚说曹公‘奸诈’,即以‘狠毒’相报。其实,敌我两军交战,怎能与你我交友相比。交战看的是战果,讲的是智勇;交友看的是情谊,讲的是诚信。不择手段取得战争胜利,谓之‘多智’;温良恭俭让惨遭失败,谓之‘寡谋’。今见曹公如此调度用兵,方知人所不及。如今天下,谁人可与曹公争锋。”

曹操笑说:“子远此番战论甚妙。春秋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不鼓不成列’愚蠢的仁义道德,导致惨败,成为天下笑柄。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成列而鼓’的‘礼义之兵’当退,今之‘诡诈奇谋’的‘威武之师’当兴。”

许攸对曹操的军事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世人视曹操为奸雄皆俗人之见,实乃当世难有的政治家、军事家。

次日,曹操亲自挑选带领五千精锐骑兵假扮袁军,人衔枚,马缚口,军士各带柴草一束,乘夜走小路偷袭乌巢。

路上遇人问话,曹操使人回答:“袁绍怕曹军奇袭,派我等助守。”

袁军不疑有诈,放其通行。

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营中大乱,大破袁军,粮草尽烧,斩袁军将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首级,割下淳于琼的鼻子,杀士卒千余人,将所有鼻割下,连同牛、马舌头一同送往袁军。

袁军将士大惊。淳于琼为曹将乐进所虏获,被带到曹操面前。

曹操问淳于琼:“汝今成这样,是何缘故?”

淳于琼答:“胜负由天控制,问我何干?”

曹操想留下淳于琼性命,许攸劝谏:“以后他照镜子看到自己鼻子被割,不会忘记今日耻辱和仇恨。”

曹操听罢,即将淳于琼斩首。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高览投降,袁军全盘崩溃,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

沮授因被禁军中,未及走脱被俘。

曹操惜怜其才,劝其投降:“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

沮授宁死不降。

曹操仍不忍心,留于军中,厚礼相待。

沮授寻机盗马,欲逃归袁绍,曹操怒而杀之,临死面不变色。

曹操感其忠烈,亲题“忠烈沮君之墓”,建坟立碑厚礼将其安葬于黄河渡口。

曹操大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赏给军士。

打扫战场时捡到密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暗通袁绍密信,有人建议,查对姓名,尽皆斩杀。

曹操说:“袁绍强大时,吾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他人。情形尚不明了,意欲自保,情有可原。”即命将书信焚烧,不予追究,尽皆感叹。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著名的典型战例。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有《史歌》为证:

袁绍率领十万军,意欲一举把曹歼。

曹操移兵至官渡,兵力仅有三四万。

袁绍依仗兵力强,不把曹操放在眼。

谋士许攸献计策,袁绍傲慢不为然。

许攸料定绍必败,投奔曹操功劳建。

曹操跑出忙迎接,只顾高兴鞋忘穿。

许攸建议袭乌巢,袁绍军粮全烧完。

二零零年官渡战,袁绍大败忙逃窜。

只带八百多骑兵,一蹶不振河北还。

以少胜多名战例,统一北方基础奠。

曹操回顾官渡之战经过,深感取得如此巨大胜利,除了文士献策、武将用命以及自己能够任贤用能、决策果断、指挥得当、调度有方外,后方供应、百姓支持、技人参与也发挥了极大作用,不禁感叹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巨大力量。

曹操除了嘉赏荀彧、荀攸、许攸等起到关键作用的谋士以及冲锋陷阵武将外,还上表封任俊为都亭侯,封邑三百户,任长水校尉,并将从妹嫁给给任俊;奖赏任峋并通过任峋对中牟百姓进行抚恤;封改进发石车的马钧为博士,进行特别嘉奖。正是:一计可以少胜多,群力能以弱制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