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番外)_第43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余下就是崇州本来就有的官员,这个平安是知道的,所以王从义没有讲。

平安点点头,视线落在天一县的范围内,对王从义道,“咱们不摆仪仗,直接穿过崇州城,去天一县。”

王从义至今还不知道平安的差事是什么,所以也不知道他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直到这时候平安才露出一点来,他琢磨了一下,天一县似乎除了天一书院之外,便再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莫非,他的目标便是书院?

朝廷和江南士林的关系一向十分微妙。江南自恃文风鼎盛,一时之首,一向并不将其他地方的文人和官员放在眼里。加之江南富庶,读书的成本也低,多出文士,他们彼此联姻,相互交好,自成一派。隐隐成为朝堂中最大的一股力量,也为其他地方的士人所忌惮。

大楚朝立国之后,甚至因为这个原因,设定了一条《大楚律》:官员不得于本籍就任。目的就是为了限制江南出身的官员,不让他们来江南捞政绩顺便扶持乡里。否则的话,朝廷恐怕就再也掌控不住江南了。

不过效果有多少,就只有朝廷自己知道了。反正江南的官员是更换得最为频繁的。官员一任三年,三考转官。大部分地方的官员,都能一当九年,然后才能考评之后或是升官或是平调去其他地方。但江南的官员,却往往连一任都干不满就换掉了。

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江南文人已经隐隐形成了一个集团,可以对这里的官员施以压力,甚至让他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走。至于不愿意的?那就走人吧。至于抵抗激烈最终直接在这里倒下,被夺官乃至身死的,也不是没有。

而将江南文人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庞大的姻亲关系和错综复杂的人脉网络之外,书院,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从七八岁的小童到十几岁的秀才,乃至一部分举人,都有可能在书院里就读。他们会在这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年乃至十几年。等到他们离开书院,入朝为官,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小团体,并且向心力强大,难以分化。

这也是当初平安知道皇帝让赵璨来天一书院就读之后,认为皇帝只是疏远他,还没有打压他的原因。——他在这里读三年的书,等到将来回朝,一旦要争那个位置,如今的同学和师长们,就都是他的人脉。

所以朝廷若是对书院出手,王从义丝毫不觉得吃惊。

不过他也没有追问,平安不开口,他可以自己琢磨,却什么都不能说。

在崇州城的码头下了车。平安看了看周人挤挤挨挨熙熙攘攘的场面,忍不住感叹道,“这里看起来你,倒比京城还繁华热闹些。”

王从义道,“崇州府有河有海,商人汇集,自然繁华热闹。”

“江南七个州,岁入占全国几近一半之多。”平安忍不住眯了眯眼睛。这么重要的地方,朝廷怎么可能没有打算,放任自流呢?也许赵璨的到来,本来就是皇帝闲闲一笔,若是能铺开一条路自然好,铺不开也会有别的选择。

那自己该怎么做呢?

将最后的人手安排下去,平安身边就只剩下七个人了。他就带着这些人,换了衣裳,雇了马车,扮成大家公子出行的样子,戴上几大车行李,浩浩荡荡前往天一县。

因为天一书院的存在,天一县的繁华热闹处其实不下崇州城。但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崇州的热闹是一种嘈杂,带着市井气息。而这里的热闹,却是一种文气,来往的人都举止娴雅,谈吐风流,大家都放低声音,不会有人大喊大叫,扰人清净。

文治的极致,可能就是这样子了吧?平安忍不住想到一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他们在这里住下,平安便将人全部都撒了出去,探听消息。他没告诉他们要什么消息,只让他们把所有消息都带回来。他相信,赵璨在这里绝不会碌碌无为,关于他的消息一定不会少。

至于平安自己,则带着王从义,每天在县城里瞎晃悠。

平安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比其他人都先找到线索。那是一座书斋,名字却极为霸气,名叫“天下书斋”。平安忍不住走过去,然后视线便微微一凝。

在书斋匾额下面,还题了一行小字:愿天下人皆可读书。

第51章 重逢后各自有心

这话实在是太熟悉了,以至于平安几乎是一看到,就明白这是什么地方了。

当初他跟赵璨约定,如果赵璨能够将江南的印刷作坊都整合起来,制定统一的标准,推广活字印刷术,那么等赵璨回京,他会送他送一份大礼。

平安没有想到,三年时间,比自己年纪还小些的赵璨,竟然真的做到了。他具体做到哪一个程度,平安还不知道,但光是看这家占地面积十分宽广,士子盈门的书店,便知道它的影响力了。

平安更没想到,有朝一日来宣赵璨回京的人,竟然会是自己。那时他也没有想好大礼是什么,但总归脱不出把后世人所共知的一些东西拿出来给赵璨,让他能用上。

不过现在,带来能够回京的消息,恐怕就已经是个巨大的惊喜了。

世事变化总是十分有趣,有一些人们看不清楚的规律在其中主宰着,造成的结果也五花八门。但这样的碰巧,或许也正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