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替补机制(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先看看这两人现在所居何职好了、”

<p/>

薛恒倒是并没有急着给他俩直接一步登天。

<p/>

毕竟只是在野名士。在这个历朝历代名人齐聚一堂的时代,这种在野名士是最不缺的。

<p/>

要是两个在野名士,刚提拔上来就一步登天。那以后自己的封赏体系,还不乱了套?

<p/>

堂堂一国之君,想要调查两个属官,再容易不过。“工部侍郎和礼部侍郎啊,这样的位置让他们干出点功劳到也不难。”

<p/>

很快,薛恒就得知了两个入朝为官不久的名士的具体情况。

<p/>

孙叔敖现在工部做侍郎而斗谷于菟则是被分到了礼部。这样的位置,想出头还是很容易的。

<p/>

‘就从孙叔敖开始吧。’

<p/>

为了让孙叔敖能够有出头的机会,薛恒向工部下达了一道旨意。大意即为,燕国的蓟京人口愈发稠密。出产难以跟上消耗,需要从他地运输资源,或是增加粮食等必要的资源产出。

<p/>

而兴修水利,或者开凿水道。这就成了工部需要面对的课题。

<p/>

这并非薛恒为了给两人出头的机会,一时之间心血来潮。而是蓟京确实面对这样的局面,只是还没有严重到不能维持的地步。

<p/>

现如今,正好是提出此事的契机而已。

<p/>

“诸位,可有什么良策啊?”

<p/>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工部瞬间进入了一个极其亢奋的状态。

<p/>

修渠或是开河,都意味着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样的机会,不仅仅是出人头地。也是人人都可以分一杯羹的时候。

<p/>

工部和户部,素来都是著名的肥差。这也是唯二,先帝并没有任用自己的部将上位的部门。

<p/>

户部的荀梁,工部的李温。两位尚书,都是幽州本地世家。而且在开国时期,就已经早早上了燕国这趟车。

<p/>

在太祖皇帝时期,渐渐崭露头角。一直在尚书位置上尽职尽责,没有什么纰漏。先帝也不会盲目的去清洗他们,也就一直让他们做到了现在。

<p/>

这两人若是有什么优点,那便是“知人善任”。李温从不会吝啬于让麾下官员献策。自然,也不会少给自己麾下的官员推波助澜。

<p/>

这些人在他的帮助下,往往能够在朝廷站住脚跟。而那些人,在成为了李温的门生故吏之后,也会反过来帮助李温。李尚书的位置,便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中愈发稳固。

<p/>

“尚书大人,晚生过去曾经走访蓟京附近。对此地水利颇有了解,曾有一设想。不知尚书大人,可否过目?”

<p/>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