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武勋(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高贤傻乐一声,也不敢回应,他晓得崇明帝对于京中武勋不满已久。

<p/>

所谓的京中武勋便是以四王八公为首勋贵集团,他们这些人并非无权无势,更“同难同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p/>

四王八公势力盘根错节,不仅仅在朝廷军队,便是在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p/>

以贾家为例,贾家一门两国公,堪称王爵之下第一功臣世家,八公之首。

<p/>

贾家把持几十年的“京营节度使”,便是如今,依然在四大家族手中,被王子腾“把持”。

<p/>

同样说四大家族。贾家一门两公,爵位较低的宁国公父子两代兼任京营节度使,掌握京都安全。

<p/>

荣国公在军方势力更大,边关诸将大多皆是其旧部,就像神威将军冯唐、冯紫英父子,与贾家都有祖辈之谊。

<p/>

史家不是国公,一点不比国公差。保龄侯史公是尚书令,六部尚书之首,为文臣之首,多少门生故旧?

<p/>

就凭贾家、史家基本把持了满朝文武大半。更别提王家原是太尉,掌握政法,薛家是富商,掌握金钱。

<p/>

崇明帝对此一直是忧心忡忡,心中一直想着如何消散这些隐患,奈何这些武勋如同“堡垒”一般,难以攻破。

<p/>

更何况崇明帝根基尚浅,威信不足,难以震慑,再加上太上皇处处庇佑,崇明帝更是独木难支,无可奈何乎。

<p/>

对于太上皇荣宠这些勋贵,崇明帝心中是恨的牙痒痒,想当初太上皇亦是天纵神武,难道他分不清这些勋贵对大乾的危害不曾,许是人老了,心里也是糊涂,不复当年英武?

<p/>

念及此处,崇明帝叹息一声,旋即又看起了手上的简报,当看见贾蕴过房后,崇明帝怒声道:“堂堂宁国公长房一脉,居然过房到七房,难道宁国公府无人?”

<p/>

崇明帝厚待贾蕴,不外乎就是因为贾蕴宁国公府长房一脉的身份,难道真以为杀几个鞑虏便能面圣?

<p/>

高贤见崇明帝发怒,小心地回道:“主子,奴婢派人查过,宁国公府其他各房子嗣均不合适过房,贾蕴虽是长房一脉,但七房绝嗣,过房也是合乎规矩....”

<p/>

崇明帝冷冷地瞥了高贤一眼,高贤便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p/>

顿了顿,崇明帝不在关切此事,总归事国公府的人,虽有偏差,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随即转而询问道:“宁王那边如何?”

<p/>

宁王刘熙是泰康帝幼子,如今二十岁,自小便受太上皇喜爱,有传闻,若不是泰康五十年泰康帝病重之时,宁王尚年幼,怕是皇位也落不到崇明帝手中。

<p/>

崇明四年,宁王满十六岁,太上皇便下旨赐封刘熙为郡王,封号“宁”,并进礼部观政。

<p/>

按照大乾祖制,皇子开府进六部观政学习。

<p/>

待熟悉部务后参政,建立功勋沐得皇恩后可晋郡王,之后再建大功方可晋亲王。

<p/>

话虽如此,可大乾开国以来,大多数皇子一生也只能止步于郡王,还是靠恩封,而非功封。

<p/>

凭才干能做到掌部亲王者,屈指可数。

<p/>

而宁王开府初封便是郡王,那么哪怕是熬上二三十年,靠恩封也能熬到亲王爵。

<p/>

由此可看出太上皇对宁王的荣宠。

<p/>

原本崇明帝对于太上皇宠爱幼子,那是无话可说。

<p/>

可是崇明帝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似乎不太老实......

<p/>

谈及此话题,高贤小心地说道:“宁王殿下辰时入大明宫给太上皇请安,并一同用了早膳,待了一个时辰便离宫了,随后便待在府上。”

<p/>

崇明帝闻言面色如常,这等事崇明帝早已习惯,由当初的愤懑变成今日的平淡,心中毫无波澜,淡淡道:“可有人拜访?”

<p/>

高贤摇了摇头,回道:“并未。”

<p/>

崇明帝点了点头,旋即冷声道:“盯紧些,若是出了差错,朕饶不得你。”

<p/>

高贤晓得崇明帝对于宁王之事极为重视,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忙应道:“主子放心,宁王府的一举一动,奴婢时刻派人盯着,绝不会出了差错。”

<p/>

崇明帝点了点头,继续用膳......

<p/><p/>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