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绣楼(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素华嗯了一声:“把我的命给松哥,我也是愿意的。”

乔容爬起来挨着她躺下:“嫂子,跟我讲讲你和松哥的事。”

素华又嗯一声,绣珠轻手轻脚走出房门,从外面带上了门。

“我父亲是一位秀才,在祁门的学堂里教书,他的学生很多,松哥十三岁入门拜师,跟几位师兄弟一起住在学堂旁边的小院子里,我那会儿十二,小他一岁,年节的时候,母亲做了好吃的就打发我过去送。”

那时候年纪小,不懂得避男女之嫌,总是拎了食盒过去,大咧咧站在门口招呼几位师兄:“今天有好吃的。”

然后笑嘻嘻看着他们一拥而上,大声喊着让他们排队,分发好看着他们狼吞虎咽,骄傲得说:“圆子汤是我搁的盐,包子馅儿是我添的,绑粽子的线是我系的,月饼上的模子是我盖的……”

师兄们笑她,说来说去你就是个打下手的,看她撅起嘴不高兴了,又哄她,多亏素华心灵手巧锦上添花,否则这些吃的就得缺点儿滋味,她就又高兴了,等他们吃得精光,收拾了碗筷拎起食盒转身回去。

那天是端午节,母亲给她穿了鹅黄裙,头上双丫髻,系着红丝绒的头绳,两手提着一个大食盒,食盒过重,她走得摇摇晃晃,过门槛的时候脚下一绊,连忙去护食盒,食盒没倒,身子却一歪,心想坏了,准得脏了新裙子。

一双手稳稳扶住了她,她睁圆眼睛看过去,扶着他的是一位蓝衫少年,脸白白的,眼睛里含着笑,干干净净的,身上有一股好闻的香气。

“没事吧?”他红红的嘴唇开合。

她心里一跳一跳的,想说没事,只是摇了摇头,挣开他的搀扶,拎起食盒就走。

他追了上来:“你一个小姑娘拎这么重的食盒,我来帮你。”

说着话接过去看着她笑:“你是素华?”

“你怎么知道?”她又睁圆了眼。

“师兄们说素华过会儿准来送粽子,打发我到门口来看看。”他说道。

“你是谁?以前怎么没见过?”素华歪头看着他。

“我是新来的,我姓乔,叫乔松。”他笑笑,“素华,你叫我小师兄好了。”

进了学堂,没有笑嘻嘻跟师兄们喊,也没有分粽子,红线绳系着的粽子是她包的,她也没有说,师兄们照例吃得狼吞虎咽,只有他很斯文,一小口一小口咬着,笑说道:“系红线绳的是红豆沙馅儿的,最好吃。”

师兄们七嘴八舌,这个说肉粽最好,那个说五仁的好,还有说枣泥的好,他笑着摇头:“红豆沙的最好。”

她咬着唇笑了,看食盒空了,拎起来就走,他跟了出来:“空食盒也沉,我给拎回去。”

从那日起,她隔三差五拎着食盒往学堂里跑,好几次跟学堂的饭菜重了,看着师兄们失望叹气,索性不拎食盒,拿着书过去请教,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有时候说书读完了,还有可读的没。

乔松总抢在前头为她答疑,也最有耐心,一字一句讲给她听,把自己爱看的书借给她看。

那一年多,二人几乎每日见面,即便学堂放假,乔松也会晚回早来。

寒来暑往又过一年,她十四了,母亲不肯再让她出门,她在绣楼中足不出户,绣花读书消磨闺中时光。

盂兰盆会那一日,学堂放假,父亲陪母亲去佛寺上香,只留她在家中。

她百无聊赖,坐下来拨弄琴弦,窗下忽有笛声相和,起身来到窗前探头去看,是他。

看到她的身影出现在窗前,他笑了,仰头看着她,她也看着他,谁也不说话,两两相望,忘了时光。

直到楼梯上传来脚步声,她说声快走,他不动,她急得催促,我爹娘回来了,他慢慢后退几步,将手中紧攥着的东西扔了上来,是一颗石子,外头包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你爱听竹笛,我用半年学了一首曲子,我吹给你听。

夜深人静的时候,有笛声传来,一首《牧牛曲》吹得磕磕绊绊总是跑调,可她听得入了迷,心里甜丝丝的,睡着后做的梦都是甜的。

他又学着吹了好几首曲子,常在夜里遥遥吹给她听,她在绣楼上的日子不再孤单。

又一年过去,她十五,迎来及笄之年。

过年的时候,学堂里放了假,定在元宵节之后,正月十七开学。

她知道,他一定会早来。

正月十五夜里,下了一场大雪。

她最爱看雪,雪夜的时候偷偷起来打开窗户,拥被坐在窗前,一看就是一宵

这次下雪却令她分外着恼,她心里空落落的,掐着指头算来算去,已经有二十日没听到他的笛声了。

她闷头趴在床上,烦闷得想哭。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