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节(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囊中羞涩,之前还是蹭的江公子的银子,怕是维持不了几日。”符若初皎洁的笑着,躲开了桃红的手。

桃红娇嗔,却也很会拿捏分寸,寻思着公子初或许不想在人前显得那等轻浮,才避免与女子拉拉扯扯。

实际上符若初只是单纯的不想与别人太亲密,如果非要亲密,那个人目前看来除了月香,她只能接受孟如川。毕竟孟如川的身体,她都看熟了。

孟如川虽然在偏殿,问人料理法事。却分了大半心神在公子初这边,对于符若初与桃红之间的话语也听见了一二。看两人虽然并未拉扯,却是一个郎情,一个妾意,眉来眼去,他的心情就越发低落。谁让他是男子,公子初恐怕永远不会如此温柔哄他吧?

而后他抑制不住滋生出一个念头,若是今日出门玩,没有桃红她们就更好了,他便能想象是公子初专门与他一起游玩,会不会就能很高兴,就能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

在娘娘庙里用了素斋饭,桃红便有些困乏了。像她们这种晚上营业的行当,上午很少那么早起,若是勉强支撑着游玩,到了下午肯定是要补觉休息。符若初倒是很体贴,没有再提去别的地方,将桃红送回了软玉楼。

那边“江咏歌”的车子也都打道回府,说是睡个午觉晚上再出来游宴。

符若初这辆车却没有回去,她带着孟如川直接去了浩然书院。

站在书院大门口,符若初低声问孟如川:“那藏书楼你以前去过么?”

“去过一次,是追逐一个目标偶尔路过。当时被其内藏书震撼,后来对婉婷提过一嘴。婉婷竟然真的安排人从里面偷了一些有趣的书给我看,当然看完了是要还的。”孟如川的唇角浮起一个浅浅的弧度,“可惜,不能光明正大去里面见识一下。”

“谁说不行?”符若初让人递上了自己的名帖,说明诚心去书院一观。门房那边也不敢怠慢,先将他们请了进去,等着能做主的人前来接待。

浩然书院的山长,是襄州一代的大儒,往往是以教导弟子们的学业为重,若正赶上了讲学的时间,即使是南昭的皇亲国戚到了也不会误了讲学。更何况符若初是北燕的质子,在学问上根本没什么名气,年纪小又无建树,时任山掌范飞宇并未重视,只派了个老成持重的下属名唤曲哲的人出面接待。

路过襄州的达官显贵,常来浩然书院参观游览,早已有固定的观赏路线。那老成持重的曲哲,头发已经斑白,能言善道,一贯负责书院的杂务接待。他将符若初当作寻常的贵客,按照一般的套路讲解一番,一般加上喝茶歇脚,不用一两个时辰肯定就能将客人送走了。

毕竟如果不是真为了求学,谁会在书院内逗留太久呢?何况是这等年轻的外邦公子,又不是在南昭考科举。估计就是来看个新鲜而已。

前面的参观一切顺利,走到了藏书楼的时候,曲哲介绍道:“公子,藏书楼内都是一些古旧典籍,新的书册在外边的馆室都有。您若是没有什么兴趣,我们就不必费力登高上楼内去看了。”

符若初心说,她就是为了藏书楼而来,岂能不上去看看?

曲哲无奈,只好领着他们拾级而上。正在此时,从楼内奔出几人。看他们的穿着,似乎是书院的杂役。

其中一个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人着急忙慌脚下被扳倒跌在地上,很快就被另外几名杂役追上来围住。那些人呵斥道:“小贼,原来是你在偷书?还不快将书册交出来!”

第45章 过目不忘

符若初观那被围之人形貌, 将书册紧紧捧于怀中,像是极为爱护,并不似寻常贼子, 心中奇怪,转头问曲哲:“你们这书院里竟有偷盗之人么?”

曲哲叹了一口气解释道:“那人是李勉,脑子有问题。”随即,他走过去调停是非。

原来这李勉十几年前是书院的学生,家境贫寒, 一直学习刻苦, 每旬每月的考试都名列前茅,一直拿着补助住在书院之内。可是屡试不第,蹉跎十二年。又一次落榜后, 人就有点魔障了。

人的脑子有问题,无法再潜心读书,还会影响到别的学子,书院里就想将他送回老家。他却在清醒时苦苦哀求,说愿意留在书院内做杂役,不卖身不要钱, 管吃住就行。李勉老家早就没有近亲,遣返回去也无人接收, 书院当时的山长可怜他,便让他留下了。

李勉平素还算是正常,清醒的时候帮忙干活,除了粗活还能帮着抄书, 分文不取从无怨言。不过偶尔也会发病,发病时就一人关在房里写写划划念念有词,几日夜不出门。当然他也没钱买好纸, 都是用木炭在墙上地上随意写画,若要给他涂了去,他肯定要恼怒疯的厉害。久而久之,没人再管他在房内做什么。

这几年,李勉的疯病发作的少了,偶尔会去藏书楼看书。只看不拿,很是规矩,也不妨碍旁人。

今日,他竟然是拿了一本出来,旁若无人抱着要走。被藏书楼内的人抓了个正着,才一顿围堵。而且前几年,藏书楼里就经常有书莫名少了,过几日又出现,怀疑是有内鬼偷拿书册。李勉今日被抓到,自然很难洗清嫌疑。

孟如川心说,前几年偷书的多半是婉婷安排的人。那些书册他看了之后,多数会还回来,自然是时有时无的,没想到竟然连累了别人背黑锅。

曲哲却不想当着贵客生什么是非,又因着当年见过李勉没病之前刻苦学习的样子,于心不忍,将那些杂役们劝退。又耐心问李勉道:“李老弟,你若想看书,在藏书楼内看便是,何故不告而取,偷偷拿走?”

“这是赵先生所著的抄本,他们抄错了几个字!”李勉的语气里有恼怒的意味,不过夹杂不清,也不愿过多解释。

符若初耳朵灵,一听是姓赵的人,很难不联想到赵秋明,便旁敲侧击问道:“曲先生,那书很珍贵么?听起来只是抄本。”

曲哲将书册接过来翻看,只见是一卷赵秋明当年讲学时留下的手稿。说起来,差不多十年前,帝师赵秋明被聘请到浩然书院讲学,当时除了书院的学子之外,其他州郡也有不少读书人听闻消息日夜兼程赶来蹭课。

这堂课他也听过,可惜他无心科举,在学问上的进境有限,十年前听的时候觉得大开眼界醍醐灌顶,现在早就忘光不知讲的是什么了。

李勉十年前还在准备科举,或许听得认真,记得清楚?不过这手稿是赵秋明亲笔所写,这一卷是如今山长誊抄,落款都写了,怎么可能出错呢?

面对曲哲的质疑,李勉却说:“我帮人抄过原稿,赵先生笔记潦草,有几个字很容易认错。我记得,我认得。这本那几个字就是抄错了!我要拿这个去找山长,问他修改!”

这一听就不是正常人说话的逻辑,曲哲以为李勉的疯病又犯了,赶紧喊人来将李勉带回房间看好了。又怕李勉再闹,就哄着他说自己拿了书册去找山长理论,让他好好休息便是。

李勉被人强行带走之后,曲哲又向符若初等人赔罪。

符若初和孟如川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却想,说不定真抄错了。他们是外人,对李勉没有以往那些成见,对书院的山长更是没有多少敬畏。圣人都会犯错,何况如果原稿笔迹潦草,再翻抄的时候有错漏也是在所难免。

孟如川却忽然道:“能否让在下看一眼那本书册?”

曲哲只当孟如川是公子初的侍从,或许是个读书人,见公子初同意,他便将书册递到了孟如川手中。

孟如川翻看的很快,指着其中几页被炭笔划了记号的皱眉道:“这几个字的确与在下以前看过的版本有出入。或许在下当年看的是李勉的抄本?”

符若初惊叹不已,最近三年孟如川一直在摄政王府为奴,自然没机会看书。那么最少是三年前,孟如川看过某一本书,居然能一字不落的记下内容么?

曲哲便说:“每个人的抄本或许都有个别出入,李勉的确帮着抄书,字迹工整,却还是应该以山长的抄本为佳。这一卷末尾有山长的印章,看字迹也是山长手书,不会有错的。”

他嘴上虽然这样说,不过心里却还是有点犹豫了。学问之事,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不能马虎。等送走贵客,他还是应该找来不同的抄本和原稿对照一二,请有学问的人弄清楚吧。

符若初与孟如川上了藏书楼,果然见楼内陈列无数书卷,除了纸质的书册,还有竹简用油布制成的书囊包裹着,或者是放于防潮的樟木匣内。据说连几百年前的前朝古卷都有,那时天下文字还都有不同,那些古卷以古老的文字撰写,刻在竹简上,不是学问大家是看不懂的。

符若初偷偷问孟如川:“这里的书你都看过?”

“怎么可能?”孟如川用传音入密答道,“上次我自己溜进来的时候,看的多是游记杂传,记了一些书名,没看完的,陆续让婉婷找了来。不过那些书多与科举无关,只占楼内极小的一部分。这里据说最著名的是各种学问大家探讨治理天下的国策论证。浩然书院每年都会举办策论大会,邀请知名的大儒甚至曾经为官之人来此探讨学问。事后将探讨时的精彩言论编撰成册,供后来者研究学习开阔眼界。”

符若初眼睛一亮,心里想着这种时事论辩往往针砭时弊,能够从底层角度发现行政之中的弊端,多人探讨提出解决方案,若是能得到推行改良,就是治国之法的有益补充。她恨不得立刻留下来,将那些书都找出来,让人抄一套,不,抄两套。一套送回北燕,一套自己带在身边慢慢看。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