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第7章 心上人

本朝注重科举,位高权重的贵族子弟除了世袭爵位,皆须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入朝为官,同样也是为平民百姓家的读书人提供了机会。

今年秋闱,择优取三百名贡士,来年春闱便有殿试的资格,得皇上青睐点出五十名进士,那时就有做官的资格。陆通知道自己嫡子的能耐,想考什么状元探花是不可能的,只要是能进殿试,不论名次,都足以令陆家光宗耀祖。

“当真?”万氏一听到自己儿子有机会当上大官,眼睛瞬间就亮了。

陆通当了这么些年官,家底也算丰厚,可到底是从小小的县令起步的,比不上爵位世袭,书香门第。若是到年老致仕,儿孙没有在朝为官的,那陆家就得一落千丈,沦为白衣。

在万氏看来,选择一门好的姻亲固然重要,可自己的儿子若是有了出息,封侯拜相,便是公主郡主也娶得。

到那时,陆家地位稳固,长盛不衰,也真真正正的是贵族了。

陆通没本事给她挣个诰命,那便指望儿子,陆长鸿出生时,万氏找大师算过,必是大富大贵的命。如今秋闱在前,岂不是要应验了?

“我难道还骗你不成?”陆通哼了一声,见万氏脸上已有笑容,便吩咐道:“明日赶紧去库房看看,准备好谢礼,我给皇长孙和盛世子送去。”

万氏想通了,便不再生气了,喜气洋洋的应下了:“放心吧!”

陆通与万氏准备谢礼送人的事没瞒着,陆清竹很快便知道了,心里暗道陆通不知天高地厚,竟想着去巴结皇长孙,能巴结上倒怪了。

事情果然如陆清竹所料,陆通先后去太子府和顺安王府道谢。

皇长孙不常在太子府,所以陆通没见着人,太子太子妃也不在,只有一个管事陪他说了几句话,连礼都没收就送客了。

接着陆通又到顺安王府去,这下运气好,倒是见着世子了。因为顺安王驻守边关,府里只有王妃和世子兄弟俩,陆通去时,碰巧遇见世子盛兰舟和二公子盛兰洵陪着王妃去报国寺上香。

不过,盛世子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陆通道了谢,说了一通,盛兰舟只是淡淡的笑,说了声“不客气,报国寺有高僧等着,来日再叙”,就陪着王妃上了马车。

礼虽然没送出去,但好歹是与世子说上话了,陆通心里也是极为高兴的。

陆清竹只当什么都不知道,日子照常过着,万氏难得的没有来找她麻烦。

七夕前,陆清竹接到高月言的帖子,邀请她游湖赏灯,想了想便应了。

本朝对封建礼教并不算严谨,只是有身份的千金小姐依旧还是注重名声,不敢轻易抛头露面。

陆清竹不常出门,即便是出去,也是坐在马车里,甚少闲逛。

不过七夕节不同往常,今日的未婚男女皆是可以上街游玩,没有太多顾忌。

有些商贾名流之女,还会设擂台抛绣球招亲。

陆清竹不曾在七夕时出过门,高月言相邀便梳妆打扮,带着明珠在傍晚时悄悄从偏门出去。

今日陆清竹格外应景的穿了一身水红色百褶纹缎裙,外罩白玉兰散花纱衣,柔顺黑亮的长发梳成单螺髻,坠着珠钗步摇,白皙如玉的脸上不曾用脂粉,唇红齿白,顾盼生辉。

出门前,陆清竹还担心自己会太出挑,引人瞩目,毕竟她对自己的容貌还是挺自信的,虽然连陆清荷也比不过,但也胜过许多人。

结果陆清竹发现自己实在想多了,一出坊院,进了正街,到处是年轻的男男女女,其中不乏一些眼熟的世家小姐,打扮十分美艳。

陆清竹瞬间就觉得自己是一根落地的绣花针,连一点动静都不曾有。

不过这样也好,没有什么负担,轻轻松松的就到了与高月言约定的地点。

四周人来人往,有年轻的男女并肩而行,悄声耳语,含羞带怯,各色花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看起来宁静而美好。

陆清竹等了有一刻钟,就见高月言带着几个婢女兴高采烈的过来,手里已经拿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儿。

高月言今日显然也是精心打扮过的,烟罗衫,如意裙,妆容清爽,艳光四射,一笑起来,便有浅浅梨涡。

高月言一见陆清竹便挽着她的手,埋怨道:“总算是来了,等了好久不见人,我便先去转了一圈!”

陆清竹看她一眼,笑问:“今日打扮这样漂亮,可是要见情郎?”

原本陆清竹只是开开玩笑,没想到高月言眼神微闪,竟是脸红了,也不答话,陆清竹愣了一下,惊呼出声:“不是吧?真让我猜中了?”

“你小点声,别让人听见了,多丢脸啊!”高月言脸色爆红,忙朝后看去,下人们不远不近的跟着,这才放心。

好不容易等高月言主动露馅,陆清竹趁机问她:“那你得告诉我那人是谁啊,之前问你你也不肯说!”

闻言,高月言犹豫了片刻,见陆清竹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这才小声说道:“前几天我偶然听我大哥说,九王爷邀请了他和一些相熟的世家公子今日游湖,我便想着跟着出来看看……”

陆清竹恍然大悟:“所以你叫我出来只是顺便?目的是为了见情郎?”

高月言忙去掐她:“什么情郎不情郎的,多难听啊!”

这下陆清竹就更好奇高月言的心上人了,她恋慕的男子必然是身份尊贵之人,京城的青年才俊不少,也不知是谁家的公子有幸让高家二小姐倾心。

不过,能得那位九王爷青睐的,必然不是普通人家的公子。

说起这位九王爷,也是个传奇,八岁时熟背四书五经,十五岁在科举殿试时,捡了一张考试卷,嫌得无聊便把考题上的杂文诗赋和策论全部作答出来。没曾想,让皇上看见了,这一看不得了,这上面的答案竟是格外出彩,比起钦点的状元竟还不遑多让。

于是皇上看这个幼子就更加喜爱了,专门给九王爷请了太傅教导,满心以为九王爷将成为学识渊博的大儒,结果没多久,九王爷突然不想读书了,那时恰逢边关战乱,顺安王带兵北上,九王爷就趁所有人不注意,偷偷的扮成小兵混了进去。

眼看着到了边关,顺安王无意间看到九王爷,还以为自己眼花,等确认身份后,顺安王吓得腿软,忙不迭的要把九王爷送回京。

可九王爷哪里肯,赖在大帐里不肯走,宫里派人来接,就提着刀警告,谁要靠近,就砍了他脑袋。

最后,皇上也没辄了,只能任由九王爷留在了边关,叮嘱顺安王把他当祖宗似的供起来,等几日玩腻了就会回京的。

顺安王自然也以为边关风沙大,九王爷娇生惯养待不长久,哪里料到他竟然就不走了。这一待就是两年,还两次上阵杀敌,直接斩杀对方的将军,取了头颅。

这下,顺安王惊得连话也说不出了,消息传回宫里,皇上更是险些从龙椅上掉下来。

不止皇上,文武百官们也没想到啊,当初以为九王爷才高八斗,是个当状元的料,哪里想,人家不读书了,跑去打仗,还斩杀了对方的大将军。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