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四十七章飞梭技术(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青叶镇,铁匠铺。

锵锵锵……

一个赤着胳膊的大汉用铁铗将铁块夹到大铁墩上,抡起那个大铁锤用力敲击着铁块,这种在高温下作业的力气活很快就让他浑身发热,没多会就汗如雨下。

他叫萧六斤,因出生时六斤而得名,这打铁是祖辈传来的活儿,他家世代打铁。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能勉强混个温饱,只是在这士农工商的时代,地位却要稍微差点,跟人冲动闹到衙门一般吃不了好果子。

“姐夫,你来了!”

萧六斤看着矮子七一大清早就将马车赶到自家门前,敲铁的动作不由得停了下来,意外地打招呼道。

矮子七自恃着姐夫的身份,只是轻轻地朝他点了点头,跳下车将马拴好,然后热情地迎向后面拍马而来的叶无尽,陪他走过来介绍道:“这就是我妹夫的铁铺,他叫六斤!”

叶无尽向着前面走去,打量着这大汉的面相,发现还挺老实。

“六斤,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无尽!”矮子七有点倨傲地介绍,然后瞪着眼睛告诫道:“他要制作一些铁器,你给我用心去做,不然我就收拾你!”

“叶老爷,你好!”萧六斤心里咯噔一声,忙是恭敬道。

不要说他老婆就是龙虎寨人,哪怕青叶镇随便揪住一个路人,都知道龙虎寨叶无尽的大名。今年连取三个案首,成为风头强势的小三元,现在镇上都传言他已经被保送举人,将来甚至还可能考上进士。

不论是举人还是进士,那都是要当官的,这种人哪是他敢轻慢的。

“你不要叫我老爷!你跟七叔既然是亲家,那就直接叫我无尽吧!”叶无尽温和地摆手,然后从怀里将一张图纸递过去:“你看看,这个你能做吗?”

昨天二婶的事启发了他,染坊没有白棉布,并不一定需要去求陈府供货,完全可以用棉纱进行生产。时间不够,那可以不眠不休地进行赶工,争取能够将棉布织出来。

虽然这种方法会熬坏身子,但这思路并没有错。

现在时间是紧迫,织工人手确实不足,但可以提升生产效率。现在织布机只能五天织一匹,能不能二天就织一匹?这人熬不了,能不能改进织布机,让它织得快一点?

他查了一下,现代织布机的生产量一匹就几分钟,而如今却是一台织机要五天一匹,差距达到数千倍。其实并不用一下子就提升到几分钟一匹,只需要提升四倍,达到五天四匹,那这次难关就可以度过。

历史已经证明,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叶无尽翻开了纺织业的历史,发现织布机其实也不例外。

织布机的起源已经无人考察,但是却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黄道婆。

黄道婆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轧棉机、弹棉弓、纺车、织机”等织造技术。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而被子最是出名,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

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很是可惜,华夏虽然出现了资本萌发,但很快被封建王朝所摧残,纺织业受到极大的限制,并没能完成技术的突破。只是技术总会向前发展,人类的步伐向前迈进,而遥远的英国摆脱了封建的枷锁,率先完成了技术的升级。

十六世纪,英国经过海外掠夺和圈地运动,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

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这种手工工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除了增加工人数量之外,他们还渴望机器效率能提高。

这增加一倍的工人数量,既要考虑工资、场地和织布机等成本因素,但若是能让织布机概率提升一倍,那其它选项根本都不用考虑,这样会大大地增加了利润。

资本家是剥削阶级,但同样也可以是历史的推动者。

因为大家开始厌倦了黑白电视,所以研制出了彩色电视机;因为大家想将唱机带上街,所以研制出了随身听;因为大家不喜欢蹲守在电话旁,所以研制出了可携带的大哥大。

1733年,英国的一个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满足了资本家们的需求。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