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集(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钱王一边说“好,好,好!”一边打开杨行密的书信,急忙阅读。

钱王:这个问题可以考虑。

钱王抬头环视在场数十员战将、妻儿等。

钱王:杨行密大人有个建议,与我协商,鉴于长期以来,淮军与吴越双方不停地战争,他建议为稳定四方平安,将沿江城镇归属作一合理分配…

众人:他想割据?!

钱王:不,杨大人建议,把北方重镇苏州划给我吴越,把润、常二州划归他们管辖,希望互相之间永不磨擦、永不侵犯。

众人哗然。

钱王:我想这是好事,符合我们保境安民的原则,我看…算了,就这么办吧,我接受了,今天算是一个好日子,晚上我设宴请众位喝酒。

众人:好!

9、议事厅

大厅内坐着顾全武、成及、杜棱、马绰、钟明、钟亮、吴刚等众将和钱元瑛、钱元璙、钱元瓘、钱元球、钱元季、钱元向等众子及夫人戴芙蓉、吴霞、陈凤、金秋月、胡玫…众人静侯钱王出现。

金秋月:大姐,你很少参加这样的会议吧?

戴芙蓉:四妹,我从不参加的,今天镠哥说有重要大事让我也来听听的。

众夫人:大姐你以后也要参加参加呀。

戴芙蓉(笑笑):我哪懂那么多呀,我只想把老人服侍好,孩子照顾好,家务事做好。

众夫人:大姐真好。

众人目视钱王走进。

钱王:近三十年来,我们扫平了刘汉宏、董昌,今天我们又摆平了外患,与杨行密化敌为友,有效地制止了内乱,下一步我们做什么,我想应该是兴修水利、开荒垦地、封山育林、围滩造田、种桑养蚕、奖励耕织、发展贸易,我们要用能征会战的双手,带领百姓,建立一个没有战争、国富民强的和谐社会。

众人掌声不息。

钱王:俗话说得好“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绘制了富庶吴越国美景蓝图,大家报以掌声,说明你们同意我的这个描绘,那么要实现这个理想该从哪里开始呢?就从眼前钱塘江特大潮灾开始,从治水、兴修水利、从彻底根治潮灾带给百姓的灾难开始!

议事厅再次暴发热烈的掌声。

钱王:我们不但要治理钱塘江,还要治理西湖、涌金池、太湖、东钱湖、南湖、南北湖、以及武义长安堰、长乐海堤、嘉兴遏潮闸、太仓制水闸、长熟制水闸等,太湖引水入长江要治理所有带给百姓灾难的一切江湖河溪,因为水利是关系到我吴越国国计民生的大事,为政者不可熟视无睹,对吗?。

众人欢呼:支持钱王拥护钱王!

钱王: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它关系到战争胜负,人类生存发展,治水工作不做好,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洪涝灾害夺走粮食,夺走了房屋、财产,夺走了无数百姓生命,它历来是人们心腹大患,是治国安帮的大事。

众人再次热烈鼓掌欢呼。

钱王:现在正是潮汛期,大家去看一看,六和塔以下一片汪洋,萧山转塘一带己沉没在海水之中,海盐、临平、觅桥一代灾情也十分严重,问题很多。我今天就说到这里,建议大家下去勘察灾情,过两天坐下来再谈下一步要做的每一件事。

顾全武:报告钱王,苏州、湖州、嘉兴一带也传来消息,太湖四周数百里,一片汪洋,墙倒屋塌,百姓流离失所。

钱王:是哟,我决定把钱塘潮灾和太湖水灾同时治理,我会有安排的。

10、鸟瞰钱塘江(外,白天)

喇叭形的杭州湾,滔滔江水流入东海,美丽的西子湖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钱塘江之字形的江道旁,与钱塘江江水交相呼应。

11、南溪镇码头(外,白天)

汹涌的钱塘江潮,犹如万马奔腾一泄千里,直扑山村、小镇、农田,转眼间一片汪泽。

12、郑家堡(外,白天)

郑涛、郑浪和东方氏三人,站在门前,看着远处滚滚而来的潮水和在潮水中挣扎的村民。一个村民抱着水桶,远远飘来。

东方氏:浪儿,快喊那位抱桶的人。

郑浪:喂!过来,过来!

只见水桶顺着潮水飘来,郑涛手拿竹杆伸向水桶,一位白发老人抓住竹杆,被拉了上来,老人上来从桶中抱出一个孩子。

白发老人:别怕,没事了,别怕,没事了。

一些农民扶着门板、脚桶、杉木等飘物向郑家堡游来,跟着奔流的潮水,一个个村民都上了郑家堡。

村民甲:郑大哥,这这房子造得好,这潮水冲不着。

村民乙:不是冲不着,是不怕冲,这叫“水高一尺,道高一丈”。要不是漂到这里,还不知漂到什么荒野的地方呢?

村民丙:那就不好说了,漂到哪个大山坳,就是不碰上毒蛇猛兽,也被饿死,郑大嫂十几年前不是一下子漂到临安山坳里去了。

东方氏:是呀,要不是碰到郑浪干爸,真的没命了。

村民丁:郑浪将来一定有出息,大难不死,遇见贵人,将来一定步步高升。

白发老人:郑兄弟,你这房子是怎么造出来的,你要算是房屋抗潮第一人啊。

郑涛:当年我郑涛和他们母子分手后,凭着一身水工,漂到桐庐皇甫村,被人救了,只以为他们母子没命了,回家后一边造房子一边祷告神仙,保佑他们母子平安,三间堂屋两间锅灶整整造了十个月。

村民甲:等潮水退了,我也象郑大哥这样造房子,跟潮水斗一斗。

村民乙:郑浪,水退了你到城里去走一趟,求求你的义父为沿江百姓做主,你这条命是你义父把你捡回来的,你可不能忘恩啦。

村民丙:郑浪,你有没有进过城, 拜见你干爹钱王啊?

郑浪:没有, 他一直在外面打仗…

村民甲:你不会是害怕吧?

郑浪:我, 我…才不怕呢, 我还想去当兵呢。

村民乙:郑浪呀, 你不要忘本啊,你去看看干爸, 顺便请他老人家想办法治一治这海潮,救救我们沿江老百姓啊。

郑浪:我爸早就说了,要和我一起去求我义父治理钱塘江潮水。

众人:对,等潮水退了,我们一道去。

郑涛:大家说得好,现在赶快救人。

水中又漂来许多村民,还有妇女和孩子,郑家堡成了救命岛,人靠人里三层外三层的,许多人哭着喊着亲人的名字,悲痛万分。

13、钱塘江(外,白天)

数条战船从杭州方向顺流而下,船头上飘扬着黑白两色的“钱”字旗,指挥船的船头上站立着钱镠和南北水军指挥使成及、杜棱。船身激烈颠簸着,钱镠紧锁双眉, 望着茫茫无边的海水, 突然眼睛一亮, 发现,在数万亩良田和村庄被淹没的汪洋中,却隐约可见有一村堡矗立水面,好似一座小岛,钱镠用手指着“小岛”对成及说。

钱镠:喂!把船开到那里去。

成及:注意,右前方村堡。

14、郑家堡(外,白天)

村民甲:看, 官船开过来了!

众人拥向一边。

村民乙:真是说到曹操, 曹操就到。

不等停靠,堡上数十人齐声高呼。

众人:钱王!钱王!

人们七手八脚接过船上扔来的缆绳,忙着把船停好。

钱王在成及,杜棱陪同下,走下战船与众村民说话。

钱王:乡亲们,大家受苦了。

众人:钱王辛苦了。

有人将郑浪推了出来,让他说话。

郑浪:干爹!

钱王一愣,看看周围人群,以为听错。

钱镠:你是…

东方氏:钱兄弟,还记得我这个绝路逢生的东方氏,这是我儿子郑浪呀。

钱镠看着东方氏。

钱镠:是你呀,东方大嫂,一幌二十多年啦。

郑涛:钱王,你是郑浪的义父,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我谢谢你了。

郑涛说罢双膝跪下,深深磕了一个头,刚想磕第二个,被钱王一把拉住。

钱镠:不必如此,请起,你为了救老婆孩子,不惜自己生命,令人感动啊。

东方氏:钱王,刚才不好意思,一激动就叫你钱兄弟了,对不起。

钱镠:我是钱王,也是钱兄弟,我是许许多多受苦难人的好兄弟,没关系。

郑涛:快,请救命恩人屋里坐。

钱王:这是我两个好兄弟,南、北水军指挥使成及和杜棱。

众人鼓掌,一起走向堂屋。

15、郑涛堂屋(内,白天)

白发老者:钱王,我们沿江百姓可苦了,这钱塘江是潮灾不断,大灾年年有啊。

村民乙:我刚才还跟郑浪讲,让他进城求求义父为沿江百姓做主。

村民丙:是呀,是呀,刚才我也说了,求求钱王治理海潮,救救这沿江百里的田地和我们村民。

钱镠:诸位意思我知道,要说这海潮带给沿江百姓灾难,我钱镠深恶痛绝,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我的吴霞夫人家住对岸长河,海潮无情的夺走了他父母生命,他和哥吴刚从小就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众村民:噢…

钱镠:以前我也想抗击海潮,但无权无钱是不现实的,我和吴刚、吴霞也是经常商量如何对付海潮带给百姓的灾害,后来我当上了杭州刺使,我第一个心愿就是阻止海潮,可是还不行,连年打仗,都在马背上过日子,也是脑袋提在手里,顾不了这许多。

众人鸦雀无声。

钱镠:现在我们与淮军商定了一个协议,我们让出润州、常州,他们保证不再向南推进一步,也不再与我争夺苏州,这样我们就赢得和平,安宁,我们可以告别战争,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城市,发展农桑,兴修水利,奖励耕织上;我们不但要花大力气防潮抗潮,还要疏浚西湖,凿井引水,造闸挖渠,你们说好不好?

众人:好!好!好!

钱镠:我决定从现在起,把两岸四乡百姓组织起来,我的十万军队也投入这项抗潮治水工程。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治理潮灾方案,你们是潮水的直接受害者,欢迎你们帮我出主意,提建议,我就不信我们治理不了凶恶的潮水。

白发老人:钱王,你的话,说到我们心坎里了。你如此想着我们吴越百姓的平安,老汉我十分感谢,你治理潮灾,跟当年秦始皇筑长城一样伟大,我从心眼里佩服你,给你拜三拜。

钱镠上前拦阻。

钱镠:老人家慢来,我钱镠受不起,真的受不起。

村民甲:我多句嘴,抗海潮的办法我们这里就有,你看郑大哥这房子,这海潮再凶也冲不垮,为什么?嘿嘿,我也不知道。

村民乙:我想海堤如果用郑涛砌房子的方法造,也一定能行。我建议,请郑大哥讲讲这房子防海潮的决窍在什么地方。

村民丙:当年郑大哥在房子周围打了很多木桩,我们不理解,说你发傻劲,想老婆孩子,没事做了。

郑涛:那倒不是,造这样的房子,是受到风的启发,一座孤零不靠的房子,很容易被西北风吹倒的,如果在房子外围种上一些树,那房子就安全多了,大风吹到这里,就化整为零,变大风为小风。后来想想海潮也是一样,只要能把它化大为小,化汹涌为一般,就好对付了。

众人:好,好,说下去。

郑涛:我的方法就是先在房子周围打上密密麻麻的木桩,海潮来了,首当其冲的就不是房子而是木桩,海水经过木桩这一档,冲下来的劲头自然小了,加上我的地基与众不同…

钱镠:好, 郑涛你再说说你房子的地基

郑涛:我先在房子外围打下好多排木桩,然后叠一层泥沙石块,泥是填石缝的,关键是外围的桩要打深,要一根挨着一根。

钱镠:郑涛你真是抗潮有心人啊,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你的经验很好,我想沿着钱江潮水冲击力强的地方.筑一条海堤,这海堤靠江水冲击的一面全部用大石块叠砌,叫它捍海石塘,在捍海石塘外面再打上一条同样长的防潮木栅,如同郑家堡外围木桩一样,一定能行。

郑涛:我看行。

众人:行啊。

钱镠:这捍海石塘总管我就交给郑涛负责,郑浪年青负责石块、木料运输,再找几个管吃管住的人。

白发大伯: 钱王, 这管吃管住的差使就交给我吧, 你别看我满头白发, 其实我还不到五十岁, 这白发是愁出来的, 说不定海潮治好了, 我一高兴, 白发就转黑了。

众人:对对对,哈哈哈…。

16、艮山门(外,白天)

墙城上贴着布告,两名士兵站在布告两边,一士兵持长枪,一士兵提锣敲打,市民、农民三三两两围向布告。

敲锣士兵:大家听着,钱王要根治钱塘江海潮了,要筑数百里长的捍海石塘,现在布告吴越人民,要求人人争先上阵,家家支持…。

17、南星桥码头(外,白天)

入口处贴着兴建捍海石塘的公告,来往平民百姓,聚在公告前,争相观看,一老妇人挤进人群问身边书生。

老妇人:这位公子,公告说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围着看?

书生:公告说钱王要筑捍海石塘,专门治理海潮啦。

老妇人:你说这海潮也能治理。

书生:大妈,钱王说能治理,就一定能治理,你老人家放心吧,你看大家多关心这件事啊。

老妇人:听说这海潮作乱人间,是因为海神吴子胥受冤,报复吴王子孙呀。

肖山佬:嫂子,你错了,那海潮作怪,是因为有潮妖,听说这潮妖有三头六臂八条腿,每年八月十八他才出来,骑着白马在潮头上跑来跑去,没有人治服他。

书生:那不然,要看谁带头治海潮了。

众人慢慢围向书生,书生发现很多人在听他说,精神一振,站到桥拦杆上。

书生:你们知道钱王是什么人,他是上界仙灵下凡,他生出以后见风就长,落地就会笑、会说、会走路,他英武过人, 他曾带了二十个死士,打退了黄巢二十万大军,差一点活捉黄巢大将王仙芝;越州反将刘汉宏被杀头的时候指名要他杀,你看,连他的敌人都佩服他呀;当年投奔董昌,校场比武,一箭射穿五只巨鼓…他呀,打起仗来呀,每战必胜,治理海潮对付一个潮妖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众人鼓掌,齐声叫好。

、六轮山下(外,白天)

一颗巨大的香樟树上贴着公告,两个士兵站立公告两边。沸沸扬扬的围观人群中,突然传出哭声,一士兵急忙过去,扶起白发老妪。

士兵:老大娘,为什么哭呀,治理海潮你不高兴吗?

白发老妪:不是的,不是的,我是哭我儿子,这个公告要是早几年贴出来,要是钱王早几年根治潮灾,我那大儿子也不会被潮水卷走了,儿呀…

士兵:前几年? 那不是在打仗吗?虽说迟了一点,只要治好海潮,今后两岸百姓就不再受害了,不是吗?

白发老妪:这位官爷,你替我报名,我叫张王氏,我给民工去烧茶送水,尽老妈子一份力。

士兵:老大娘用不着,你老多休息,就等我们好消息吧

白发老妪:不行,你给我先记下,要不我给你下跪了。

老大娘说罢就要下跪,吓坏了士兵。

士兵:大妈千万别这样,你都跟我奶奶一样大了,我记下我记下。

白发老妪:那你说,我叫什么名字呀?

士兵:我的奶奶,你叫张王氏对吧。

白发老妪:你这孩子不错,记性好,钱王的好兵,哈哈哈。

老大娘乐呵呵地转身就走。

士兵:张奶奶慢走!

19、杭城街头(外,白天)

锣鼓喧天,杭州百姓从四面八方拥向街头加入游行队伍。走在前面的二十个强壮男子,扛着“七堡”大旗,他们头扎红布,全身赤膊,接着走来的是“彭埠”农民,他们一式白褂白裤,边走边喊口号“造好石塘,气死龙王!”、“战胜潮妖,还我天堂!”等等。

海宁市民:一身黄衣黄裤,领头还双手高举黄旗红字“天助我也”等字牌。

“转塘”队伍更令人吃惊,他们从头到脚一抹红色,游行人群不停地呼着:“战胜潮妖,视死如归”、 “我们拥护钱王!”等口号。

钱王与众将士及妻小站立于凤山门楼观看,不停地向游行人群致意。

20、双流采石场:(外,白天)

数百人在开山凿石,钱王与顾全武等众将参加运石,钱王肩背巨石,虽汗流夹背却行走自如。

顾全武:钱王你小心一点,这石头少说两百斤。

钱镠:我没问题,贩私盐的时候你不记得,我肩挑三百多还行走如飞呢。

顾全武:“好汉不提当年勇”二三十年过去了,现在不一样了,你是王爷,是总指挥,这一仗能不能战胜潮神爷就看你的啦。

钱王:没事,当王爷的要有办法,要带头,要与百姓同甘共苦嘛。

21、双流山(外,白天)

两座大山高耸入云,开山采石的农民和士兵兴高采烈,在他们的背后是一片被采下的石块和被砍倒的树木。

一个采石手高歌:嗨!沉香辟山为救母啊!

另一个采石手和着:哎!我们采石治海潮!

开山运石人群中的吴刚,看着高歌的采石者,爬在百米以上悬崖,心情特别激动,随手背起一块巨石,只见天空乌云翻滚,山林松涛开始呼啸,

吴刚:风雨要来了!大家小心点!

“风雨要来了,大家小心点”的口令在山谷里回响,由山下一层一层的传了上去。

一声惊雷,震憾山谷,风声更紧了,接着滚豆似的雨点打落下来。

吴刚:大雨来了,收工、收工啦!

“收工了!”的声音在采石人上空环响,民工和士兵开始下山。

风在刮,暴雨在下。

采石人甲:这雨好大呀,就像从盆里倒下来似的。

采石人乙:大的好,我正愁没地方洗澡呢。

采石人甲:雨水这么大,会不会山洪爆发呀?

采石人乙:我说了可以洗个大澡、冲个大凉了。

采石人丙:喂,你知道山洪瀑发是什么样子吗?你别胡说八道乌鸦嘴啦。

山上小股流水开始往下冲,众人恐慌的加快脚步,有人扔下肩上的石块开始奔逃。

山崖峭壁上,挂下一道道黄色瀑布。

采石人乙:看呀!多好看的黄瀑布呀,看呀!

奔跑中的采石人和士兵看见那黄瀑布,一个个如惊弓之鸟,快速逃跑,

人群中有人喊着“快跑呀,山洪来了,山洪来了!”

两山峡谷中形成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开始由上而下奔腾下来。

吴刚:大家不要慌,离开山谷,往两边山上爬!爬得越高越好!

混乱的人群,开始向两边山上爬去,许多人爬上了树。

山洪冲击着树木、碎石滚滚而下,一些人被冲倒,一些人被冲撞到石头上,喊叫声一片。

吴刚见一个小士兵被洪水冲来,赶忙走下,他伸手去拉,此时一股更猛烈的洪水冲向吴刚,他推开小士兵自已则被巨流冲下山谷,小士兵抱着一棵大树狂叫。

小士兵:吴将军!吴将军!

洪水冲击着树木奔向田野、村庄,山洪中的吴刚抱住一树木不放,终于流入转塘大塘,雨止了,他回头看双流,烟雾弥漫。

吴刚:可厌恶的洪水,你能拿我怎样?

13、安吉竹海(外,白天)

密密竹林,聚集着无数伐竹农民和士兵,他们不停地砍伐。长长的毛竹,一根接一根地倒下。

一些士兵和农民在削去竹梢。

一些士兵和农民将毛竹拖向林外。

元瑛肩扛三根巨竹,汗流夹背的从山上走下,正遇钟明、钟亮上山。

钟亮:三公子,累不累?

元瑛:钟叔叔,不累。你们辛苦啦,上山下山小心点。

钟亮:你放心,我们山路走惯了,没事。

22、大草坪(外,白天)

无数人工竹棚排列在草坪一边,草坪上数百人在劈竹、修竹、编织竹笼。

元瑛和钟明、钟亮走进大草坪,放下肩上的毛竹,越过工场走到数十只编好的大竹笼前。

元瑛:钟叔,在大竹笼里放上石头就行了吗?

第三十集完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