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虽然战略水平不高,在战争前期,太平军却能一路摧枯拉朽。原因是,除了清朝正规军已经烂透了这个因素之外,拜上帝教的宗教力量也不可忽视。

关于太平军的士气和精神状态,以钦差大臣身份主持广西军务的赛尚阿深有感触。《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记载,他曾说过:粤西股匪虽多,本以金田会匪最为顽狡……此股会匪与他游匪迥不相同,死党累千盈万,固结其坚。……一经入会从逆,辄皆愍不畏死,……所有军前临阵生擒及地方拿获奸细,加以刑拷,毫不知所惊惧及哀求免死情状,奉其天父天兄邪谬之说,至死不移。

时人对太平军的这种精神状态记述颇多。比如《丛编简辑》第2册《太平天国·武昌纪事》也说,太平军“或临阵,或患病,举凡一切事,皆对天祈祷,口喃喃‘求天父默佑,所谋遂意’,祝毕,赴汤蹈火在所不顾”。《金陵纪事》则说:“其胆皆泼,心多入魔,目直视若痰迷者。”

这种精神力量显然来自对宗教的虔信。太平军坚信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因为这也是上帝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金田起兵以来,那些看似强大的清朝正规军在他们这些装备落后的泥腿子面前一触即溃的事实,更加强化了他们这种信念。据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太平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这样做的:“万事皆由天父排定,尔等都要练得正正真真,不怕妖魔一面飞一面变,都难逃天父手内过。……务要放胆放草,自有天父看顾,天父自然大显权能。尔想在永安时尚蒙天父救出,此时还怕妖魔何事?”在宗教力量的驱动下,前期太平军士气高涨,豪情满怀。53年6月,美国人戴作士来到镇江考察了太平军的营地。他印象最深的是太平军“对事业的正义性和最终赢得胜利充满信心”。

自从黄巾起义之后,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大的农民起义都与民间宗教紧密相连。这是因为除了宗教外,很少有力量能把中国农民发动起来。

除了动员作用外,宗教还能提供起义所必需的组织纪律性。传统农民通常眼光狭隘,又一盘散沙,不习惯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一般来说,只有宗教能克服农民的散漫性。民间宗教通常都是权威主义的,强调对教主的绝对服从,宗教组织内部一般都采取等级分明的专制体系,这为将中国农民团结成磐石般坚强提供了最便捷的方法。而“拜上帝教”的一神教性质又使它较那些土产的多神教更有利于建立绝对的专制秩序。在明清历次起义中,我们通常会看到各地起义者各奉一神,甚至孙悟空、铁拐李等纷纷下凡,以致形成无数个小山头,彼此难以统属。而在太平天国内,只有洪秀全这“独一真神”,其他所有“邪神”一律销声匿迹,这是太平军超越明清诸农民起义形成如此巨大规模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是将宗教力量运用到极致的一次大型农民起义。洪秀全等人深知宗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性。太平天国规定,加入太平军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掌握教义:“凡兄弟俱要熟读赞美天条,如过三个礼拜不能熟记者,斩首不留。”虽然战事倥偬,但是他们坚持每天早晚都要敬拜上帝,每七天举行一次集体礼拜。礼拜之时,一定要虔诚郑重,“凡闻锣不至或稍涉嬉戏者杖责数百,无故缺席三次则斩首示众”。太平天国还建立了“讲道理”制度,即定期将军队召集在一起训话,以通俗的语言,“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深入浅出的思想动员,要求他们放弃杂念,为天国事业忘我牺牲。

张德坚这样记载太平天国的“讲道理”仪式:他们在空旷之处搭起高台,宣讲人上台,讲天父上帝生出天王东王来给我们做领导,这是我们多大的福气!我们只要好好干,将来都会享福无穷……宣读了一通革命的好处后,又告诫士兵不得开小差:“切不可反草变妖逃走。天父曾说,任尔三更逃黑夜,难逃天父眼睁睁。……现立卡房多处,谅尔等难逃,一经捉获,五马分尸,尔等放着天福不享,自寻死路,真是被鬼迷被鬼捉,真下贱矣!”

宗教的魅力在于它神秘主义的本质——可以针对种种现实需要,通过宗教,随机应变地给出各种“解释”;许诺战士们,因为有上帝的关照,刀枪伤不到他们;及至有人阵亡,又可以解释说,这是上帝接这个人提前上天享福。每次打仗,出发之前,他们都鼓励大家,上帝承诺这场战役一定胜利;及至失败,他们又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的队伍中有“不肯真心顶天之人”,惹得上帝生了气。“众兄弟切不要慌,兄弟们升天乃是好事,胜败常事,总是兄弟中多有不肯真心顶天之人,才被妖魔侵害,此是天父磨炼我们的。”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合群从众心理。无论成败顺逆,这些频繁的、深入浅出的、集体催眠的思想政治工作,都能起到安抚人心、维持士气的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成本极低,而效用极大。它的成本只是教主的大脑,功用却像一颗精神原子弹,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出一个群体的极大狂热。

更何况拜上帝教有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它的理论漏洞太多。说到底,拜上帝教是一种欺骗性宣传。要长久地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需要教主具有超乎一般的理论构建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洪秀全并不具备。所以,在他构建的“拜上帝教”de理论中,矛盾之处比比皆是。

按洪秀全的说法,他出生过两回。第一回是在天上,由上帝和天妈所生:“未有天地之先,既蒙天父上帝原配即是天妈肚肠生出。”第二回,则“由天上另一位亚妈肚肠而生,以便入世”。就是说,他钻回另一个人的子宫又出生了一回,不论哪一次出生,都与他的生父洪镜扬毫无关系。这不免让洪氏族人感觉有点丧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神圣、威严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的魔鬼。《圣经》中就提到过一条可怕的七头十角的红眼睛大红龙。在创立“拜上帝教”时,洪秀全也依照《圣经》记载,宣布龙是众多妖魔之一。然而定都天京后,天王宫中却依照中国传统,处处用龙来点缀天王的威仪:金玺上铸有龙头,宫殿中建有金龙殿,黄袍上绣有九龙,洪秀全所颁诏书上也都绘有龙凤图案。不久之后,有人提醒洪秀全,以妖为饰似乎不太合适,洪秀全这才惊觉这一矛盾。想来想去,洪秀全独出心裁地命令匠人们在所用之龙的双眼上各插一箭,名曰“射眼”。他说,射过眼的龙,就被镇住邪性,不再是妖魔了。不过过了些日子,眼看着金碧辉煌的大殿顶上盘踞着残疾的龙,毕竟让人心里别扭,洪秀全干脆又下诏宣布,太平天国所用之龙是“宝贝龙”,不是《圣经》中所说的妖,不用再射眼了。于是又派人爬到殿顶,拔下箭头……这样改来改去,众人皆知,形同儿戏,不免也让广大太平军心生怀疑。

甚至对于拜上帝教的立教之基《圣经》,洪秀全也随心所欲,任意更改。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之初,并没有读过《圣经》。如前所述,他是通过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传教小册子来了解基督教和《圣经》的。这本《劝世良言》问题很大——它的作者梁阿发是一个只读过四年私塾的工匠,这本书是他写的布道用的通俗小册子,用语俚白粗陋,结构杂乱无章,其中既有基督教义,又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说相当蹩脚。所以,洪秀全对《圣经》的了解一开始就有许多偏差。

在读到《劝世良言》四年之后的47年3月,洪秀全去广州试图加入基督教会,才第一次读到真正的《圣经》。《圣经》的西方文化特质与中国文化传统格格不入,只有对西方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深入了解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微言大义。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一窍不通,读书又缺乏耐心和毅力,这次阅读只是囫囵吞枣,并无太多心得。从后来发生的删改《圣经》一事来看,洪秀全这次读《圣经》连许多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

《圣经》的旧约有记载,因为猪属于“不洁净”的动物,上帝命令以色列人不吃猪肉。因此,在犹太人眼里,猪是不洁的。然而“拜上帝教”教徒却不知道这一点,公然用猪肉祭拜上帝。

基督教的上帝是一个无形无体的“纯灵”,洪秀全却告诉大家,上帝是一个老男人,满口金须。基督教的上帝与基督是一体,均非世俗的存在,在洪秀全构建的“拜上帝教”里,上帝却是典型的中国式大家长,不光有妻,还有许多妾。洪秀全说,上帝不光生了耶稣和他两个儿子,还生了许多女儿,也就是他的“众小妹”。儿子都娶了媳妇,小妹们有些也成了亲。洪秀全信誓旦旦地说,上帝的大儿子耶稣在天上给上帝生下了第三代,而且性别都说得有鼻子有眼——三女二男。

基督教认为,天堂是上帝、天使和信徒们灵魂的居所,大家熙熙和乐住在一起。洪秀全却认为,天堂也是等级分明的,共分三十三层。《天国的陨落》记载他如此描述上帝所在的“头顶重天”:“其中上帝居住在头顶重天,那里风景独好,是一个威风快活、享福无边的所在。”

这三十三层天的概念,显然是来自佛教的“三十三天”。不过,凡事不求甚解的洪秀全误读了佛教经典——佛教的三十三天并不是指三十三层。佛教认为,轮回五道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天又分为三界诸天,即欲界六天,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而“三十三天”是欲界六天之一。佛教认为,这些天均处于“迷界”,并非解脱,只有涅槃才是最高境界。洪秀全望文生义,才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定都天京后,为了统一思想,洪秀全焚毁所有中国经典,大力印行《圣经》。据《天国的陨落》,“计有四百人不间断地从事复制郭士立《圣经》译本的工作,并免费散发《圣经》”。然而,这种轰轰烈烈的印行工作因为一次洋人的偶然来访戛然而止。

54年6月20日,也就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一年多之后,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官员麦华陀、包令等人访问天京,试图全面了解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一到天京,他们就发现了拜上帝教教义中与《圣经》记载的众多明显不同之处。他们给东王杨秀清写信,引经据典,质问了他一系列关于宗教的问题。他们说:《圣经》明明说上帝无形无像,没有高矮,也没有宽窄。你们怎么能说出上帝的高矮胖瘦呢?

在《约翰福音》第一章第十八节里,你会找到这样的记载:“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还有,《约翰福音》第四章第二十四节里写道:“上帝是个灵。”等等。再就是《约翰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七节里写道:“差我来的父……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似这样,怎么能说上帝有高矮宽窄呢?

既然上帝和耶稣是一体的纯灵,怎么可能广娶妻妾、生儿育女呢?

上帝是个灵。怎么能说他结婚呢?关于他的儿子,在《路加福音》第一章第三十五节里你可以找到这样的字句:“天使回答说,圣灵要降临到你身上……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后来耶稣的母亲嫁给一个叫作约瑟的犹太人,为他生儿育女,但从未被称作过圣母。上帝除了耶稣之外,没有别的儿子。

《圣经》并未告诉我们耶稣生活在我们中间时是否娶过一个妻子。他升天以后,是个灵,和上帝是一体。《启示录》第十九章第七节中提到“羔羊婚娶”,谈及基督信徒与基督的婚姻,是用作比喻。

他们还注意到了三十三重天的问题:

《圣经》并未告诉我们天有多少重。《哥林多后书》第十二章第二节里“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那句话,仅仅意味着被接纳入最高天堂,并无有几重天存在,一天在另一天之上的意思。

……

提完了上述问题,英国人特别提醒太平天国的人好好阅读《圣经》:“不管怎样,让我向你强调一下查阅《圣经》作为参考的必要性。基督告诉我们:‘研究《圣经》吧,在那里你会认为你已经永生,它们就是我的预言的证明。’”

据《天国的陨落》,英国人的这封信在太平天国内部引起了一场不小的精神地震。太平军虽然大多数是文盲,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圣经》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洋鬼子们比他们信上帝还早几百年,所以他们称洋人为“洋兄弟”。在宗教问题上,这些“洋兄弟”显然更有发言权。一些识字的太平军按洋人的说法去翻查《圣经》,发现洋人所说句句是实。于是,“全城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太平军上下议论纷纷,“拜上帝教”信仰受到空前冲击。那些对太平天国的某些政策比如男女馆制度不满的人,借机纷纷传扬,说洋人“言尔我同教,何以尔分男女馆?”,意思是洪秀全篡改了正宗教义,欺骗了大家。

洪秀全和天国上层领导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面对如此巨大的精神危机,洪秀全等人的应对方式倒是出奇的简单直接:接到英国人信件八天之后,杨秀清又一次代天父上帝下凡,对人们下了一道“爆炸性指示”,说番邦洋人传过来的《圣经》,“多有记讹”,所以“此书不用出先”。也就是说,洋人粗心大意,传过来的《圣经》里把上帝的许多话都记错了。洪秀全亲自上过天,杨秀清又多次代天父下过凡,所以他们所传的话才是正确的。洪秀全宣布,停止出版《圣经》,等他根据记忆,把里面的错误一一改正再说。

外国人走后,这件事一直成了洪秀全的重大心病。于是在几年之内,他抛弃国事,对《圣经》从头到尾研讨,对其中“记讹”部分进行一一“改正”。把《圣经》中与自己原来的说法不符的地方统统删除或者改掉。

《圣经》认为“三位一体”,基督与上帝本是一人。洪秀全对此加以驳斥说:“尔偏误解基督即上帝,上天合为一。……缘何朕上天时,却见天上有天父上帝,天母老妈,又有太兄基督、天上大嫂,今下凡又有天父天母天兄天嫂乎?”同理,他证明上帝有形有体的方式也十分轻松——“百闻不如一见”,我都亲眼看到了,那还能有假吗?

除了教义上的修改外,洪秀全还首次注意到《圣经》中有许多故事反映出的西方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与中国传统道德有很大差异。对这些,他也从维护“世道人心”的角度大加删改。比如中国人认为“万恶淫为首”,而《圣经》中记载有许多按太平天国道德标准来说是“淫乱”的故事,比如亚伯兰娶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妻,流便与父亲的小妾通奸,阿南娶哥哥的遗孀为妻,犹大与儿媳苟合生出一对双胞胎。洪秀全对此全本着“父女妹嫂不可训”的原则,全盘改写。《天国的陨落》对此评论,改写之后的“圣经“,“登徒子居然能够坐怀不乱,而耐不住空房寂寞的寡妇竟然变得恪守妇道,也实在有趣得很”。

删改《圣经》花费了洪秀全极大的精力,也影响了他的健康。《天国的陨落》载,对这部三十四万字之巨的经典,“洪秀全逐字逐句审阅,并在必要处对经文加以批注和删改,个别章节甚至重新编写,足见他为之所耗费的心血……在写给艾约瑟牧师的一道诏旨中,他略带伤感地说:‘因视力不好,朕不能一一批改尔等所呈的书文。’长时间从事这种文字工作无疑是导致洪秀全视力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删改之后,《新圣经》重新印行。然而删改《圣经》的效果远不如洪秀全期望的那样好。绝大多数太平军是文盲,读不了《圣经》。“太平军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很难直接阅读书籍。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内部来说,这些经籍的刊行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大规模的停止出版、删改再版的举动,作用只是在太平天国内部更广泛地宣传了他们信奉多年的经典原来曾经是错误的这一事实。而对于那些稍有文化者,看到洪秀全这样儿戏地将“神圣的经典”改来改去,只能让他们进一步滋生对拜上帝教的怀疑。

任何一种宗教宣传发挥作用,都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心底里的基本诉求。太平军之所以从广西一路跟从洪秀全等人到南京,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害怕和敬畏上帝,更主要的是被洪秀全许诺的巨大的世俗利益所吸引。他们追求的是天父庇护下的天下一家、无灾无难、公平正义和威风快活。

然而,到了南京后,广大的太平军战士发现,到了小天堂后,他们并未能“男着龙袍女插花”,成天吃香喝辣。相反,他们发现自己沦落到了社会最底层。原来,洪秀全等人进入天京后,抛弃了当初许下的“兄弟平等”、“亲如一家”的诺言,建立起了极为森严的等级制度,只有中高级干部才能高高在上,享有特权。大多数“老兄弟”仍然是平头百姓,生活待遇没有什么改善。基于战时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男女分馆制度仍未取消,男行归男行,女行归女行,太平军战士过着离妻别子的清教徒生活。偶尔有人过夫妻生活,马上被斩首,使广大战士只能靠俘虏小男孩“奸小弟”来满足生理需要。与此同时,高级将领们却公然在天京广娶妻妾,甚至每逢诸王生日,天京城内都要进行大规模选美。各女军中,12到15岁的处女都要受选,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后,每年献给天王、东王各六人,北王二人,冀王一人……

面对广大太平军战士的不满,洪秀全仍然祭起“讲道理”这个宣传工具,四处派人“讲道理”,以消除太平军内部的“错误认识”,使他们“顺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卑贱命运,不得反抗上帝。

对于高级领导可以多妻而普通士兵夫妻不许团聚的问题,洪秀全的解释很简单——这是上帝定的,至于为什么,上帝也没说,反正大家遵守就是了。《天国的陨落》引用史料记载说,洪秀全宣布上帝的旨意时说:“今上帝圣旨,大员妻不止。”“爷今又降圣旨曰:妻子应娶多个。”“婚姻天定,多少听天。”上帝既然这样说了,那肯定就有上帝的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顺从上帝旨意,“不要忌妒”。

至于选美,洪秀全的解释是:“谓天父怜各人劳心过甚,赐来美女也。”

群众对选美这件事特别反感,一到选美之时,纷纷逃避。太平天国三年十月,洪秀全命人在南京贡院专门举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讲道理”,纠正人们的错误思想。据《天国的陨落》,这次活动洪秀全的表兄黄期升上台主讲,他说:尔等幸有天王,天王为天父第二爱子,救尔等世人,尔等俱要报恩。报恩若何?打仗杀妖是第一报恩事也。现在无妖可杀,无以报恩,细思尔等有女,各要献贡天王。勿匿,匿则杀。

就是说,你们的身家性命,一切的一切,都是天王的。原来打仗的时候,需要你们杀敌来报天王的大恩。现在无敌可杀,所以你们就要贡献女儿来报天王之恩。

针对许多战士对自己在革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却没有得到回报的抱怨,洪秀全解释说,太平军势如破竹,全靠天父的安排,而不是靠官兵们的牺牲贡献,“有天不有人”。如果没有上帝的旨意,你打仗再勇敢,也不能获胜。所以功劳应该记在上帝和天王头上,大家都是受益者、受恩者,不应该以功臣自居:“自金田而至天京,势如破竹,越铜关而扫铁卡,所向无前,岂人力所能荡除,实天功之所歼灭!”

进入南京后,太平军强敌环伺,兵火连天,物资供应一度紧张,底层士兵生活非常困难。洪秀全和其他高级将领却大兴土木,建设豪华府第。由于人手不足,抬砖、凿池、修塘等重体力活儿都由女子承担,那些原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南京闺秀一个个蓬头垢面,在街上扛木头、搬砖头,这一情景史无前例,惹得人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对此,洪秀全和杨秀清又专门组织人“讲道理”,他们说:“然今日之事,皆是天事,我等同为上帝之子女,以子女而趋父事,自是份所当然,理所宜然。”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