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想证明这件事其实很容易,哪怕是再不受宠的皇子,从总角之时起,肯定就会有指定的老师指点读书写字。而他非但看不太明白寺庙碑林中所刻的那些佛经,甚至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缺胳膊少腿儿。

套用三当家许远举的评价,那就是“白丁一个”。试问大晋皇帝再糊涂蛋,有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当猪养的么?

不过当宁彦章兴冲冲地将自己的新证据拿给几位当家人看时,却没取得他预期的效果。三当家许远举对他的真实身份早已不感兴趣,六当家余斯文和七当家李万亭都目不识丁;五当家李铁拐则毫不犹豫地就立刻认为,他肯定是故意把字写成那般模样的,否则即便用脚指头夹着笔,也不可能把字写到如此难看地步?!而一直最关心他的二当家宁采臣却当场做出决定,从即日起,少年人每天必须在沙盘上练字一个时辰,否则,两餐中的肉食全部取消,只能和喽啰兵们一道去啃菜团子!

“二叔——!”宁彦章弄巧成拙,当场苦了脸,低声求饶。

他身上最像龙子龙孙的地方,其实不是肤色和体形,而是胃口。一顿没有肉吃就提不起精神,连吃两顿连盐都不放的菜团子,肯定会饿得笔都提不起来,更甭说学什么颜筋柳骨了!

“玉不琢,不成器!先前念在你大病初愈的份上,我们才对你纵容了些!”对此,宁采臣却一改平素慈眉善目模样,丝毫不肯通融。“况且你怎么也不能跟我们几个一样,当一辈子山大王吧!我们几个落草,都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你,总得活得比我们好一些!”

说这话时,他脸上带着明显的郁郁之色。一双明亮的眼睛里,也涌满了愁苦和屈辱。宁彦章看得心中一紧,连忙点头答应。“那,那我练字就是了。二叔,我听你的。每天练字一个时辰,然后再去看一个时辰的碑文。”

“碑文就算了,佛经里的东西,对你来说过于高深!”宁采臣伸出手,爱怜地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叮嘱,“也太虚玄!咱们汉家儿郎开蒙,还是选《千字文》为好。今晚我抽空去默出来,明天一早你就能用上了!”(注1)

“谢谢二叔!”感觉到来自对方掌心的温暖,宁彦章躬身施礼。

“可惜眼下兵荒马乱,否则,二叔该送你去进县学……,唉!”宁采臣却又被触发了更多的心事,苦笑着摇头。

眼下的少年聪明且单纯,像极垂髫时的自己。那时候的自己有的是时间去读书修身,却终日忙着鲜衣怒马。结果身外繁华转眼成了梦幻泡影,到头来……

“你啊,有那功夫还是多指点他些武艺才是正经!”正怅然间,却听见五当家李铁拐冷笑着说道。“这年头,读书读得再好,能抵得上别人迎头一刀么?你看看那刘知远,杜重威等人,哪个是读书读出来的。还不是个个活得有滋有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便是契丹人做了皇帝,也不敢轻易去动了他们。倒是那些读书郎,跪完李唐跪大晋,跪完了大晋跪大辽,要想活得好,就得先学会做磕头虫……”

“这,这是因为世道太乱,不,不能全怪读书人不争气!”宁彦章立刻如同偷西瓜被人捉了现行般,面红耳赤,额头上汗珠接二连三地往下滚,“但,但乱世总该有结束的那一天……”

“前提是你和小肥两个得能活到那会儿!”李铁拐耸耸肩,蹒跚着向门外走去。嘴巴里说出来的话,继续像毒蛇的信子般,啃噬着别人的心脏。“就他这细皮嫩肉模样,如果不学好武艺防身,只要离开了咱们,保证活不过三个月。我跟你打赌,他若是能多活一天,我也跟着你姓宁,做你的干儿子!”

“你……”宁采臣被气得直打哆嗦,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来。从黄巢造反那时算起,兵火已经持续了近七十年。朝廷的名字也换了四五茬,而乱世,却知道何日才是尽头?!

在乱世里教导儿孙读书,不如教导他如何杀人。五当家李铁拐人性虽然差,但是他的话,却未必没有道理。所以从第二天起,宁彦章每天就有了两份固定功课。早晨习字读书,晚上练武学射,风雨不断。

他是个知好歹的,明白二当家宁采臣对自己的一番苦心,所以无论习文还是练武,都非常认真,并且一有时间,就主动给自己“加餐”,绝不敢随便浪费光阴,让宁二叔眼里涌现出丝毫失望。

然而,有些天分上的事情却不是努力就能弥补的。

在练武方面,他的进步简直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学套路时最多两遍,就能比划得似模似样。对练拆招时,也能凭借魁梧的身材和过人的膂力,最大可能地抵消自己经验方面的不足。

但一提起木笔或者捧起书本来,他的短处立刻暴露无疑。无论怎么努力,写出来的字依旧是东倒西歪,比刚刚开始习字的蒙童都不如。一篇千字文也足足学了小半个月,才勉强能磕磕绊绊地背诵完整。

“这小子弄不好,原本是个将门之后!”正所谓有一失必有一得。宁彦章读书如此不成材料,反而令五当家李铁拐放心了不少。刻意捡了个少年人听不到的位置,拉住二当家宁采臣嘀咕。

“即便是将门,笨到如此地步的,恐怕也不多见!”二当家宁采臣偷偷朝着远处“握笔如椽”的少年看了几眼,苦笑着连连摇头。

谁说长相斯文白净,就一定是读书料子的?十个胖子,九个脑满肠肥还差不多!如果小肥读书的天分,有练武的一半儿,放在太平时节,都足够他金榜题名。而以他现在的模样,也罢!他现在的模样,生在乱世倒也算生对了时候!

“其实,他现在的样子,对我等来说,才是最好!”三当家许远举也捧着壶浓茶踱了过来,一边对着茶壶嘴儿地慢品,一边笑着提醒。

一个人即便得了失魂症,他发病前所熟悉的本领,经过提醒后,也能慢慢地重新捡起来。而少年小肥在宁采臣的都督下,苦苦打磨了小半个月,却依旧读书不知句读,写字缺胳膊少腿儿,唯独武艺突飞猛进。很显然,在被契丹人用铁锏砸坏脑袋之前,他曾经有过很好的练武功底,却没怎么在书本方面花过心思。

马背上可得天下,却不可以治天下。被掠走的那位大晋皇帝石重贵,即便再糊涂昏庸,也不会不请名师指导自家儿子读书,却下得了狠心,将龙子龙孙交给某个武夫调教。除非,除非他原本就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亡国,所以提前给儿子准备好做凡夫俗子的依仗!

石重贵比他甘心做儿皇帝的养父石敬瑭有骨气,目光却算不上长远。否则,他也不会在连续多年顶住了契丹人入寇的情况下,最后却稀里糊涂地就亡了国。所以眼下小肥在读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分越差,就越不可能是石重贵的儿子。

所以大伙先前的怀疑,纯属自己吓唬自己,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贻笑大方!

“好不好还不就那么回事儿,他又不是老子的儿子!”五当家李铁拐如今也相信自己当初的确太过于多心了,嘴巴上却不肯认账。想了想,冷笑着补充。“倒是二哥,白白捡了一个衣钵传人!对了,这小子品性不坏,你干脆直接认他当儿子好了!”

最后的建议,无疑出自一番好心。谁想到,二当家宁采臣听了后,却果断摇头,“不行,我的命太苦,不能连累了这孩子!他,他无论是谁的儿子,总该比咱们活得好一些才对!”

转头望着握笔练字的少年,他的目光里,写满了企盼。

你要活得比我好!这是人世间大多数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哪怕被生活压弯了腰,哪怕终日匍匐于黑暗中,做父亲看着儿子之时,双目中都尽是光明!

注1:千字文,古人开蒙三大经典之一。成书于南北朝。

第一章 磨剑(四)

“我怎么没看出你命苦来?!”李铁拐最受不了宁采臣动不动就自怨自艾,皱紧了眉头数落。“不就是落了草么?总比跑不出来被人杀了强。况且整个绿林道上,眼下有谁不知道你宁二当家?!”

“那又怎样?你自己还不是做梦都想着金盆洗手?”二当家宁采臣看了他一眼,继续苦笑着摇头。“如果有的选,谁愿意给山大王当儿子?!”

五当家李铁拐顿时被问愣住了,咬着嘴唇半晌无言以对。江湖是条不归路,如果有选择的话,谁愿意当山贼?哪怕名头再响亮,在同行眼里再八面威风,养一个儿子去了山外,依旧是个贼娃子。子子孙孙都上不了正经台盘!

如此想来,宁采臣不肯收小肥做干儿子,理由就很清楚了。并非是怕他自己命苦,而是不想让小肥背上一个山大王之子的恶名。那孩子长得就不像个山贼,又生得一幅好心肠。理应有更大的出息,而不是像老一辈们,背负着罪恶直到死亡。

可如今兵荒马乱,不当山贼哪里有什么正经活路?就连各地节度使,也不过是实力稍大一些的贼头罢了!与占山为王者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我听说江南大唐那边又开了科举!”仿佛猜到了李铁拐心中的疑问,宁采臣将目光从宁彦章身上收回来,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李氏父子折节下士,很多江北去的人,都被委以重任。如果小肥有个清白的家世……”

江南大唐,是对南方李氏所建政权的尊称。自打九年前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之后,经过两代人的励精图治,其国土已经从吴地一隅扩张到了荆楚和岭南。比大晋全盛之时都不逊多让。而其在民生方面,也远远超过了北方的大晋。虽然还没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至少已经日渐远离了战乱。手握重兵的武夫们也不敢像北方这样为所欲为。(注1)

“那你可是有的累了!”李铁拐没想到宁采臣为小肥打算得如此长远,又愣了愣,撇着嘴摇头。

培养一个脑袋被打傻了的人去江南大唐考科举,在他看来比教野猪上树还不现实。与其有那份精力,还不如仔细谋划一下,当吴老大带着卖人头的钱回来之后,大伙如何走得利落些,以免被赵延寿的爪牙尾随追杀!

然而这些心里话,他却不会跟宁采臣多说。双方原本不属于一个山寨,去年夏天因缘际会,才一起在瓦岗山上的白马寺内搭起了伙。而在未来,彼此之间的也是老死不相往来为妙。毕竟带着那么大一笔钱去买田产隐居,身边知道彼此根底的人越少越好。

二当家宁采臣,同样也没指望李铁拐会支持自己。他原本是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因为家园被战火所毁,不得已才落草为寇。从此少年时的很多理想,都彻底成了梦幻泡影。而这几个月从小肥的身上,他总是能看到少年时的自己。所以恨不得将所有的东西都倾囊相授,让后者代替自己,去补全那些当年的遗憾。

本着琢玉从细的念头,从这一刻起,他对宁彦章的教导更加认真。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还不行就三遍,四遍,乃至八九十遍。反正最近外边风紧,大伙不可能冒着被赵延寿盯上的危险出山去“做买卖”。与其闲着骨头发痒,不如把精力全放在小肥身上。

如此一来,宁彦章的日子就愈发“艰苦”了。《千字文》刚刚背熟,就又被硬塞了一本不知道从哪淘换来的《诗三百》。《诗三百》才刚刚背熟了开头两篇,转眼晨课时又多了一卷残破不堪的《尚书》。要不是因为外边兵荒马乱,市井凋零。弄不好连《论语》和《孟子》,也会被宁二叔直接拿来给他当教材。(注2)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