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番外一 生辰快乐(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三叔, 起来啦,今天是您大寿啊,三叔?”

金色的晨曦照进了位于香港太平山山顶的罗公馆内, 又是一个夏至日。空气中已经带着炎炎的暑气。这个位于热带的城市, 总是比上海更早进入夏天。

走进这里,有时候会让人模糊了时间, 让人怀疑这里到底是80年代香港,还是30年代的上海。

这里所有的一切, 家具也好, 装饰风格也好,哪怕下人的穿着也好,都像是从30年代的上海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似的。不用猜就知道, 这里的主人是个老派人。

罗公馆如今的女主人,香港最著名的企业家罗婉仪女士,正站在她三叔的门口,端着一盅红枣燕窝, 有规律地敲他的房门。

“三叔,今天您中午约了黎大哥一起去吃饭。晚上还要和上海来的那些叔叔伯伯们一起庆祝您的生日。今天喻姐姐都来了,从美国特意回来看你,你不是叨念她好多年了么。快点起来好吗?”

她又敲了敲门。

见还没有人应答, 转身把燕窝盅交给女仆, 然后用力扭开门把手, 推门进去。

大床上挂着的纱幔,因为房门的打开而飘动起来。

一个垂垂老矣, 但是看得出年轻的时候, 曾经非常英俊的老人, 正紧闭双目, 双手交叠在胸口,睡在大床的中央。

看到他的胸口微微起伏,笑笑松了口气,吩咐下人们出去。

她转身拉开厚重的窗帘,任由阳光照射进这间满屋子都是古董和回忆的房间。她回过头,看着阳光洒在房间里,转身坐到了床边。

大床两边的柜子上,密密麻麻地放着一排排的照片。

从黑白,到彩色,时间足足横跨了五十年左右,大部分照片都因为时间的洗礼而褪色发黄。

从左往右看,第一张照片,那是十八岁的三叔。

他穿着那时候最流行的格子西服,双手背在身后,笑的温柔。

三叔年轻的时候真是漂亮,难怪她小时候喜欢三叔,多过喜欢爸爸。

爸爸总是板着脸,而三叔永远都在笑着。

小奶奶生前的时候常说,三叔本来不戴眼镜的,也不知道怎么有一天就戴上了,然后这辈子就脱不下来了。

——你看看,这就是读书读傻了,你可不能这样。

他是个男孩儿就算了,笑笑你可是个大姑娘。姑娘家家的,带着眼镜不好看。

我们女人啊,就是要靠“眉目传情”的,你看戏台子上面那些唱旦的,哪个不是眼睛就跟一含着一汪水似得?带了眼镜就成了死眼珠子了。

小奶奶说完,把一双大眼睛转个不停,果然是让人看了魂儿也要飞了。

每次说到这里,三叔总是不服气,说不算之后香港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证书的话,其实他才算一个高中生而已。阿宝的学历都比他高。近视眼和读书没有任何关系。

然后小奶奶就会打趣他,说谁让你考上了圣约翰大学又不去上学,现在家里除了她这个只会唱戏的半文盲,学历最低的就是小夏你啦!

小奶奶从前在上海的时候不唱戏,据说是爷爷不喜欢。但是爷爷不就是喜欢戏台上的小奶奶才娶她回来做了八夫人的么?

笑笑从小就想不通这点。

后来来了香港,小奶奶先也不唱。

直到二十年前爸爸因为肺癌离世后,小奶奶倒是突然又沉溺于越剧中了。

香港那时候来了好多的上海人,都喜欢听越剧。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和奶奶一起组成了一个“香江越剧同好会”,每周都聚在一起唱戏,排戏。

其中最多的一批人,就是时迈百货退了休的女售货员,很多都是原来“春桃班”的姐姐们,在抗日胜利后,陆陆续续被三叔接到香港。

“小飞燕”姐姐她偶然也会来唱。不过她是个大忙人,能够和大家玩在一块的时间不多。

罗公馆里专门有一间衣帽间,给小奶奶放她的唱戏行头。

若是有大陆那边的越剧团或者沪剧团来港演出,那小奶奶一定会带着她的团友们前去捧场,一叙相思之情。

那时候的罗公馆,可比现在热闹多了。不管什么时候回来,不是听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就是听到哗啦啦的麻将声。

小奶奶她们这群上海人,不喜欢和广东的太太们打麻将。说广东麻将和上海麻将根本不是一回事,打不到一起去。连话都说不到一起去。

是啊,大家都说,只要走到了罗公馆,就仿佛回到了老上海。

罗公馆的厨子是会做本帮菜的厨子,在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阳春面和鸡头米水铺蛋;罗公馆的唱片机里,放的都是上海二、三十年代的老歌;就连罗公馆的下人们,都是一口酥软的上海话,跟外头请的顺德姑娘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么热闹的日子也没过多久,有一次小奶奶半夜出门看戏,天雨路滑的,不小心从剧院的台阶上摔了下来,摔断了尾巴骨。

虽然后来恢复的很好,但是整个人都没了过去的精神头。戏也不听了,麻将也不打了。

有一天,笑笑半夜起来下楼去厨房找水喝,突然看到了窗外的花园里飘着一个白色的人影,当时吓得汗毛倒数,差点心脏病发作。

借着月光,她才隐隐约约地看清,原来是穿着整套白娘子戏服,浓妆艳抹的小奶奶,在花园里唱《断桥》。

想当初,

桥亭三月春光好,

一见许郎情丝绕。

但愿此生常相聚,

做对同林比翼鸟。

笑笑这些年跟着奶奶听戏,也逐渐懂了一些戏里的门道。小奶奶那晚唱的一咏三叹,哀怨动人。比她之前和小姐们一起排戏的时候唱的都好。

那晚之后,小奶奶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

在年底的时候,就病逝了。

三叔说,《断桥》是小奶奶十六岁的时候,从郴州来上海跑码头,唱的最红的一出。

爷爷就是看到了奶奶唱的《断桥》里,那个为了爱情出生入死的白素贞,才爱上了她。

笑笑当时就哭了,原来奶奶那么爱爷爷,而她都已经忘记了爷爷曾经的模样了。

几年后,笑笑某一天突然想起来,小奶奶在花园里唱《断桥》的那一天,是爸爸的阴历生日……

第二张照片,是三叔二十岁的时候,和顾叔叔站在新建成的上海时迈百货大楼的门口拍摄的。

虽然是黑白的照片,但是屋顶上那“时迈百货”四个大字,仿佛闪耀着金色,一下子激起了笑笑曾经对于屋顶天台的回忆。

谁都不知道,大上海曾经最有名的屋顶游乐场,是三叔为了逗她开心建造的,在那一晚,她做了一夜的公主。

就是那一年,天才一样的三叔,开下了这个让他此生都为之骄傲的环球大百货。

有人说,正是有了“时迈百货”,才有了繁华的大马路。

有了之后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有了“天外天”广播台,有了“七重天”饭店——它是一切传奇的开端。

时迈百货曾经遭过两次劫难。

一次是早年起过一场大火,后来笑笑也是听他三叔说才知道,是那个娶了日本妻子的二叔派人干的。

兄弟阋墙,竟使出如此手段,真是让人不齿。

不过后来二叔也死了,而那个日本二嫂子,在改嫁了一个英国人后几年,某天突然就发了疯。战争开始前,她就被椿家的人送回了东京,如今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次劫难,就是上海沦陷之前,百货公司最上面的两层楼,被日本人的炸弹给炸毁了。

幸运的是,当天因为是三叔的生日,又正值吃饭时间,按照往年的惯例食堂提供加了排骨的寿面,请全公司的员工一起分享。

在六楼办公的职员基本上都去食堂吃面了,所以很多人逃过了一劫。

不然真的难以想象,当天会有多少人罹难。

当时远在香港的她知道之后,真的恨不得直接飞到上海,将三叔他们拉回香港。

但是三叔把爸爸和小奶奶送回香港后,毅然决然地决定留在上海,和日本人斡旋到底。

那几年,她们在香港过的真是提心吊胆,每天打开报纸,打开广播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这两天上海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