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3章(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江南富庶繁华地出来的姑娘有好几位,更不必提那位颜家的,她说和也有道理,冯嬷嬷便道:“南边来的也没咱们这样家里就能落脚的,等到了时候总要住到驿站去,到时再着人去打听,看看带了多少东西,心里也有有数了。”

叶家不似宋家一般住在尚书巷中,出了门过一条街就是门楼铺子,来的时候便是热闹非凡的,既得了闲,她便想往外头去买些彩绦丝绳来,打一个平安结,叶文心自个儿不能出门,手上那几本书又能看完了,听见她说便道:“你去罢,再去书肆去买些话本子来,我原来倒不知道这些俗物,俗得这样有道理。”

石桂捏了钱跑出去,寻着书肆挑着买了,《白塔记》是吕仙的成名作,他的新话本子也一样好卖,书肆的伙计拿了几本,石桂便挨墙挑,大致翻过一回,看着词藻清丽的才挑出来,粗粗一翻没有旁的,卷起来塞到衣袖里。

这样的东西打发日子解闷用的,若是叫冯嬷嬷看见了,总归不美。她一个丫头打扮的小姑娘竟识字,有那买书的便多看她一眼,石桂退了几本,小伙计越发不敢看轻她,好说有好的再给她留。

石桂转身就去点心铺子称了七八样□□点心,有海青卷子松仁奶饼,顶精致的不过手指头大小,做得玲珑,一盒子就得费上五钱银子,石桂买了一盒,这些个都齐全了,才去买自家的东西。

她带了钱出来,买上三尺葛布,又问了问灰免皮子价值几何,她给叶文心买东西那是走公帐,给自个儿买东西就是花自己的钱,没成想腊月的金陵城,水土还得贵三分,报出来价叫她咋咋舌头,摆手不要了。

店家看她丫环打扮倒笑一声:“若是不急,过了正月再来,那会儿皮子的价就降了,总归是块兔子毛,本也卖不出价去。”

石桂天天关在院里,竟把年里要涨价的事儿给忘了,到底在店里买了些丝绦彩绳,又买了素白帕子回去绣花用,零零总总花了百来个钱。

一路回去就听见人说起圆妙观的庙会,心头一动,想到明月怕又把自个儿打扮得齐齐整整的,在庙会外头卖假符,不由得笑起来。

叶文心打开了话本才算是开了眼界了,石桂递给她,她着急看起来,总归屋里无人识字,倒似一时醍醐灌顶,看过这些吕仙笔下千奇百怪的事儿,阖了书道:“都说人之出性本善,这么看来,越是不曾教化之处,倒越是恶了。”

石桂给她端上点心,叶文心喝一口三清茶,指一指书册:“哪里能想到,会这许多冤事呢。”这个写话本子的吕仙,自跟着当过师爷,见识了白塔记中人间惨案之后,便立志游山访水,把这些无人知道的事,都用一只笔记下来,传播给世人知道。

石桂看一回便笑了:“姑娘养在深闺,这些自不知道,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两个圣人都没吵出结果来,哪里是我们能一言蔽之的。”

叶文心长叹一声,把书搁起来:“古之人诚不欺我,原只当这些是俗之又俗的东西,哪知道耳不闻恶声,人倒越发脆起来。”

“要么说疾风知劲草呢。”石桂说得这话,叶文心方才一笑,甫一知道父亲有了这个打算,于她便是天塌地陷,见着这些惨事,虽也唏嘘,却也想着非一家事,叹出一声,倒觉得立身在自身,不在旁人,越发跟裴姑姑走得近了。

到得除夕这一日,叶文心接着叶家来信,这些信自来是叶益清写的,冯嬷嬷却道:“太太身子好了许多,已经能拿笔写信了,专寄了给姑娘,让姑娘安心进宫,没两月也就回去了。”

字迹确是沈氏的字迹,可叶文心一看就知不是沈氏写的,她拆了信,当着冯嬷嬷的面念了一声佛:“到底是菩萨保佑,母亲的病总算大安了。”

冯嬷嬷也跟着笑起来:“这是好兆头呢,姑娘进宫必是平平安安的。”这信她催了许多回,不见着信小祖宗总要闹幺蛾子,见了信总算能够好好听话,先送了宫再说。

叶文心待人走了,又把那信重看一回,让石桂点了灯,对着灯罩,一眼还没看完,眼泪就先滚落下来,石桂兀自不解:“姑娘怎么了,原不是盼着来信,怎么送了信来,反倒落泪。”

叶文心把那张薄纸抛出去,扔给石桂看:“母亲久病不愈,这字儿倒写得四平八稳,连一横一竖都是方方正正的呢。”

她一面说一面揪着襟口,字是沈氏的字,写的人却不是沈氏,石桂一怔,拿过来看了,连大小都似是按着尺来写的,一笔簪花小楷,写得工工整整,都能上碑作帖了。

石桂把信收起来,叠好了又收进叶文心的宝匣之中:“姑娘,也不必太伤心了。”

叶文心越是哭,眼泪就越是流得少了,半晌拿绢子抹了泪:“我不伤心,从此之后,我便只有母亲弟弟两个亲人。”

越是想要日子过得慢,日子就越是飞快过去了,除夕当夜还放了烟火,送春盘咬春,点星灯为祭,院子里连着放了几天的烟火,吃烧肉鸭子喝梨花浇酒。

叶文心看着是因为沈氏来信越发松快了,连面上的笑影都多了,谈起进宫半个不字也不说,不独裴姑姑,连院里的丫头都得了好好些个赏赐,冯嬷嬷的笑意也跟着多起来,把石桂叫了去:“你是个好的,我心里知道。”

一面说一面给了石桂一只金打的花簪:“你这会儿还用不上,等年纪长了,自然就用得上了。”过个三四年再戴,谁也不会知道是冯嬷嬷给的。

叶文心当着人面,好似又变回了叶家那个千宠万娇的大姑娘,只石桂知道她背着人的时候,能一整天坐着,一句话都不再多说了。

她原来是带着露水的嫩竹,此时面上似敷了一层冰霜,原来眉眼温润似氤氲着雾气,此时似好似那一团雾气都凝成了冰,抬眉动眼便显得锋利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作收满整数了,于是加更一下(请珍惜,怀总家没有余粮)

一转眼在晋江也要满五年啦

今天说快到续约日期了,我还挺吃惊的,一晃竟然都过了五年了

写每一本文总都还留了些遗憾,啥时候我要好好了回顾一把

嗯,我其实还是勤奋的,起码最后两年我勤奋了

啦啦啦,给自己散花~~~

谢谢小天使的地雷票~~谢谢营养液~~~

☆、第135章 义气

没歇上几日,就快到元宵,叶文心一早打点起东西来,住在叶家越发让她觉得不自在,每日都见着冯嬷嬷,听她说些进宫的事,早晚有一天她会绷不住,收罗了箱子,初九日还又回了宋家。

初九是天诞日,宋老太太自来少不了的道场,叶文心挑这个时候回去,便是能歇上一天,再去见叶氏,给叶氏请安。

还没进屋子,六出便急急迎了出来,拉了玉絮的手,两个人往一边去,她们不在这些日子,倒把那个偷线香盖的贼抓了出来。

是幽篁里守门的婆子,趁着九月守屋的时候,九月娘来寻,就在院门边说话,那婆子说是出恭,往院子里来,摸进房门从针线箩里摸了个银顶针。

碰巧被之桃撞见了,喝斥一声:“你怎么能进姑娘的屋子。”这下婆子着了慌,嘴上说着话,说是拿块点心吃,就着点心把那银顶针也吞了下去。

玉絮皱了眉头:“这事儿可办了?”她们不在,比她们在要好,拿住了,无人问,只好去回给上房知道,等她们回来,事也已经了了。

“回了,我立时就去回了,姑太太已经料理了,大年里不动板子,等过了元宵,就把人卖出去。”偷东西就不是小事,何况丢的还是叶氏的脸。

连着春燕也吃了瓜落,原来看着老实的,天天盯着这一屋子的富贵,哪里还能老实得长久,眼见着石桂九月两个后来的小丫头子都穿上绸了,看门的婆子这才起了念头,觑了空摸进去,见着什么就拿什么,上一回是线香盖儿,这一回是个银顶针。

玉絮松了一口气,把琼瑛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六出:“琼瑛病了,嬷嬷说开年就送她回扬州去,这事儿就到此为止,屋里可不许乱转。”

不传也得传,看门的换了人,丫头们怎么不知道,说原来那些雪天扭了脚,回家养伤去了,叶家人也不知宋家事,哪里会去深问,也不过就叫两声妈妈,出门的时候行个方便。

六出点了头:“我知道了,也跟之桃九月说了,人都已经办了,再传也失了姑娘的脸面。”两个说完,六出还想张口,到底把事咽了,既没拿住赃,也不能说九月手脚不干净。

石桂才把包袱放下来,葡萄就来寻了她,人比年前还瘦了一大圈,眼睛底下一片青色,看见石桂就要哭,好容易忍住了,拉了石桂手:“松节姐姐没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