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2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在去吏部报道前,胤祯单独被皇阿玛召见,原以为皇阿玛是要交代他在吏部要如何如何,哪成想老爷子只是把他拎过去给批了一顿。

“在兵部这些时日,你太让朕失望了,堂堂贝勒有什么好畏首畏尾的,朕让你去兵部,不是让你三天两头开小差去的,也不是让你找个清闲地方看书……”

胤祯没吭声,老爷子就是事儿太多,争也不行,不争也不行,反正就没哪个儿子能真正让皇阿玛满意,训斥就训斥呗,反正挨一顿训斥身上又不掉肉。

康熙这辈子阅人无数,别说十四了,就算是太子他们,在他面前也是藏不住心思的,打眼一瞧,就知道这小子的态度。

原本只是做做样子训斥一番,让十四里头有点数,也让旁人心里有点数,可瞧十四这模样,心里多的火现在是真出来了,越训越窝火。

老八那样的出身,都敢撬直郡王的墙角,他虽然不喜老八,但不得不承认老八是有几分能力的,敢正面跟直郡王杠,也有胆气,只是太有野心了。

十四可以没有野心,但是不能没有胆气,他的儿子哪能畏首畏尾的像只老鼠,十四好歹也是个贝勒,论出身、论身份,哪一点儿比老八差了。

在兵部那个怂样子,半点儿都不像他的儿子。

胤祯都快被老爷子给训懵圈了,虽说没有阶品,但是从兵部到吏部,对他来说应该算是高升吧,怎么到皇阿玛这儿没有勉励,只有训斥。

他最近也没做什么,在兵部老老实实的,没去往直郡王伤口上撒盐,就算大婚后日子抛费了些,但是跟皇阿玛和太子比起来应该还好吧。

他和福晋用的不过是一些稀罕物,皇阿玛和太子用的可都是传了千百年的珍品,那都是应该放进博物馆里陈列的,哪能随意挂在墙上、摆在屋里,这阔气程度,绝不是几面玻璃能比得了的。

康熙嘴皮子是真厉害,整整训斥了差不多得有一炷香的功夫,中间都不带停歇的,也没喝口水润润嗓子。

胤祯都挺老爷子累得慌,他大概也听明白了,就是嫌弃他在兵部做的不好呗,什么差事也没轮上,平白耽误功夫了,而且还胆小懦弱,一点也不英勇,皇阿玛对他特别失望。

胤祯特别想问一句,皇阿玛对哪个儿子不失望,清闲的就只有他一个吗,五哥、七哥、九哥、十哥、十二哥、十三哥,现如今不都跟他一样闲着。

八哥倒是没闲着,也没见过皇阿玛对八哥如何重用啊,还不如往年呢。

直郡王和太子那是没法放一块比较,在老爷子的心里,这一个长子,一个嫡子,都是放在心尖尖上的,他们底下的这些儿子们是没得比。

大概是说累了,康熙也总算是话锋一转,说到正经事儿了。

“你都已经大婚了,切不可再像在兵部时一样,到了吏部好好办差事,你不是说满汉一家吗,那就按照你的标准来,在丰台大营的时候不是做的挺好。”康熙有些无奈的道。

他都不知道十四一天天的都在想什么,老五不争,那是因为被太后抚养过,科尔沁女子抚养长大的皇子注定不能再有什么作为,老七那是先天有疾,老十出身仅次于太子,不能出头,那性子也不合适,他给老十赐婚蒙古,实际上就是在保老十周全了,十二这不是太后养大的,但是被皇祖母身边的苏麻喇姑养大的,也跟科尔沁脱不了关系。

十三好歹也是为自己争过,十四算怎么回事儿,整天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他相信十四没有野心,但这也太没有野心了,好歹想着往上升一级,贝勒上边还有郡王呢,郡王上边还有亲王呢。

他要是想让所有的儿子都没一丁点儿的野心,都只想窝在自己的宅子里过日子,那何必让他们在上书房苦读,何必让他们去演武场上受苦,又何必让他们入朝参政,早送到后妃宫中娇养着不就行了。

难不成在十四心里头,他这个当阿玛的就希望儿子们个个都胸无大志。

原本他是觉得胤祯在丰台大营做的好,所以才将其调往兵部的,丰台大营只是一小部分,在兵部才能影响更多的人,十四能做到旁人做不到的公平公正,那很好啊,就从兵营开始,一点点的改变。

可这熊孩子去了兵部什么事儿都没办,亲自去监工自己贝勒府的施工,最后还建成那个鬼样子,跑庄子上种地去,收了东西还眼巴巴的送过来,他是缺那点花生,还是缺那点青菜。

皇阿玛刚刚说了那么多,都不如最后这一句来得有用,胤祯总算是明白皇阿玛真正的意思了,知道去吏部该怎么做了,就是把在丰台大营的精神拿出来,放在吏部。

这好办,他不怕得罪人,就怕搅进夺嫡的漩涡里,能让皇子毙命或是圈禁的,也就夺嫡这一件事儿了。

第36章 二更

吏部,不是躲清闲的地方,尤其是到了年底,全国各级官员的考评都要经吏部之手,每三年就会有一次官职的变动,是升官,还是降官,亦或者是平调,还是原位不动,大部分都是根据三年的考评来的。

在胤祯之前,还从来都没有过皇子阿哥入吏部的先例,所以他也没有旧例可循。

不过皇阿玛已经给他指明道儿了,他来了吏部不是为了跟诸位大臣打好关系的,也不是过来提携自己人的,而是为了尽可能的公平,就如同他在丰台大营做的那般。

胤祯需要给自己塑造一个刚正不阿的形象,他年纪轻,即便是皇子阿哥,也有可能被人糊弄,所以必须要拿出架势来,认真办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的避免一些麻烦。

四哥的冷脸就很好用,经过上次模仿八哥,胤祯已经很好的掌握到了模仿的精髓,无需太过刻意,最重要的是态度,态度模仿的对,就足以糊弄过去一大堆人,照样全搬那是不行的,还得要灵活。

四哥在户部经营了那么多年,可他在吏部却是半分的根基都没有。

他可以端着一张冷脸,也可以做出一幅刚正不阿的态度来,但该软的时候也得软和点儿,得让大伙知道他无意针对各位,只是眼睛里不揉沙子,对事儿不对人。

胤祯软和的地方都在衙门之外,出了衙门,他给不少同僚送去了青菜,福晋不知从哪淘换来的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让他在庄子里收的那些青菜没了用武之地。

当初他们兄弟几个,虽然种地的时候一直磨磨蹭蹭,但去的时间多,还是种了挺大一块面积的,五个人平均分配下来,除去送人的,自家还都剩下挺多,足够过冬的了。

如今自家是用不上了,之前该送的人也都送了,与其存着占地方,还不如送给吏部的各位同僚,那些东西又不贵重,没有拉拢人的嫌疑。

他不过是想要表明自个儿没恶意,并非不懂规矩的中二少年,只是刚正了些。

入了吏部,胤祯的作息也跟自家四哥往年差不多了,不迟到,不早退,在衙门里忙得要死。

当然跟现在的四哥还是没法儿比,能接连好几日直接住在衙门里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兄弟们当中也就只有四哥了。

胤祯白日要去衙门,连午膳都是在衙门里用,不过都是府上的人给送过去,吃食精细,荤素搭配合理。

福晋可是在自家府里养了郎中的,每隔半个月就要请一次平安脉,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全听郎中的。

明明他们二人都还未满十五周岁,但已经开始养生了,比额娘都惜命。

胤祯早好几日,就把自己的私房钱全给了福晋做家用,不过就他看到的府里的消费情况而言,那些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私房钱怕是用不了多久,若还想要维持现在的生活,只能是福晋自己往里添银两了。

说真的,他特别好奇,自家福晋到底有多少银子,不说旁的,就房间里那些常常更换的牡丹花,在冬日简直要成一景儿了,他都没发现这个季节京城哪有卖牡丹花的。

他白日不在府里,整个贝勒府就只剩下福晋一个主子了,想下帖子请人来赏花也行,或是邀几位闺中密友说说话也行,实在闷得慌了,就去找五姐或者是几位嫂嫂,哪怕是回娘家呢,感觉都还在预料之中。

但折腾他的马厩和演武场算怎么回事,也不能算是折腾,只是他的马厩里多了十几匹好马,烟雾场上的靶子,也好弓箭,也好木桩也罢,都给升级了。

讲道理,工部不会弄一些劣质品来糊弄人,毕竟他也是给了银两的,皇阿玛的安家银子,建一处出贝勒府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福晋出手明显就比工部高大上多了,质量堪比宫里头,好在这些东西没有所谓的规格之分,也就没有僭越。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