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4章(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不用了,爹爹,这个很轻,我拿得动。”沈璜拒绝,把两堆东西用大叶子包好,一手提着一包来到小溪边。

“二弟,弄好了没?就等你呢。”沈璧找了块石头,用茅草掸了掸,坐在上头,双手支着下巴朝后张望。

“还没,再等一会,大哥,你先把渔网支起来。”

“好,你快点弄。”沈璧立刻脱下鞋子,卷起裤脚,拉着渔网一边趟水而过,沈璋则立在另一头。三两下,两兄弟便把渔网固定好。

沈璜将草叶放在石头上捣成糊状,见差不多,便将地龙撒进水中,过了一会便示意两位兄长去上游赶鱼。

沈璋最喜欢做这些事,他拿着一根树枝,趟水趟得不亦乐乎。

“动作小点,衣服都被你弄湿了。”沈璧斜睨了二弟一眼,提醒道。

沈璋瘪下嘴,不是很乐意地放轻动作。大哥太没劲了,这么玩还有什么意思?

“好了,别动,就赶到这里。”沈璜把药糊朝渔网前几米处一抛,原先还争相进食的鱼虾蟹,没过多长时间便一个个翻了白肚,越小的起效越快,一些个头大的则影响不是很大,只动作迟钝了一点。

看来沈璜配的药药效确实不强,也就对小鱼小虾才起作用,稍大点就不管用了。

鱼虾身体不能自控之后,被水流带到渔网上,部分溪水卷不走的,也被沈璧沈璋给抓住抛到岸边。

“好多鱼!”沈璋小心翼翼和沈璧一同拉起渔网,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鱼虾,眼睛都笑成了一弯月牙。

鱼的确很多,不过大多都只有小拇指大,拢在一起顶多能有个两海碗。

沈家河当然不会泼冷水,确实收获不小,当即毫不吝惜地表扬了自家三个娃,末了对着小儿子说道:“偶尔这么做没事,多了,这边鱼虾可都要绝种了。”

沈璜欣然应下,这事他记得,爹爹阿父就是这么吩咐其他人的。山上砍树都要随时准备补种,鱼虾这些自是更得注意。

溪水虽然不冷,凉意还是有的,沈家河没让两个大的再下水,帮他们擦干净水渍,套上鞋袜后,便领着三个小家伙朝山下走去。

在山脚没见到方天林,沈家河也没等,让人留了话,直接驾着马车回家。

方天林在唐管事带领下,将几座小山头大致逛了一圈,最后返回到暂时圈养小崽子的地方去看了看,见它们精神都还不错,死亡率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便没再逗留,骑上马就走。

第131章

方天林一到家,便闻到一股浓郁的鱼香味,他使劲嗅了嗅,笑眯眯地问道:“在做什么?”

“阿父,爹爹在做好吃的烤鱼干。”沈璋拎起一条小鱼干,献宝般送到方天林面前。

“这么多?你们几个弄得?”方天林洗干净手,接过小鱼干轻轻嚼了嚼,味道不错,既香又脆,鱼身小,刺很软,几乎吃不出来,口感极佳。

“是我和二弟三弟一起抓的!”沈璧挺了挺小胸脯,脸上带着满满的骄傲,三言两语便把他们抓鱼虾的过程给讲述了一遍。

方天林越听眼中神采越盛:“过阵子等阿父有空,就把游乐场给你们整出来。”

“耶!”三胞胎立刻欢呼起来。游乐场,那可是个好东西,他们已经想好久了,这下子又能玩个尽兴。

本地野草基本不过冬,一到秋天就自然枯萎,方天林考虑到这点,将能过冬的牧草种子也带了一些过来,还是经过几代培养的那种,完全不用担心它们水土不服,长得蔫不拉几。

一等半放牧式的养殖场规划好,沈家河便把牧草种子交给唐管事,让他圈出一些地方休牧,等牧草长成之后再开放。

唐管事倒也没太过惊讶,苜蓿云州城一带就有人种植,不光牲畜能吃,人也能入口,味道还不错,伴着年糕吃别有一番滋味。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晒干储存,平日里作为牲畜口粮,灾荒年间,甚至能成为百姓的救命粮。

很多羊都会啃食草根,这会破坏水土平衡,沈家河从方天林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告知给唐管事知晓,让他多注意一点,一旦哪块地方出现这种状况,立马转移。

沈家目前放牧数量并不是很大,几个山头足够对羊进行轮牧,马就好许多,只要草料充足,它不会连草根都吃。至于牛,就养在山脚下,并不上山,压根就不用担心这事。

养殖场这边都已经就绪,农场那边更是早就种上第一批庄稼,第二批、第三批也快了。时间越晚,能种的作物种类就越少,再过些天,怕是只能种冬小麦这类能经得住霜打的庄稼。

方天林走在田间地头,看着一大片青翠的小苗,眼底泛起笑意。他们要在这边过上舒坦日子,粮食必须能自给自足,再一个便是要有足够的武力,只要做到这两点,日子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方天林所在之处已经耕种完,基本看不到人,农户都在另一头忙活。

“天林,这就是你让我亲自盯着的试验田。”沈家河站在田埂上,指着前方说道。

方天林蹲下身体,详细对比相邻两块田里的作物。

试验田种植的已是第四代良种,成熟之后就是第五代。相邻的田地里种的是同一代粮食,唯一的区别便是,试验田作物用空间水浇灌,旁的都用寻常水灌溉。

如今苗子才一扎多长,就已经有了些微区别。

四代良种不多,最多也就够种个一两百亩,其余都采用三代良种。

空间水有限,方天林先得满足自家人饮用水,余下那些,作物还得跟牲畜一起分享,这导致试验田规模很小,仅有两三亩。

白管事只觉得田里庄稼长势很好,并不清楚这些是高产作物,就这般,脸上都乐开了花,要是让他知道真实亩产,还不得像个小孩子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见试验田一切正常,方天林直起身。

农活繁杂,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他得想个办法,把劳力尽可能多的从农务中解放出来。方天林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农用机械,显然目前条件暂时不允许,不过耧车等简单器具还是可以的。

耧车属于播种农机,兼有挖沟播种覆土多重功能,能大为节省人力。这不是方天林的发明,这种器具靖朝早就有了,只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没能推广开。

林山县这边就没有这种简单方便的小农机。

耧车能播种小麦等颗粒状旱田作物,正适合现在使用,方天林一回到家,就钻进书房中,开始从乾元族传承翻找相关信息。

沈家河没有打搅他,带着儿子们也投入到工作中。

目前荒谷分不出人手做其他事情,等谷口城墙一建好,书院就会开启,白天教孩子,晚间教大人。谷中只有一个落魄夫子,还是沈家从云州城那边带过来的,林山县这边,却是不好请人。夫子在这边比其他地方还要金贵,能考中秀才的,但凡有点能力都出去了,不会留在林山县发展。

教育不行,秀才得中率就逐年降低,先生们又大都被地主乡绅雇佣,平民百姓供不起学子,这更加剧了这一过程。毕竟地主乡绅家的孩子不用狠命拼搏就能过上足够富裕的生活,同样资源下,贫寒子弟成材率要远大于富家子弟,这简直成了恶性循环。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