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浣花节盛况空前,浣花溪里,百花潭中,豪华(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毛彦志上前禀报道:“老爷,刚才我在茶楼听到新都的一位客商反映,新都知县贾世贵为给父亲做六十大寿,将新都最有名的酒楼全包下了,共办了七八十桌,非常热闹。这位客商说,他也送了一个大红包出席寿宴。”

赵抃一听,十分震怒:“这不是顶风违规!”他思考了一会儿命令道:“你明日带人立即赴新都彻查贾世贵父子。”

“是!”毛彦志回应道。

11、一组短镜头

毛彦志一行来到新都县城……

毛彦志等人在查核账目……

毛彦志等人与老官吏座谈……

毛彦志等人与几位百姓交谈……

毛彦志等人与茶商们调查……

……

(旁白):“毛彦志带人来到新都县进行调查,他们深入当地百姓及老官吏,查核账目,走访当事人等工作。终于查清,一直以来,贾世贵就是仗着益州路通判舅舅及皇上身边的那位太监表叔,肆意妄为,横行乡里。他们借着有权有势走私茶叶,盘剥百姓,没两年就家财显赫了……”

12、路转使官邸 日

毛彦志等人向赵抃禀报调查贾世贵的情况……

毛彦志道:“……以上情况,贾世贵所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题十分严重,百姓怨声载道。”

赵抃怒责道:“贾世贵父子仗着背后靠山,目无王法,横行乡里,走私茶叶,盘剥百姓,连同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应数罪并罚,将贾世贵就地免职,关进大牢,并将其所掠夺的家产充公。同时,再度下发公文重申,川蜀各地,一律执行。”

13、新都县城 日

百姓纷纷上街,不时还传来炮竹声……

街头,一群百姓喜笑颜开地议论着……

百姓甲:“贾世贵被抓进大牢啦!”

百姓乙:“哈哈,仗着靠山,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今天也有这等下场!”

百姓丙:“听说连家产都充公了!看看还有哪些恶吏敢胡作非为?”

百姓丁:“皇上派下来的赵大人是真正清官哪!”

众人连声附和道:“是啊,是啊。”

14、赵府 夜

赵抃正在厅堂深思沉闷地坐着,夫人端送上茶水过来。她边放下茶杯边问道:“老爷又在想何事了?”

赵抃端起茶杯呷了一口道:“夫人,转眼入蜀已第二年春天了。可是,我还没有去过不少地方,身为百姓父母官怎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呢?所以,我想……”

夫人道:“我知道老爷一天到晚想着百姓,老爷要下去就去吧!家里有奴婢照应,放心好了。”

赵抃:“知我者夫人矣!”

夫人说:“你我夫妻这么多年,哪能不知老爷在想什么?老爷上为国效力,下为百姓造福。”

赵抃重重地点点头:“不为国不为民,枉为一官。”突然,他想起苏家兄弟,便问:“夫人,马上要殿试了,最近忙于公务对苏轼、苏辙关心少了,不知他们如何?”

夫人道:“苏轼、苏辙发奋好学,非常用功,我看都是大宋的保国之才。”

赵抃点点头:“走,去书房考考他们。”

赵抃和夫人朝书房走去……

15、书房 夜

烛光下,苏轼和苏辙正在苦读,只见赵抃夫妇走进来忙放下书本站起……

苏轼、苏辙:“叩见恩师,师娘!”

“有礼了!”赵抃夫妇道。

赵抃望着两兄弟想检验一下苏轼、苏辙的学习成绩,便问道:“我提议苏轼、苏辙以科举为题各作诗一篇如何?”

“好!”苏轼、苏辙异口同声道。

于是,两兄弟即刻动手执笔作词……

赵抃看后连连点头十分满意,并勉励说:“自古以来,有多多少少先贤刻苦学习成才的故事,你俩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苏轼、苏辙重重地点着头道:“牢记恩师教诲!”

(旁白):“当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赴京殿试,双双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然而,其父苏洵尽管满腹文章,却难以步入仕途。赵抃不拘一格向仁宗皇帝推荐,加上在翰林学士欧阳修的帮助,仁宗皇帝就直接任命苏洵为校书郎。为此,苏家父子也成了北宋有名的三苏即父亲苏洵,儿子苏轼、苏辙。”

16、山路 日

远处,峰峦叠嶂,连绵起伏;近处,流水淙淙,飞瀑四溅。眼前云雾迷蒙,仿佛走进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

赵抃携毛彦志,带着一琴一鹤跋山涉水,深入穷乡僻壤探访民情……

毛彦志道:“老爷,如此偏远的穷城小邑,知县的足迹都难以涉及……”

“是啊,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州府官员。”赵抃道。

赵抃道:“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要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毛彦志:“转运使大人想的是偏远的老百姓。”

赵抃二人继续前行。

17、茂州石泉县最边远的小山村 日

小山村三面环山,白墙黑瓦,青山绿水,幽雅宁静。放眼望去,田野里是“农田雨后畦畦绿,渔笛风前曲曲清”的景致。赵抃携毛彦志进入村后,三十来户人家,炊烟袅袅,偶有几户鸡鸣狗吠传来。

赵抃携毛彦志带着一琴一鹤出现在村中时,百姓们从未见过这样奇怪的人,孩子们很快围拢上来……

(旁白):“赵抃二人带着一琴一鹤出现在村里时,百姓们从未见过如此怪人,尤其是那只白鹤相随,以为来了何方高人!”

屋舍内的大人也胆战心惊地走出门来看看……

赵抃见一位老人便上前拉住他的手,和颜悦色地说:“老人家,别惊慌,我们只是随便转转。”

“嗯,嗯……”老人惊异地瞧着那只白鹤,一时之间说不出什么话来。

“你们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不错呀!老人家,咋样?这两年收成可好?生活过得如何?”赵抃问道。

毛彦志在旁忙向老人解释道:“老人家,这是转运使大人……”

赵抃欲摆手制止已经来不及了。

老人家惊愕万分,连忙想跪下去,被赵抃一把扶住了……

“老人家,不必多礼,今日里只是随便出来走走。”赵抃口中一迭声地说。

“大人,快到老夫寒舍坐一坐。”老人忙说便请赵抃进屋。

18、老人屋里 日

赵抃随老人进屋坐下,不一会儿四邻八舍的村民都挤进屋里来,赵抃与他们聊了起来。

老人面带微笑,朗声说道:“自从减免了科买之后,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如今只需勤劳种地,收成尚好。”

“只要不是遇到灾年,日子过得还可以……”另一位中年汉子说。

“是啊,是啊,只要不是灾年,日子都过得去。”不少村民七嘴八舌地附和起来。

赵抃满脸微笑地听村民的议论,不时还点着头插话:“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也不能光靠天吃饭,我们还要发展养殖畜牧业,种些经济作物来发家致富。”

老人道:“大人,百姓从未见过如此平易近人的大官,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僻远的穷城小邑,……”突然,老人站起来说:“乡亲们,你们看,身边那只仙鹤跟着,大人定是上天派来救苦救难的使者啊!”

乡亲们围来的人越来越多,情不自禁地喊道:“大人乃是上天派来的神仙哪!”

一时,小山村传来了惊天的喜讯……

(旁白):“自此以后,百姓奔走相告,也越传越神乎……”

(第十七集 剧终)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