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集(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赵抃指着悬挂在正堂一幅工程图,道:“从西溪到新阳畈,从新阳畈到西溪反复地实地察看,又经县衙众人商议,最后拟定出这一引水方案……”他扫视了大家,接着说:“武夷山下,崇阳溪上游筑一道拦河大坝,”他指了指图上标的位置:“之后,在大坝上方开挖一条沟渠,将崇阳溪水从西溪陈家湾经崇安县城北面引入城中,沿着中轴线向南,出城后又流经城南万亩良田。”

毛彦志又补充道:“这条引水渠上,每隔三里路造一座水碓,这水碓可用于舂米、磨粉、加工稻米谷物。”

赵抃点点头,又说:“如此方案既能供应城中百姓的饮水,又能解决城外良田灌溉以及水上运输、粮食加工以及消防用水等诸多问题。”

众人个个点头称赞,喜笑颜开,鼓起掌来……

16、工地上 日

烈日当空,男男女女齐上阵,挖的挖,挑的挑,推车的推车,放炮的放炮,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赵抃头带斗笠,冒着酷日,与毛彦志整日忙在工地上……

镜头下,赵抃指挥着工地工程进度;

渴了,赵抃蹲在溪边捧一掏溪水喝;

饿了,赵抃与民工坐在一起啃馒头充饥;

赵抃举锄挑土搬石料样样都干……

(旁白):“崇安百姓见自己的父母官赵知县挥着膀子苦干,一心为民,个个群情激奋,都捐钱出力,齐心盼着早日引进水来,解决百姓用水之苦。然而,工程如火如荼时,却遇到一大难题……”

17、工棚 日

赵抃正在工棚里与相关人开会时,一位衙役急匆匆地进来向他报告……

衙役道:“大人,水渠通到高岭村,马上要遇到难题了。”

“什么难题?慢慢说来。”赵抃望着他问。

衙役说:“水渠开到这里,必须经过一片坟冈,这里可是高岭村的祖坟。”

赵抃点点头。

衙役接着说:“因为,高岭村离崇阳溪近虽然天旱,但高岭村却没有缺水之患,且按当地风俗,迁移坟地会坏了祖宗风水,这是村里族人忌讳之事。为了阻止水渠经过坟地,村里几位老者竟在坟冈上搭了窝棚,守着祖坟上的一草一木一寸土,与修渠工程对抗起来。”

赵抃沉默细想,慢慢说道:“高岭村村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们并非不愿修渠,而是乡土情重,尊先敬祖。”他对衙役命令道:“先叫工程停下来,我和彦志先到村里及守坟老人走访做好工作。”说后,衙役立即去传达停工的命令,赵抃和毛彦志走出工棚前往高岭村。

18、坟冈窝棚 日

几位老者正坐在窝棚抽烟,聊天。

赵抃与毛彦志钻了进来,便坐地与老人聊起家常……

赵抃问坐在一旁的老汉:“老爹,今年贵庚啊?”

老汉回答道:“我等老朽都已年过古稀。”他抽了一口烟,手指把烟筒擦了擦递给赵抃道:“……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就等着归入这片祖坟地,好与地下先祖重聚。”

赵抃接过烟筒稍吸了一口,忙说:“你等都会长寿的,都会长寿的。”

另一位老者语气缓和,神情平静淡然地接话说:“可是,官府却要挖我们的祖坟,缺德呢!你看,这片祖坟地块,坐南朝北,地势又高,我们高岭村就托这块福地,如今宗族香火兴旺,官府为啥要跟我们结怨?”

坐对面老人接着说:“唉,挖骨迁坟,都做了孤魂野鬼,地下祖宗还不怪罪?我等有何脸面到阴间去见他们?”

(旁白)“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要迁这块坟地,万万不能。”

赵抃听了,嘿嘿笑着,边把烟筒用手擦了擦递回老汉,称赞道:“老爹,你们祖宗确实有眼光,不然为啥周围村子都受了灾,就您高岭村吃水用水不愁?”

老人们都连连点头。

赵抃又耐心开导起来:“儿孙在做,祖宗在看。施德行善,积功积德。您老眼见着整个崇安滴水难找,太阳又象火似的烤着,能见死不救吗?”

“唉,我这几块老骨头能做成什么事?能拼死抱住这块地,也算我们为高岭村子孙后代积德了。”坐对面老人说。

“老爹,此言差矣。”赵抃看了一眼几位老人:“修成水渠,清流万田,十里八乡欢庆感恩,那这个德才积得大,积得多呢!”

“咦,你这小伙子,哪个村的?口气倒不小。”老汉看着赵抃说。

老汉这么一说,老人们才回过神来,大家都眯着眼瞧眼前这个农家打扮的黑汉子……

此时,毛彦志在一旁打趣道:“老爹,他就是来你们崇安积德的大人呢。”

“他积大德,难不成也是要挖自家的祖坟?”老汉迷糊了,喃喃自语道。

“哈哈哈,老爹,只要您等老人家顾全大局,县老爷保管渠道修好后,敲锣打鼓鸣响炮,在你们村祠堂里挂上红匾额!”毛彦志又说。

“县老爷?”老人们异口同声惊讶道。

此刻,老人们的神情一下子变了!

那位老者说:“老朽我等都活了一个多甲子了,从没见过县太爷的脸是圆是扁的呢!轿子远远地倒看见过几回。还有衙门口那一对石狮子眼睛瞪得够圆,牙齿呲得够长的!靠青天大老爷靠不上,多靠祖宗荫庇。”

“老爹,县太爷脸不圆,也不扁,可是黑着呢!”毛彦志逗着开心地说。

“哼,对,就是黑的,从里到外全是黑的。”老人听不懂毛彦志说啥,愤愤接过话说。

赵抃也乐了。

此时,不远处县衙差役久等不见知县出来,误以为被这群村民难住了,便提着水火棒赶紧跑进来救助,却见县太爷与老人们谈笑正欢,个个像一个个闷葫芦似的抓挠脑袋,不知如何是好呢?

老人们个个两眼盯着黑脸汉子,满脸神色着忧郁与探询。

赵抃干脆站起来,笑眯眯地让老人们看个够,并说:“老爹,县太爷也是爹妈生的,父母养的,懂得孝亲,懂得奉祖。”

老人们一听,七嘴八舌惊异地说:“啊,方才失言,多有冒犯,望老爷赎罪!”

“老人家,都说县官是父母官,可不是替自己父母做事的官哦,你们就是我要尽孝的父老乡亲啊。”赵抃话说到此,拉着老人们的手一起坐下,接着说:“本官保证,请崇安县城最好的风水先生给高岭村选一块风水宝地,如不满意让风水先生再找,务必让村人满意。”

毛彦志乘兴又插话说:“不仅让老爹们满意,还得让底下的列祖列宗满意为止!”

“哈哈……哈哈……”老人们见知县大人如此诚心为崇安百姓谋福祉,又不摆官架都同意迁坟了。

老人们见赵抃如此诚心,便真情地说道:“县太爷,如此为崇安百姓办事,又如此亲和,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朽还愁将来没好日子过吗?”

19、赵家客堂 日

赵抃刚吃完稀粥,夫人正在收拾,毛彦志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毛彦志说:“抃兄,河渠修到城边,又被打住了!”

“为什么?”赵抃站起来问。

“这里有一间打铁铺,地处闹市,招牌显眼,生意十分兴隆。”毛彦志又说:“那打铁铺的主事李师傅是个粗汉,小九九一打,不乐意搬迁!还说,将我打发走,塞到哪个巷子里,谁还寻来打铁呀!就是不搬!”

“哦,”赵抃点了点头问:“衙门派人去过吗?”

“去过!还说若跟我来硬的,我这身筋肉可是火里练出来的!”毛彦志摇摇头:“软硬不吃,就是不肯搬迁。看来这回可遇上对手了!”

赵抃背着手踱着步,沉吟片刻,回头对毛彦志说:“彦志,这回为兄不找他了,更不去求他,保管让这位打铁师傅马上自觉搬迁。”并吩咐:“让民工们放假几天。”

毛彦志发愣地看着赵抃……

(毛彦志画外声):“难道抃兄有何妙计?”

20、一组短镜头

赵抃伏案细阅卷宗……

赵抃书房里诵诗阅经……

赵抃在抚琴玩鹤,逍遥自在……

(旁白):“赵抃吩咐让民工回去歇几日后,自己便在衙门里看案卷、读书、抚琴、玩鹤,过的十分逍遥自在,就连毛彦志也想不明白赵抃到底用何妙计?三五日后,李铁匠急得找上门来了……”

21、书房 日

书吏急匆匆地来到书房……

书吏通报道:“赵大人,城头李铁匠求见。”

赵抃眼也不抬:“给他回话,赵大人不在。”

“是,”书吏转身退出去……

22、衙门 日

赵抃正坐在案桌上审案……

(字幕打出)三日后

衙吏进来通报:“赵大人,城头李铁匠又来求见大人,还说,如见不到大人就长跪在衙门口不走了。”

赵抃道:“回他话,明日在铁匠铺里迎候本官,本官自有交代。”

“是!”衙吏回应后退了出去……

23、大街 日

次日晌午时分,烈日当空,赵抃一身官服,摇着麦秸扇子,带着毛彦志一行踱上街头。每到一处,百姓都急切地望着他,焦渴的眼神里尽是快快挖渠引水的期望……

有人甚至大声喊道:“赵大人,何时能修通渠道引水进城?”

众人也附和道:“是啊,是啊,百姓受尽无水之苦啊!”

赵抃向大家挥挥手,连声道:“快了,快了,”

众人都渴望地热烈鼓起掌来……

24、铁匠铺前 日

赵抃和毛彦志一行来到铁匠铺前一看,挑得高高的旗幡不见了;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听不见了;红旺旺的火炉也早已熄火,没有一点热气了;几个徒弟模样的年轻汉子躺在凉席上睡午觉。李铁匠摆好了瓜果、凉茶,静候知县大人……

李铁匠一见赵抃一行,赶紧低头哈腰迎上前来:“啊呀,赵大人亲自造访,铁铺蓬荜生辉呀!”

赵抃附耳对毛彦志说:“彦志,这可是他来求本官,非本官找他。”

毛彦志撇嘴暗笑。

众街坊听说县老爷到访,都围了过来。

李铁匠一见赵抃忙倒苦水:“大人,小的本是守本分之人,为街坊乡邻打铁混口饭吃,和大人更是没结旧怨,更无新仇,为何让乡邻们绝了小的活路啊?”

赵抃一听,心里暗暗乐了,并关切地说道:“李师傅,本官不仅从未阻挠你的生意,还着实好意劝导成全呢。”

“那为何整条街坊见了小的如见仇人似的,不给我生意做也罢,大家还给小的脸色看!”

赵抃看看这位灰头土脸的李铁匠道:“李师傅,依本官看,是你断了大伙儿的活路……”

“我?”李铁匠二和尚摸不着头。

“眼下引水之事是全城百姓翘首以盼,而你偏硬生生地拦下来,谁不怨,哪个不恨?接不着一单生意,炉灶熄火是早晚的事。”赵抃说。

李铁匠敲着自己脑袋,连声道:“我明白了,这是我自己作的孽!好,好,好,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明天我收拾家伙回老家去。”

赵抃知道蛮汉也是一根直肠子,性急脸皮薄,就趋势给他一个台阶下:“李师傅,崇安县里谁人不知你打铁铺那响当当的牌子?酒香不怕巷子深,旗幡一挑,炉子一烧,生意照样满当当的。这样吧,街坊都在,本官当下做个宣示,李师傅顾全大局,给予和其他搬迁户同样奖励,铁铺新址再做个免费告示,咋样?”

街坊乡邻满堂喝彩,李铁匠也落得了人情卖了乖,皆大欢喜。

25、回衙门路上 日

毛彦志与赵抃边走边叹道:“抃兄宽心待人,小弟佩服!”

赵抃摇摇麦秸扇,随口吟出:“彦弟呀,拆屋变成河,恩多怨亦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哈哈哈……”

赵抃与毛彦志一行由近而远走去……

26、城内 日

一条清澈的溪水从西门外的陈湾坡流过城西的大片土地,接着从崇安县城中间,自北向南横穿街心,出城后又穿过城南的万亩良田……

(字幕打出)一年后

崇安县城万人空港,街头鞭炮阵阵,人们欢天喜地欢庆渠水入城……

(旁白):“从此,崇安县城中百姓饮水无忧,良田灌溉水源充足。古老的崇安县城焕发出青春的气息……”

镜头下,家家门前清流渲,户户垂杨屋檐拂,

妇聚捣衣童嬉水,翁妪荫坐话闲语;

街上又恢复了早有早市,夜有夜市,通宵达旦。茶馆里泡茶的水清得照面、满得溢杯了;百姓安居乐业,过着热闹非凡的生活。

27、沿河路上 日

一日清早,赵抃一路步行上衙门。忽然,他见城内河水有点浑浊,水面上浮着污物……

赵抃停下脚步来到小步头,蹲下来用手捧水闻了闻。他情不自禁道:“有异味,这不成臭水沟了?”

赵抃上来边走边看,只见河里有洗衣的,洗碗筷的,孩子玩耍的,提马桶刷洗的,还有洗澡的……

赵抃情不自禁地自语:“这样下去定会成为臭水沟!看来百姓用水护水成了一个问题。怎么办?”

28、赵家客堂 夜

赵抃吃过晚饭后,便坐在那里思考用水护水的问题。只见夫人拎着河里洗好衣裳和河里洗好澡的儿子回来。接着夫人又拎着马桶去河里刷洗……

“夫人,”赵抃叫住她。

夫人停步见赵抃看着她而不语,便道:“老爷,奴家有做得不对的吗?”

赵抃却若有所思,一拍大腿道:“分时用水,分时用水。”他笑着对夫人说:“你让我想出了一个奇招,即分时用水。就是清晨挑水,上午洗菜,中午洗碗,下午洗衣,傍晚洗澡,夜间刷马桶。只要大家都遵循‘分时用水公约’,溪水也良性循环了!”

(旁白):“县衙一发出‘分时用水公约’,百姓都很支持配合。保护水源的奇招也在百姓中形成共识。后来,崇安百姓为了纪念赵知县就把这条崇安溪叫作‘清献渠’,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

(第三集 剧终)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