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 第18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饭桌上,同样地。

一碗奶白奶白的鱼汤,一个挂着酱汁的大鸡腿,两块敦实的肥瘦相间的红烧肉,两块酸甜多汁的白糖拌番茄,几根清脆清爽的小白菜,一小碗白米饭。

小小一个上桌还费劲,饭菜于是都摆在高凳子上,看上去也挺丰富。

其他人就没这么矫情了,两桌人挤着坐刚好能坐得下,桌上的菜色都是一样,只是量要多许多。

穆老头儿趁机问:“老三,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啊?”

话一落,有人兴奋,有人高兴,有人心落落。

兴奋高兴的是孩子们,感到心落落的是穆老太太和周淑芬。

穆建宁的老爸老妈早已跟家里人通了气,在穆建安今年上二年级前,打算搬去镇上去住。

一个是因为穆建安去镇上上学有点远,回来了就嚷着累,也没多少精力写作业,要是家在镇上,等从学校回到丰田村的时间,都可以写完作业了。

二个是住镇上肯定要比住村里方便得多,被孩子绑在家里的姜爱红还可以在镇上做点小买卖,比整天呆在村里强。

三个就是两个孩子都渐渐长大了,穆显叔和姜爱红并不想让孩子们一直都处在小小的丰田村的环境里,他们的能力在变大,可以的话,他们更想带孩子们去县里去城里瞧瞧。

他们这么努力挣钱,不仅是希望自己过得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穆显叔:“八月底吧,得提前两天去收拾收拾。”

穆显季也道:“到时候我们和三哥他们一起走。”

没错,老四夫妻俩终于搬出了学校的宿舍楼,在外面租了个小院子,离穆显叔他们很近,这次回来也是打算把两个闺女带去镇上。

大闺女穆建萍离上学还有一年,但正好可以带着小闺女一起适应适应。

最主要原因还是二房也没有多的心神给她照顾孩子了。

穆显仲夫妻两个都不算笨,甚至还有点小聪明。

这几年也知道三房做买卖挣了大钱,羡慕不已。可想到自己要跟着去做,又有些胆怯了。

夫妻俩商量了许多,一同觉得要是真放弃什么都不去做的话,心里就有点不得劲儿了。

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穆显叔给了一个提议。

那就是去学校门口卖吃食。

这个相较于穆显叔他们的买卖,显然要稳许多。只要食材新鲜,味道不难吃,价格又合适,就能卖得出去。

而陈肖慧的厨艺可以说是穆家几个女人中最好的了,不说有多美味多好吃,但也和难吃搭不上边,属于中等偏上。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陈肖慧擅长的方面下手。

最好就是做家常菜,家常菜不要求多高的厨艺,也不要求做得多精细,便宜量大,以量取胜。

然后二房夫妻俩就这样拍板决定了。

正好两个儿子都在镇上上学,镇上小学是没有学生食堂的,只有初高中才有,所以学生都要自带饭。而等到时他们摆摊了,两个儿子也不用再吃冷饭了,中午直接出来吃就行。

至于四房的两个孩子就没办法了,虽然有点痛心每个月给的十块钱没了,但穆显叔给他们分析了,要这个生意真能做下来,赚的肯定比十块钱多!

所以以后二房也要经常往外跑了。

穆老太太听了他们说话也没开口搭腔,默默夹着小白菜吃。

搭腔什么呢,家里一个个的都留不住,全都要往外面赶。

其实老太太心里清楚,在外面挣钱的机会肯定是比在家种地挣钱的机会大得多。

她不是不懂,只是心里有些难过罢了。

人老了,能一直陪着她身边的也只有老头子了。

另一个不怎么开心的就是大房的周淑芬了。

说来说去,最后四兄弟也只有他们这房的还要在地里刨食。

要卖吃食的卖吃食,要做买卖的做买卖,当老师的当老师。

个个风光得很!

而她男人还满心埋头在饭碗里,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根本不在意以后很有可能村里就剩他了!

但周淑芬清楚,他不是没听见,也不是没想过以后村里就只有他在。

他想得可多了,想着他是老大,想着他一直在村里照看两老都是应该的,因为按道理来说,两老就是跟着他这个大儿子的!

所以他压根就不会像其他三兄弟一样想方设法地要出去。

如果他们四兄弟都走了,那两老又怎么办呢?

现在两老还能下地做一做活,那等以后做不动了又怎么办?

城里的房子不像村里的大院儿那么宽阔方便,现在还多了许多需要上下爬几层楼的楼房,空间小不说,对老人来讲是真不方便。

穆显伯自觉没有三个弟弟脑子灵活聪明,老三说的那些他也听不懂学不会,他只会地里的活儿,伺候地里的庄稼。

他就没想进城的心!

桌上的穆建辉问穆建安:“小安哥,以后你和宁宁妹妹就住镇上了吗?”

穆建安闻言点头,小声道:“是的,我妈说住镇上,以后上学我就不用那么早起了,可以多睡一个多小时呢。”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