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小城纪事(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小城纪事

一听说开往县城的长途汽车今天没有、明天也没有时,立刻,像是赌场中开出一宝大冷门似的,人群中响起一片嗡嗡的声音。没有一个人不在说话,但没有一个人说的话能听得清楚。

三三两两,经过不多时间的观望、徘徊和探讨以后,逐渐散去。最后还剩下七八个人,稀稀落落地分布在那简陋的候车处。失望的目光,一齐投向那片灰蒙蒙的天色,谁也拿不定主意。

“老兄,你怎么办?”我问刘骥。他是省城一家天主教医院的药剂师,我回家省亲,在旅途中新结识的朋友。

“老三,还是走。”

正当刘骥要回答我时,有一个身材高大、前额微秃的中年人,大声地这么叫着。他那坚决、果敢的声调与神态,仿佛具有绝大的魔力,吸引了所有的人围着他,其中自然有刘骥也有我。

“我不干!”那个叫老三的瘦子说,“整整八十里,我的妈呀,到家天亮了!”

“谁叫你走大路?穿螺蛳口,过白龙岭,五十里路了不起走六个钟头,晚上九点钟可以到家了。”

“这条路不好走啊!螺蛳口七绕八绕,一夜出不来,这么冷的天,可不是玩儿的。金生哥!”不知是谁,提出警告。

“怕什么?”金生微笑着用拇指点点自己的胸,“有我呢!”

“好,走!”另一个下了决心。

一呼众应,各人纷纷去整顿自己简单的行囊,准备上路。金生挽着只网线袋神气地站在那里看着,像个军官在督察他的士兵拔营。忽然,他走过来问一个年轻人:“你也要走?”

“是的。”年轻人堆满笑意回答,“想跟您一块儿走。”

“这位……”金生没有说下去,视线落在另一年轻女人身上:蓬松的头发下面一张稚气的脸,两颊冻得泛出紫色,像只耗子样瑟缩地依傍着那年轻人,手里抱着个不足周岁的婴儿,被裹在织锦缎的棉斗篷里面。婴儿头上戴一顶缀着金寿星、镶皮的帽子,露在外面的小脸,比猫大不了多少。

“是我的内人。”年轻人赶紧向金生介绍。

“恐怕不行吧?山路难走,又有孩子。”

“没有办法!家里有事,一定得赶回去。”

金生没有再说什么,也就等于默许这对年轻夫妇加入我们的行列。

一行八众,金生领头,殿后的是那对年轻夫妇。出了市镇,路越来越窄,越走越高。回头一望,不知何时进了山。抬头看时,彤云密布,就像挂着一床用得太久的棉絮,棉絮破洞里露出来一块块灰白的天,那是衬在后面的旧被单。

这应该是离乡而不是回乡的天气,但大家仍然走得很快,显然,那是受了想象中父母妻子的笑颜以及一顿丰盛晚餐的鼓励。可是整个速度终于逐渐变慢,因为那对年轻夫妇时时落伍,大家不得不放慢脚步,或者乘机抽支烟息一息,等他们跟上来后再走。虽然有人觉得不耐烦,或者唠叨几句,但一看见那年轻人满脸的愧歉不安,以及他的妻子气喘吁吁努力在想做得使人不讨厌的神气,也便隐忍了。而且,有一个心肠特别好的旅伴,甚至从所挑的那副箩筐中清出一些地方来,代为担负那年轻人的一个行李包。这样,他夫妻俩交替着抱他们的孩子,便不感到太吃力,所以路也走得快些。

天快黑了,还在山坳里转来转去。前路茫茫,不知何时可到。忽然,我觉得脸上一点冰凉,还未及抬头去看,又是三四点,落在脸上手上。

“糟糕,下雪了!”金生站住脚,后面跟着的也是这样。

“金生!”老三说出了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问句,“走了有多少路啦?”

“该有一半了吧!”

“我看……不成!”老三说,“晚上再一下雪,连路也摸不清楚,那怎么走啊?咱们得合计合计,是找店还是怎么样?”

“找店?哪儿去找?……噢,有了,”金生那挤在一起的眼睛鼻子,顿时舒展,“出螺蛳口,有个地方可以将就一夜。谁有手电没有?”

“我有!”

“我也有!”

“那就不怕了!”金生欣慰地说,“走吧,再半个钟头就到。”

雪已经在狭窄的路上铺出一层淡淡的白色,一个一个踩着前人的脚印,轻快地往前走着。虽然已走了许多路,吃了许多苦,还是不能到达目的地,但至少今晚上已有一个安身之处,不愁要在寒气砭骨的雪地挣扎一夜,那就够人感觉轻松的了。于是,有人在踌躇满志之余,不免想出些不必要的话来闲谈。其中一个小商人模样的,先大大地恭维了金生和老三一番,最后说:

“……不说别的,若遇见双枪李,咱们就别想回去过年了!”

“你身上揣了多少钱,怕遇见双枪李?”金生回过头来说。

“你小子真是门缝里瞧人,把人都看扁了。”

挑着箩筐的那人也说:“双枪李是什么下三流的毛贼,会看中你我?”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双枪李,仿佛是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但我却是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号,便问刘骥:

“双枪李是谁?”

“一个土匪。”停了一会儿,他又说,“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

这就没有可谈的了。而且事实上大家也都顾不得再说话,就着手电微弱的光,小心地往前走。飞舞的雪花,浓密地扑向人面,眼前白茫茫的,像隔着一层纱幕,十步以外就看不见什么。金生不住地嚷着:“留神,留神!”空山人渺,那声音特别清朗,促起人注意的力量也就更大,一个个提心吊胆。只有那年轻人抱着的婴儿,毫无声息地伏在他父亲的肩上,大概熟睡了。头上盖一条围巾,厚厚地积着一层雪。

艰难的旅程终于告一段落,我们到了金生所说的“可以将就一夜”的地方。低着头钻进那茅草屋,迎接我们的是一张充满暖意的一个老头儿的枯皱的笑脸。

抖落了雪花,金生告诉我们那老头儿姓王,是替人看山的,也兼做一些收留赶不上宿头或迷路的旅客寄宿的生意,然后,仿佛以居间人的口气说了一个酬劳的数目,自然王老头儿不会争,我们更不会争。

于是,王老头儿叫起了他的老伴儿,熊熊地烧起一灶火,一面做饭,一面替大家烤衣服鞋袜。我和刘骥以及那个抱着他的孩子的年轻人,坐在灶门前烧火,茅柴一把把地塞进去,毕毕剥剥地发出非常清脆的响声,偶尔用铁签子拨弄一下,火花便跳跃得更热烈美丽。我们的脸部被照得通红发热,谁也不想离开。

饱餐了一顿十分粗粝却又十分甘美的晚餐,那年轻的妻子和她的孩子被安顿到左面用芦席隔开的那一间去,其余便在中间较大的那一间歇息。靠里铺着一层厚厚的干燥的稻草,那便是我们的床铺。中间一张方桌,但只配了两条长凳。桌上是一盏豆大的油灯,还有一把缺嘴的大紫砂壶,满装着像马尿似的茶,倒在粗糙的饭碗里,热腾腾地冒气,具有很大的诱惑性。我也喝了一碗,味道不如想象中那样好!

金生坐在上首,手里抱着那把紫砂壶取暖——那该是作为我们领袖的他的特权。默默地坐了一会儿,金生忽然想喝酒,于是王老头儿取出半瓮像粥汤似的米酒,倒在碗里,大家传递着喝。下酒的是炒豆子。立刻叽叽咯咯咬豆子的响声此起彼落,热闹得很。但金生好像不大愉快,一面喝酒一面骂道。

“操他个妹子,汽车公司真混透了!你看,”他大声地说,“放着家里的腌鱼腊肉不吃,跑这儿来吃他妈咬不动的炒豆子。”说着他又拈豆子放在嘴里。

“别抱怨啦,金生哥,我这儿有好东西。”

说这话的是那个怕遇见双枪李的人。他从他的藤篮里取出一个马口铁的罐儿来,小心地开了封,送到金生面前:

“您尝尝!福建肉松。”

金生看他一眼,在罐里拈起一撮肉松,两只手指紧紧地夹着,像是逮住了一只跳蚤,生怕一不小心会让它逃跑似的,然后半仰着头,嘴歪到一边,一只手在胸前托着,一只手将肉松送进嘴去,闭上嘴吮了半天,才迸出一个字:

“好!”

在贡献食物的那人听来,这一字之褒,竟荣于九锡,满脸浮泛着笑容,不住地让人;而对金生,这罐肉松尤有意想不到的效力,轻易地给他带来了极好的兴致。先是批评汽车公司不会做生意,腊月二十七正该开回乡专车,哪有车子坏了不早想办法修好的道理?然后谈到年底的天气,最后谈到双枪李。

我忽然发觉到金生有讲故事的天才。他先抓住大家崇拜英雄的心理,强调双枪李双手能打枪那一手绝技,然后用声调、姿态来烘托出他所讲内容的重点。把一个双枪李描述得非常粗犷有力,使人丧失了用道德来衡量双枪李的能力,只觉得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但事实上呢?还不如刘骥所说:“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当我这么想时,对金生的故事便不感兴趣了。无聊地看看周围,发现少了一个人,那年轻人大概在他太太那里;又发现多了一个人,懒散地倚坐在墙角,是异常疲倦的样子。这人显然也是为雪所阻,才来此借宿一宿,就不知是何时进来的。

酒早已喝干,豆子只剩下一堆壳,金生也结束了他的故事。正当大家商议着怎么睡才舒服时,那年轻人从间壁走出来,问道:

“哪位带有诸葛行军散?”

“嘿!这可新鲜了。大雪天是怕中暑是不是?”老三说。

“不是!”年轻人着急地分辩,“不知怎么的,我那孩子抽得厉害,怕是气闭住了,想让他打两个喷嚏,通通窍。”

“你别胡来!”金生说,“小孩子抽,别是惊风?烧不烧?”

“有一点儿。”

“我看看!”

大家都像自己的孩子得了病,一齐拥进去看。那个婴儿睡在他母亲身边,小脸烧得绯红,鼻翅儿一扇一扇,不住抽搐。

金生一看就嚷道:

“可不是惊风,糟糕!”

“惊风?”年轻的母亲惊惶地叫起来。

“怎么办呢?您再看看真是惊风不是?”做父亲的仿佛焦急。

“是惊风,从前叫惊风,其实他这病应该叫肺炎。”是刘骥在说,我记起他是药剂师,“病倒还不要紧,就是在这地方讨厌!”

“怎么,不要紧吧?”年轻人赶紧转过脸来问。

“要紧是不要紧,可是没有药也不行啊!要有盘尼西林就没有问题了。”

“对了,盘尼西林,盘尼西林。”金生很快地说,“城里大方药房就有,可是……可是等到明天不行吗?”

“你没有听说过‘急惊风遇着慢郎中’这句话?”

很显然地,只要有人到城里去一趟,买来盘尼西林,这孩子的命就算保住了。问题只在谁肯去?那对年轻夫妇哀恳焦忧的眼光,在大家脸上转来转去。最后,那年轻人说: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