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23-危机1(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23-危机1

上海技术工人学校第一届毕业生的分配没有让刘晓发愁。

国内民族企业虽然进口了不少的国外先进设备,但是由于企业缺少熟练工人来合理的使用和维修,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远远低于国外。上海技术工人学校的学生们在企业实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让中国的实业家们兴奋不已。

在校董事会上,入股的企业校董们一致表示:

一、所有毕业生全部归入股的企业分配,一个不能外流;

二、扩大学校规模,增加化工、汽车技术使用两个专业。

学校毕业的那天,所有参股上海技术工人学校的企业,早早的就和学校签订合同,培养费也提前汇到了学校。学生们刚拿到毕业证书,企业接人的车已经等在学校大门口。各个企业按图索骥直接把毕业生带回工厂,仿佛害怕半路遇见打劫的一般。

听说技术工人学校要扩大规模,原来没有入股的长江沿岸企业纷纷前来学校商讨入股事宜。刘潇不屑这种锦上添花的小动作,所有扩大规模和入股事宜,全部由上海中华爱国教育促进会的人会同上海技术工人学校的董事会去办理。

自此,上海技术工人学校的运作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上海技术工人学校的创办,为刘潇今后在陕甘宁的工业建设和发展,准备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同时也为刘潇赚到了开办实体企业的第一桶金。

为了扩大资本增长的途径,也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业人才的储备,刘潇以上海中华爱国促进会的名义,在山东、山西各建成一个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水泥厂,在河南建成一个酒精厂(食用和医用),在山西建成一个工业用酒精厂,在上海建成一个从德国引进技术先进的小规模收音机厂。

虽然各个工厂规模不是很大,但由于摊子不小,即使有不少实业家参股上海技术工人学校,让刘潇收回的一点资金。但刘潇近一段时间从股市搜刮来的资金还是只剩下一百万另一点的大洋。

为了保证美国计划不受影响,没有办法,刘潇只能再次把公馆、两所学校抵押出去,换来二百二十万大洋的贷款。

为了尽快获得大量的资金,刘潇在交易所内没有什么交易不参于,从债券到面纱,从粮油到麻袋,甚至远道去北平参与哪里交易所的活动。

在北平期间,虽然经济上收获不大,但是在一次外国人举办的酒会上,刘潇以外的认识了时任奉军第三军军长的张学良。

张学良和刘潇同为年轻人,通过两人的交谈,刘潇流利的英语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让张学良折服,,于是在杯盏交错之间,两人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谈话被刘潇有意无意的引到当前局势上来。刘潇对当前的局势进行了分析,认定由于奉军准备充分,士气高昂,这次战争的胜利不在话下。但冯玉祥的西北军由于利益所致,日后必定会对奉军构成威胁。

在东北的发展问题上,刘潇提出:由于东北自然资源丰富,只要充分利用好民间大量闲散资金,东北政府加大的民族工业的重视,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大力发展轻工业为辅。东北的经济和工业一定能够得到踢打的改善和提高。

在军队方面,协调好军队将领间的关系,做好军队的思想统一工作,以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后盾,合理利用好苏俄和日本之间的矛盾,让其为我所用,东北的未来一定不可限量。

刘潇的一番话让张学良感触颇深。见酒会接近尾声,客人们纷纷起身离去,两人商定改日再谈。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钟,有一人到张学良驻地送信。张学良从副官手中接过信发现是刘潇所书,读信后方知,刘潇由于上海方面在生意上发生巨变,不得已赶回上海,来信表示道歉。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