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章 战略性分歧(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孔明派赵子龙这样一员大将去,证明他确实认可了刘封的计划。

孔明认可了,玄德老爹的阵营,也就认可。这就证明,刘封以后就不是自己单打独斗,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蜀汉的支持。

“军师深谋远虑,请受小侄一拜”。

刘封郑重其事地给孔明施了一礼。

“贤侄不必如此客气。亮受主公知遇之恩,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贤侄在辽东开辟基业,此后主公进军巴蜀,励精图治,几年后就出兵北伐。届时贤侄在曹操背后策应牵制,待我大军一到,彻底打败曹操,光复汉家江山”。

策应?原来仅仅是叫我在背后策应?

从巴蜀北上伐魏,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三国演义里面来看,便是玄德老爹占据了巴蜀,在魏蜀吴三国中,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军事力量,都是最弱的。

看来孔明还是在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行事啊。

既然他把辽东定位为策应,就不可能在辽东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我将来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实际上,空间上的距离,也决定了不可能把蜀汉的资源,大规模地投入到辽东去。

如此一来,便是多了一个赵子龙,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后来的蜀汉六次北伐,几乎耗尽了国力,犯的是战略性的错误。

“军师,小侄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

尽管知道孔明不会高兴,刘封还是打算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这是个原则性问题,他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能含糊。

“贤侄有话就说”。

“司马迁云: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兴自蜀汉……”。

司马迁的意思是说,历史上的统一大业,成事者都是从西北伐东南,只有项羽的反秦复楚是个例外,但是项羽也失败了。

刘邦虽然兴于蜀汉,但是也是以长安为都城,最后向南讨伐,统一天下。

刘封虽然说的是历史,但意思已经很很明白,那就是反对孔明的北伐计划。

两人在战略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孔明脸色突变,不过随即恢复正常。

他没想到,刘封竟然敢当面就这样反驳他的观点。

自从他出山以来,除了起初关羽和张飞质疑过他的能力之外,还没有一个人,敢于质疑他的观点。

整个刘备阵营,包括刘备本人在内,都对他言听计从。

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子,竟然敢于质疑他的观点和计划。

就在这一刻,刘封的种种异常之处,包括他今天在周瑜面前表演的那一套,一股脑地充盈在心间。

对于刘封的态度,也从以前的摇摆不定,转为忌惮和防备。

自然就联想到了将来刘封和阿斗的继承问题。

沉默了一会儿,孔明举起酒杯。

“贤侄有远虑,这是好事。不过,目前还以破曹为主。将来之事,主公自有定夺。贤侄可先去辽东,静观待变”。

“也好,谨遵军师教诲”。

刘封彻底绝望了。

在自己表示反对他的情况下,仍然叫自己去辽东,已经表明,孔明决心将自己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甚至是叫自己去辽东自生自灭。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