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章 狼藉(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虽然张坚做出了走私盐的决定,可是其中的细节他却不怎么了解,比如从哪里进盐货,运回来后如何销售,等等。所以得像专业人士讨教。

丁存义虽然没有做过盐的生意,可是对其中的关节却是知道的。虽然他对张坚做出的这个决定不甚理解,可是还是把私盐的流通环节向张坚做了介绍。

在大明,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全国各地的食盐都是由这六个都转运盐使司供应,而其中以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规模最大,供应两淮,江苏,河南,湖广等中原数省的食盐。也就是说河南的食盐都来自两淮。

其中扬州是两淮盐运使衙门所在地,那里盐商云集,是两淮食盐的集散地,盐商从盐运使司购得盐引,再把食盐销往各地。

当然这是指的官盐,事实上私盐贩子们怎么可能千里迢迢跑到扬州去贩私盐,且不说路途遥远,就是遍布各地的巡检司也是绕不过去的。其实在大明官盐私盐也分不那么清楚,因为有资格贩盐的商人也会携带大量的私盐,一是为了逃避税收,二是私盐利厚。

大盐商们取得盐货后,会运送各地,再由各地的盐商进分销,然后由店铺零售。

有盐引的盐商是官商,没有盐引而又贩卖盐货的自然是私盐贩子。他们一般是私自从盐场进货,然后躲过重重关卡把私盐运送到各地,再由小贩子挑着担子在各个乡村售出。所以就流通手段而言,官盐和私盐基本差不多,而私盐的环节可能更少一些,而且不用购买盐引,也就不用交税,也没有沿途官府的层层扒皮,所以私盐的价格远远低于官盐,而私盐贩子获得的利润也是非常的惊人。

当然有利润就有风险,因为盐税是除了粮税以外朝廷最大的税源,所以官府对于私盐贩子从来都是格杀勿论!

正是因为知道贩卖私盐的罪名太大,丁存义才对张坚的决定感到震惊。

格杀勿论吗?张坚不禁冷笑了起来。大明有一亿人口,每年消耗掉的食盐至少五六亿斤,按照朝廷的税制若大家都吃的官盐,盐税一年至少有一千多万两白银,而现在朝廷每年的盐税只有区区一百多万两。本应该入国库的税银哪里去了?一部分自然是进了各贪官污吏的口袋,还有一大部分自然是私盐不需要交税的。

不仅是明朝,哪怕是张坚所来的后世,各种非法的生意也多的很,并不是商人们不知道这是违反乱纪,而是这种非法的生意利润实在太高。后世西方有一个哲人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而私盐的利润可是达到百分之五百甚至百分之一千!

如果是太平年月,张坚绝对不会干这种违反国法之事,哪怕它的利润再高。可是眼下,张坚有一种紧迫感,那就是留给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李自成很快会再次攻打开封,在那之前张坚必须给张寨乡亲找到一条退路,所以就急需大量的银子。

想在短时间内筹得大笔银子,靠正常途径的话不现实,那么只有做这种违法之事。

况且自己有秀才功名做为护身符,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张坚相信做这种事难度不是太大。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