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民生何态(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

应天府内依旧是一副萧条的景象。

谁也不敢在街上过多停留,生怕被那路过的官兵给逮住问话。

要是被扣上那莫须有的罪名,那更是凄惨。

靖难之役到现在也不过几天。

余党未清,官兵自然不敢松懈。

看着人心惶惶的街景,朱棣也未言一语,只是静静看着。

一旁的姚广孝也沉默不语。

“想来要恢复往日的繁华,没有一月半月是成不了了。”

即使语调平淡,朱棣的脸上却多了几分惆怅。

姚广孝不置可否的说道:“也不过是必经之路罢了。”

“这时间从来不会因某件事而停止。”

朱棣不置可否。

知道这都是常事,姚广孝陈述的也不过是事实而已。

“…大逆、大罪啊…”

“万年不易的贼人…”

“不孝子孙啊…”

这茶水摊虽小,客人也不甚多,想来也行人只能自顾,不多的客人便说了这些话。

朱棣自然听到了,脸上也未出现异端。

姚广孝看了朱棣一眼,依旧沉默。

从他们决意叛乱之时,这些话便不能不听。

只是新帝血性大,未必不会做出杀一儆百的事情。

不过朱棣突然缓缓的说道:“已有一个朱孝孺十族连诛。”

“我自是不会做了。”

这话说出口,亦是朱棣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姚广孝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也知道新帝必将会刚柔并济。

整个靖难之役,全是由他和袁珙为朱棣策划。

虽然在进应天时,姚广孝便深谋远虑的叮嘱道:“方孝孺定不会投降,但需留他一命,杀了他,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可是以朱孝孺为首的文武大臣都表示了对建文帝的忠诚,纷纷以死明忠。

即使后世揣测,究竟是对是错,都已经不重要了。

身后之事,又岂是现在能说得清的?

走到这一步,属实不易,身上背负千古罪名又何妨?

大明能有此君,即使自己坠入阿鼻地狱,也是死得其所。

正当姚广孝想要宽慰朱棣几句时,一个突兀的声音由远到近慢慢响起。

“占卦算命,指点迷津,有缘人分文不取!”

“祖传算卦,安邦又定国!”

“包算包满意啊!”

这个萧条的景象能出现这样的声音,属实是怪异。

就算是江湖术士,此时也应是在家闭门不出才是。

姚广孝顺着那声音望去。

竟然看到一个少年郎拿着卦帆,一屁股坐在了离茶摊不远的地方。

朱棣听着那吆喝声觉得有意思。

只见那少年身上穿着一件补丁道袍,吆喝声大得让这街道都有了回响。

“哦?这倒是稀奇了。”

朱棣拿起茶盏小抿一口,眼神却没有离开少年。

现在这江湖道士都已经这么年轻了吗?

还是说老的一批已经退隐,终于轮到这年轻的一拨了?

打了十几年的仗,朱棣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

姚广孝此时却收敛了心神。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