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90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简书枚笑道:“我们程总工作比较忙,多半时候也不在公司,生产方面的订单全部由我负责。今天先来和您见个面,混个面熟。”

这位姓刘的助理还蛮好说话的,直接就与他们谈了些有关价格和交期,结货款的时间等重要问题。

因为事先已经了解到,这家工厂及其外包厂的合作模式及价格方面的信息,程秋华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价单等,和刘助理谈了起来。

这些都在合理范围内,刘助理对新三角公司也很感兴趣,双方约定了时间,刘助理带他们的老总去新三角公司参观一下,再作决定。

这就是要验厂的意思。

程秋华很爽快的同意了,只是要求:“去我们厂看可以,但我们的有些客户不允许别人拍照,主要是怕产品信息泄漏出去。”

“这个我们明白的。我们主要看你们的生产线。不关心别人的产品。”刘助理笑道。

这次出来谈的比较顺利,个把小时就谈完了,程秋华邀请刘助理吃个午餐。刘助理拒绝了,还说:“下次吧。今天我还有点事。改日我们叫上朱星宇一起。”

这话就更是给程秋华和简书枚一个安心丸了。

两人离开这家厂后,给朱星宇打了个电话。

朱星宇这会儿比较忙,就说:“我就不出来和你们见面了。刘助理既然说了下次叫上我,改日再见面也一样。”

“行,那就谢谢你啦。我们先走了。”简书枚笑着挂了电话。

“看来希望还是蛮大的。就不知道他们所谓的比较难做的产品是些什么东西了。”程秋华一面发动车子,一面嘀咕道。

简书枚就说:“再难做的产品,我们也做过了,朱星宇说的是小小的板子,我想难度应当很小。”

“越好做的板子,生产线就越好做嘛。”程秋华说。

简书枚说:“那是,我巴不得全是贴片的零件,还不需要手贴的,机器一打完,基本就可以出货了。多方便啊。”

他们也接过这样的加工单子,人家不需要他们做后段的工作。后段需要的人工比较多,工价贵不少。有些厂有自己的后段生产线,前端的生产线全是机器,成本高,技术含量高,人家搞不起。

所以,新三角这样的工厂才有存在的空间。大家也是互补,各取所需。

新三角工厂也愿意做这样的纯贴片的单子,因为基本是机器在工作,不需要什么人工。他们这种工厂,机器又多,会调试维护的人又多,忙起来,一个人都可以看一条生产线了。他们是随时可以多开一条线的,只要有活干。

可是后段的生产线,需要的工人多,他们目前只有两条,产量不太足。

他们也不是不可以多招几个工人,但熟手的焊接工要求比较高,并且工资也相应要高些。一些熟手在小厂干一段时间就跳槽到大厂去了,毕竟大厂休息日多,各方面的福利都要比小厂好。

那怕新三角工厂把熟练工的工资已经定的比较高了,还是一样留不住人的。所以,他们这个工位的人,老是不足。培养一个走一个,烦人的很。有时候忙起来了,大家都要上线去当工人,拿烙铁焊板子。

要么后段的手插零件多,还可以直接过锡炉,不用手焊。但有些产品就一两颗大零件,过锡炉又不划算,又或者是不好过锡炉的板子,只得手焊。

幸好大家都是在生产线上打混的人,没有熟手焊接工,他们自己能顶上,也能找新人慢慢培训。除简书枚最开始不怎么会拿烙铁之外,几个技工,管生产的同学,张进波何文静管艳萍等人以前都干过这个活,现在连简书枚也能很熟练的拿烙铁焊板子了。

“但是有些工厂只搞后段加工生产的,也一样能赚钱,改天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程秋华说。

“可以啊,如果要做成品,又或者插件零件多的话,我们是该好好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了。”简书枚也很认同这个观点。

新三角工厂,在有关方面还是不太成熟。现在能正常运营,全靠自己人,人人都是全才,样样都会干。但一个成熟的工厂,他们这些老板级的人是不应当也没时间来搞这些琐事的。所以,生产管理方面,他们还要待加强,主要是对工人的管理,要尽量留住熟手工人。

人多口杂,想要管理好一群人,其实不容易。特别是现在电子厂遍地开花,熟手工人们相对好找工作,离职率真的挺高。

现然不是简书枚他们这群人刚出来的那几年了,电子厂要求高,招工人都挑三捡四的。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是有技术的工人也不怕找不到工作了。

就是那些制衣厂也一样。简书枚有很多老乡干这一行的,有些大嫂们,逢年过节就回老家,带带娃打打牌,日子过得很悠闲,一玩就一两个月,等手上没钱花了就进厂工作一段时间,存一点钱了就又不干了。

反正她们是熟练工,随时可以找到活干。愿意多挣钱,勤快的人,才会天天在工厂干活,那些比较爱享受的人,才不会一年四季都工作呢。

十几年过去了,整个经济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人们的生活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工厂的一线工人,一天干十几个小时,工资也就那么多,愿意干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离职率也高了起来。

所以,现在很多大厂都实行五天工作制了,周六上班算加班。

但大部分的厂还是实行六天工作制的。只有周日算加班。

而且加班费算法也各不同,比如有的算底薪的一倍,有的算一点五倍,有的算两倍。劳动法虽然在推广,但说实话,有些厂靠的就是剥削工人,才能挣钱,你让他全部按规矩办事,这个厂也活不下来了。

所以有关部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管那些跨国大公司,大集团。小的公司,小的工厂,接纳的也都是些相对低端的劳动者,也是有生存空间的。

新三角公司也在改进,实行大小周,一个月多了两天的加班费开支,其实也是笔比较大的支出了。毕竟工厂是靠工人来做事的,人多了,加班费高了,老板赚的钱肯定就少了啊。

因此,有些大工厂就大力引进一些机械设备来辅助生产了。比如一些重复作业又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就可以用机械臂,一些半自动机器来代替了。

但是呢,这些机械设备目前也很昂贵,用的起的工厂少。再者机器人的这个行业,也还是个新兴行业,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想真正用机器代替人力,还早着呢。

想要用早少的人工,有最大的产出效益,同时也要让工人愿意在这里干,还能挣得到钱,就是每个工厂的必修课了。要找到这个平衡点,其实很难。

这不,隔天,何文静招了两个工人进厂来面试,说的是会拿烙铁,但让他们上手一工作,简书枚就发现这两人完全是个生手,可能就是在哪个地方特意学过一两回焊接,在他们这里根本就干不了。

简书枚:“你们这样,离我们的要求太远了。如果愿意在我们厂干,起码得学习两个月才行。”

两个工人讨价还价,只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试用两个月,另一个直接就走掉了。

剩下的这个,明显不如那个走掉的机灵,显然干活也慢很多,但胜在人老实肯干,大家也能接受,慢慢教他呗。

生产线上的小组长,找了几块废板子,拿了几颗大废弃的大电容,慢慢教这个人学习焊接。从大零件到小零件,从大板子到小板子,还不能只光会焊,你还得会插件,不能认错方向,插反了就完蛋了。

教会一个完全不懂的工人,其实也不容易,还不用说其他比较有难度的活了。要打理一间工厂就更加不容易了。

简书枚私下里和老公感叹道:“朱星宇姐姐挺厉害的,她一个人又要打理农庄,又要打理工厂,还要管孩子和父母,样样都管的好好的,什么时候我才能这么有本领啊。”

这真是个地道的女强人啊。她就觉得自己顾了工作,就顾不了家里。好在儿子好带,公公婆婆又给力,不然她和方博洋肯定也是疲于奔命。

方博洋一边享受着老婆的爱心按摩,一边慢悠悠的说:“你为什么要和她比呢,她这类的人本来就极少数。她是聪明果决有手段,但你觉得她生活很幸福吗?也不一定。哪个人能十全十美啊,你在某方面得到的多,在另一方面肯定就要失去的多。没有人能兼顾到方方面面的。我觉得你已经很不错了,你不用羡慕她。”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