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 第9节(2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虽然重男轻女依旧很突出,但不得不说独生子女时代,女孩子的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了。

等到农村基本是一女一子,又或者两女时,女孩子读书的变多了。在简书枚弟弟和小妹读书的时候,村子里的女孩子也都去读书,大学生也多了起来。

听到她讲的这些事,方博洋长叹了一声,说:“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知道几时才能改变。你这么聪明,没读大学确实可惜了。”

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方博洋比她更明白女孩子读书有多不容易。他的大学同学,女孩子就更少了,而这些女孩子,基本没有贫寒农村出身的。

“是啊。“简书枚苦笑道。她哪里不想读高中上大学呢,想的不得了。

后来大妹考上了大学,父母那个高兴劲儿,她不是不羡慕。不过她大妹考上大学,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在当时也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让她父母倍儿也面子,她也跟着开心。

也正是因为大妹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整个村整个乡的第一个大学生。所以,父母一直也对大妹更好,认为她给家里增了光。而且从这个时候起,父母还担心大妹去了大学,手上没钱被人轻视,要求简书枚多拿些钱回家。

当时,简书枚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现在想来,才知道父母的心老早就是偏的。她上学时,生怕她花钱,一分都恨不得不给。而大妹上学时,却一分的生活费都没少给过。

大妹花的钱比她不知多多少,而且基本一分钱也没回报给家里,但父母却一直更喜欢她。简书枚给家里给的再多,也没听到过家人的一声感谢。

方博洋同情的看了她一眼,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没办法啊。如果有选择,我也愿意去读高中,再读大学啊。”简书枚又说。

学历低,对前程也是很有影响的。而且她的英文很差,初中在小镇上读的,老师水平就那样。初中的英语,真的就是纯粹死记硬背了单词和课文。她几乎是把整本书背下来了,考试当然能考到高分。

而上中专时,学的英语是专业英语,所以她认识很多电子方面的专业词。但说实话,总共就三年初中的英文基础,再加上一年的专业词汇,这英文水平能有多高呢?她现在看着英文还不错,也不过是因为有前世十几年在这个工厂的工作经验加成而已。

再过三年五年,学历就很重要了,大学文凭要比中专文凭吃香太多了。其实文凭现在就很重要,不然她也不能得到目前的工作岗位。而那些初中学历的,不管是真的初中毕业了,还是只是弄了个初中毕业证的年轻人,就只能在流水线上当最底层的工人。

反正他们这个厂,招工的最低学历是初中毕业。而且这些工人,还不多。大部分是有关系进来的。工厂真正对外招工,都要求高中及中专技校毕业,有些岗位还特别要求大学学历的。比如,工程师级别的,就如方博洋和陈天这个级别的,就全部是大学生,甚至大专生都少。

简书枚前世在外面打工十来年,太清楚文凭的作用了。稍微有点规模,条件好点的工厂招工都要求有文凭,很多岗位很明确的写着要求全日制大学本科文凭。她这个中专文凭到后来,完全拿不出手了。这也让她几次想跳槽都没敢挪窝。

第21章 理财

方博洋第一次见到简书枚这样痛苦的样子,就知道她对于自己没能上大学还是很耿耿于怀的,同时也很同情她出身在这样的家庭。

他第一次知道,贫困的农村多子女还重男轻女家庭的长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家务活,农忙时还得下地去帮忙干活,就算读书日也一样要下地,起早贪黑,连作业都得在学校下课的时间做。

念几年书,家人年年都不让去读了,年年都要老师来家里做思想工作,甚至全靠学校的贴补才读了下来。最后还是得选择自己不愿意的中专,就是为了早点给家里挣钱。说实话,这样的故事他也不是没听说过,但是故事的主人翁第一次就这么活活的在自己的身边,让方博洋的感受就格外深刻了。

但是,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不能改变了。除非她现在还能回去读高中,否则,就算她参加高考,想考上也很难。毕竟她少了三年高的基础知识。

中专是学技能的,与高中的区别太大了。那么多人认认真真的读了三年高中,都考不上大学呢。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孩子,想要考上大学就更难了。

简书枚也明白,所以这些痛苦她前一世也只是放在自己内心深处,重来没对任何人提起过。甚至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家人不会关心,他们只知道伸手找她要钱。朋友,除了管艳萍之外,她也没什么朋友了。而管艳萍自己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件事,因为她过得比简书枚好很多。

今天好不容易有个人和她提起这些事,简书枚忍不住说了这么多,也是因为实在是忍了太久,心里的委屈太多,一直没有找到发泄口。想想重生了这小半年,她一直努力忘记前一世,努力经营这一生。可是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她想要真正忘记过往那十多年的事情,还是非常难的。谁又能轻而易举的扔掉过往十几年的人生呢。

这是第一次,简书枚对他人提起自己的家庭,提起自己的学习。方博洋不知不觉的当了简书枚的第一个倾听对象。

在他像简书枚这个年纪时,他的生活只有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用他操心,他是家里的老幺,上有一兄一姐,都已经成年。他是父母的老来子,父母工作也挺好的,他家境不错,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法想象一个几岁大的小姑娘从小就要承担那么多的家务,连自己喜欢上学也不能继续。最后出来打工了,赚的钱也要月月寄回家去。

他没有不耐烦,甚至很同情她,也很想帮助她。

“那你对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倾诉了一翻,简书枚的心情也好很多,回答道:“先挣点钱,再慢慢打算吧。”

这也是实话,她一时也不知道能干什么,也早就给自己定好了目标。多挣点钱,以后给自己买房子,再找个相爱的男人,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不过,这些事情也只能放在心里,她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你们都把工资全部寄回家去了吗?一点儿也不给自己留下?”方博洋这纯属是提醒她,要给自己留点后路。

毕竟听了她说的这些事情,他就知道她的父母并不爱她,是不会为她打算的。而且他也不觉得简书枚有替她父母养家的责任。毕竟父母生了孩子,就该养育他们,这是做父母的责任。子女应当回馈父母,但那一般也是父母年老的时候,没有父母还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不到四十就靠子女养自己,顺便还要女儿养弟弟妹妹的事情。

从简书枚刚才的谈话中,他就能猜测到简家并不是简书枚所知道的这么穷,穷到需要她来养家。这个家种了十几亩地,水稻还是种两季的,家里还有成群的鸡鸭,又是养猪又是养牛的,作父母的平时还在外面打零工。

在这样比较富庶的农村里,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地里庄稼侍候的好,平时省着点用,家里没有出大事,生活都不会太差。何况她父母还很勤快,农闲时还打零工,真不至于孩子的学费出不起。

他甚至学得简书枚年年需要学校去家里找她父母才能上学,完全就是因为她父母尝到了甜头。知道学校不会放弃这样一个读书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简书枚读书,年年要学校找上门来,然后年年都不用出学费,甚至还能得到学校的贴补。

他给简书枚算了一个帐,读小学初中,基本没花钱,学校贴补的各种文具加她得到的奖品自己用不完,还能落下来给弟弟妹妹用。她读中专就更加不用提了,本来就只需要少少学费,还每月发粮票等物,相当于吃着公粮,最后还拿着奖学金,不止不用花钱,她还省钱拿回家。接下来,她出来打工了,每月寄钱回家。

这样算下来,这对父母养简书枚这个女儿,真的很划算。他们付出的,就是简书枚上中专之前的生活,主要就是吃和穿。而其实四岁开始,简书枚就开始回馈这个家了。

简书枚讲过四、五岁就开始帮着干农务,七岁不到灶台高就开始煮饭,还要踩着小板凳,才能够着锅。而且从她七岁开始,父母几乎不管家务事了,洗衣煮饭打扫卫生,养鸡养鸡喂猪放牛,全是孩子们的活儿。并且地里忙时,简书枚这个大孩子要下田,插秧割水稻,播种锄草她样样都干过。

简书枚答:“也不是全部,总得留点自己花啊。我们前段时间还都买了裙子和鞋子呢。”

方博洋一听就觉得她并没有多好的打算,可能很多事情她现在根本就看不到,年轻小姑娘家家爱漂亮也很正常,要是剩下的一点钱全部拿去买衣服了,也没多大意义。

他想了想,又说:“其实你们剩下的钱也可以存银行,去吃利息的。”

“恩?你是怎么做的?”简书枚很轻易的听出了他的意思,他这是在告诉她如何理财呢。

说实话,她前世真没有学会理财,因为她没有钱可以理,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现在她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但却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方博洋说:“银行有个零存整取的功能,每月固定存入多少元,五十元都可以的,有点利息。一年之后连本带利全部取出来,再存个定期,又得能到比较高的利息钱,这样钱生钱,几百元存进去,慢慢就可以累积成一千元了,几千元就可以累积到一万元了。”

第22章 充电

他就是这样干的,当然了他的工资不用寄给父母花,因为他们有钱,他爸还没退休,他妈有退休金。父母还担心他在外面吃苦,哪里会让他寄钱回家,也总是叮嘱他,该花的要花,要是花不完就存着以后娶老婆。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