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 第33节(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沈映拍案叫绝:“说得好!不愧是朕的妹妹!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可以不当这个皇帝,也绝不会受蒙古人威胁!”

这时昌平身边的侍女也顿首道:“启禀皇上,奴婢也有话要说。”

沈映大手一挥:“准!”

侍女打开她手里的盒子,道:“启禀皇上,宫里的太监宫女中,有不少人家住在北疆,蒙古人霸道蛮横,时常骚扰边境的村落城镇,很多人的家人都死在蒙古人之手,咱们都恨透了蒙古鞑子。所以听说皇上要征讨蒙古,奴婢们一起凑了些钱财,愿捐给朝廷打蒙古用,祝愿王师早日凯旋!”

“好、好、好!昌平,你们都起来,你们的心意朕都明白了。”沈映起身,连拍了三下掌,望着台下的文武百官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连妇孺奴婢都明白的道理,朕的臣子们却不懂。你们读的圣贤书,是不是只教会了你们’明哲保身‘和’独善其身‘八个字?真不怪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百官们闻言纷纷汗颜,羞愧不已地低下头,一个不受宠的公主,一群身份低贱的奴婢,尚且不惧蒙古,而他们这些站在大应权力巅峰的人,却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实在是还不如她们有胆魄。

百官们哪里会想得到,昌平长公主和侍女会出现在朝上,都是沈映安排的。

这些大臣们,自诩读圣贤书,受圣人教诲,一个个自命清高得不行,对付这些人,道德绑架最有效。

“朕的朝廷,不肯为征讨蒙古出力,没关系,朕还有百姓。”沈映冷笑一声,手往旁边一招,“来人,传朕旨意,凡大应百姓愿意资助军饷的,可按捐出的数额相应地免除来年赋税,若是哪个州府募集到的善款超过五十万两,朕可允诺未来三年之内对那个州府,朝廷不会额外增收赋税!另外若是有个人捐的银子超过万两者,可请进宫来,朕将于兴麟苑内设宴亲自款待!立即将旨意传达给各州府,不得有误!”

这道圣旨颁下去,他可能会是第一个众筹打仗的皇帝,但再怎么说,总比某些朝代众筹赔款的强。

皇帝的旨意下完,百官们汗流了一脸,这简直是在往他们脸上不停地扇巴掌,很多人意识到要是再不站出来,就没脸继续做这个官了,也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群臣中喊捐银子的声音不绝。

“臣捐三千两!”

“臣也捐三千两!”

“臣捐两千五百两,并请求皇上允准臣带兵出征蒙古!”

“臣也自请出战!不打得那蒙古鞑子服服帖帖,誓不还朝!”

…………

“好,看来大家还是忠心于大应,忠心于朕的。”既然人家都主动说要捐钱了,沈映也没得理不饶人,斜过眼悠悠朝郭九尘看过去,似笑非笑地问,“不知郭大伴准备捐多少?”

如今皇帝是众臣心之所向,郭九尘也不好让自己下不来台,咬了咬牙,皮笑肉不笑地道:“臣捐,一万两。”

“还是郭大伴大方!”沈映扭头朝户部官员站着的方向勾了勾手,“户部左侍郎过来,来人,拿纸笔给他,把哪个大臣要捐多少银子一笔笔都给朕记清楚了,下了朝带人去挨家挨户收钱,免得有人赖账。”

作者有话要说:划重点,皇帝和公主演戏是对百官进行道德绑架,百官们没有良心发现,是被逼着不得不捐钱。

作者也没当过皇帝,纯粹就是写了图个爽,逻辑不死就行,切勿较真。

写权谋水平有限,接受批评,争取下次进步。

第29章

最终户部统计出今日上朝的八百余名官员共报捐赠数额超八十万两白银。

等到户部统计完后,沈映让户部把他搬过来的那些东西也登记起来,百官连忙齐齐叩首请求皇帝把东西收回,否则真要愧煞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不可。

沈映装模作样地表示自己要与众臣同甘苦,坚持要捐,直到众臣三请皇帝收回成命之后,沈映才“勉为其难”地答应把东西拿回去。

大臣们要脸,而沈映只要钱,既然都出钱了,那沈映也就懒得再和他们虚与委蛇,真让他把这么多银子宝贝捐出去,他还舍不得呢。

沈映的这招“道德绑架”,杀了太后和郭九尘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只知道皇帝要自己掏腰包凑军饷,本打算只要让大臣拒不配合,皇帝便无计可施,堂堂一国之君总不可能去臣子家抢钱。

但他们没想到上朝的时候会杀出来一个昌平长公主,逼得百官不得不主动掏钱,免得自己被一个弱女子、一群宫女太监给比了过去,那样的话,他们以后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岂不是遭天下人的耻笑。

太后听说了早朝上发生的事后,气得在寿安宫里摔碎了好几个茶盏。

“一定是有人教他这么做的!那昌平怎么会这么巧,非要在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求见皇帝?还有她说的那些话,定然也是有人在背后教她!”

郭九尘无奈叹道:“太后息怒,老奴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此事有蹊跷,但那时在朝上,大臣们为了颜面纷纷响应捐钱,老臣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不过也叫咱们看出来,有些大臣心里,其实还是对皇上抱有期望的,捐钱的时候都很是积极。”

太后冷笑,“首鼠两端的墙头草,哀家看他们是欠敲打了。”

郭九尘谄媚笑道:“太后放心,老奴知道该怎么做。”

经过这么会儿,太后也冷静了下来,“这次是哀家轻敌,才给了皇帝翻身的机会。”说完停顿了下,眼里闪过阴冷之色,冷哼道,“不过下次,他就没那么走运了。你给哀家仔细查一查,到底是谁在背后帮皇帝出谋划策,哀家不相信以皇帝的脑子,能想得出来这样的法子,一定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就算掘地三尺,你也要给哀家把那人给揪出来!”

郭九尘行礼道:“老奴谨遵太后懿旨!”

太后不相信从前不学无术的草包沈映突然就换了个脑子,能想出这样的妙招,以为沈映背后是有凤雏卧龙之辈暗中辅佐。

可她哪里想得到,沈映还真就是换了个脑子。

沈映虽没当过皇帝,但他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否则也不会冒着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风险,大学选了历史这个专业,他脑子里,装的可是上下五千年。

古代皇帝让大臣捐款筹钱的例子不少,譬如北宋末年,金兵攻占开封,整个开封城都快给宋钦宗掏空了赔给金人,又比如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让大臣捐款打李自成,但大臣们认为崇祯皇帝不值得效忠,哭穷不肯出银子,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从明朝官员身上搜刮出来的银子竟有八千万两之数!

大应朝还没到北宋那般面临亡国的危机那么严重,沈映想让大臣们掏钱,也不能和宋钦宗一样直接派兵去大臣百姓们家里抢钱,但有崇祯皇帝的前车之鉴,他也知道,光靠打感情牌,是不可能打动这些自私自利的大臣,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的。

所以,他才会想到用道德绑架的方法来迫使大臣们掏钱,所幸他的这些臣子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多少残留了点廉耻心。

永乐宫里的摆设搬了回去,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收拾好恢复原状。

沈映当天晚上便搬回了永乐宫,第二日看完户部呈上来的奏本,说京中大小官员都已经把捐款缴齐,钱已经收进国库了。

沈映看着奏本上的数字,不禁嗤之以鼻,“就才凑了八十多万两银子,这些老东西,抠死他们算了!”

谢毓作为翰林院编修今日来给皇帝讲经史,听到皇帝吐槽,忍不住压低声音道:“臣听说,郭大伴六十寿辰在即,光是各州府、藩王送的生辰礼,加起来就有百万两白银之数。”

沈映瞪大眼看着谢毓:“果真?”

谢毓严肃地点点头,“臣有个故交在涑江为官,涑江知府是郭九尘一手提拔,臣那故交被涑江知府指派进京给郭九尘送礼,他跟臣透露,光涑江知府一人,送给郭九尘的礼价值就有十万两之数。”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