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71)(1 / 2)

最新网址:www.zoc.cc

第73章

就在路莳高考的前不久,钱向东研制成功手扶式拖拉机,只不过因为手扶式拖拉机功率小,更适合小面积家庭作业耕种,而现在的国情却是更需要大功率拖拉机,现在还都是土地集体制度。再等一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那才是小功率手扶式拖拉机的春天。所以手扶式拖拉机的研制成功,并没有像幸福号那样迎来特别激烈的反响,不过毕竟也丰富了我国拖拉机多样性,所以上面还是给钱向东一笔奖金。

在拿到奖金的第二天,钱向东就提出辞职。这时候正式职工哪有辞职的,打破脑袋都进不来,当时赵兴国就傻了,半天没反应过来。

赵兴国好半晌才道:钱向东同志,你不会是因为你弟弟吧?我知道你弟弟参加了今年高考,先不说他是否能考上大学,就说他真的能考上大学,你也没必要非得跟着过去。小孩子总要长大,飞远的,你不能一直抓着他。

钱向东轻笑声,也是也不是,之前你问我为什么没留在央大的时候我就说过我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就是我必走的一步。

赵兴国定定看着钱向东,问:你真想好了?

想好了。钱向东很坚定的回道。

那好吧,你一向最有主意,有时候有主意到我甚至觉得你今年不仅二十出头,我知道劝不动你,就不劝你了。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别看你辞职了,厂子的位置我还给你留着,只要你哪天想回来,而我还是这个厂长,那么我随时都会倒履相迎。

谢谢。钱向东真诚道谢。

尽管不舍,赵兴国还是为钱向东和路莳办理了离职手续。

钱向东和路莳收拾好东西,提前去了京城。在这之前钱向东就办好了京市户籍,别人办也许费劲,钱向东有计算机这项研究成果在身,办得很顺利。并不是钱向东和路莳非要京城户口,主要现在户籍管理严格,去哪都要介绍信,如果钱向东想要在改革开放前一直留在京城陪路莳读书,就只能办这边的户籍。

钱向东还委托吕梁帮他看了一处合适的房子,这房子独门独院,三室一厅,两个人住都大了。但是其他小户型的要么是地理位置不好,要么就是采光不合适。就这处,吕梁觉得挺好,左右钱向东手里还有些钱,就把房子租了下来。

两人住下后,路莳就全力准备高考。

高考那天,钱向东和路莳在考场外见识到了什么是人山人海。因为这场考试门槛设置很低,又是许多知青们回城的希望,所以人格外多。钱向东和路莳被裹在考生大军中,年纪还算小的。

路莳发挥很好,别人出来都哭着抹眼泪,或者焦急的对答案,只有路莳是傻笑的。

考得很好?

路莳点头,稳了。说完歪头瞪钱向东,四哥,我是不是和你待久了,也被你传染了,怎么都不知道谦虚了。

有实力不用谦虚!

路莳竖起大拇指,霸气。

两月后成绩出来,路莳以丰省状元考上央大,一时之间路莳的名字响彻大街小巷,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路莳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钱向东知道路莳一定能考上,但没想到他会考得这么好,高兴的请了央大的教授还有周秋颜等人庆祝。

路莳小朋友,你可真是真人不露相啊。吕梁真没想到路莳竟然这么厉害,他本以为路莳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能考上状元。

孔爱华也笑道:路莳你也很优秀嘛,主要就是你哥太优秀了,才让大家忽略了你。

钱向东笑着看路莳,以后不会了,到了我弟弟绽放光芒的时候了。

路莳傻笑,四哥优秀才好,我就不用那么努力了,跟着借光就能躺赢。

哈哈哈一屋子人哈哈大笑起来。

78年春,路莳以央大新生的身份进入央大报道。

当天报道的学子黑压压一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喜悦的笑容。有央大的老生在门口做接引和指导,钱向东拎着行李跟着路莳来到一处咨询台。

你好,请问一下,新生报到处在哪里?

在那人抬头,正和钱向东对上视线,竟然是李理。

李理瞬间脸涨得通红,呐呐不言,身边的同学奇怪地看他眼,问道:这位同学你是新生吧,往前走直走,你就能看见指示,根据指示牌走就是新生报到处。

谢谢。钱向东对那位引导的同学道谢后,和路莳一起往新生报到处走去。

唉,你刚才怎么了,你认识那两人?同学问李理道。

李理回神,矢口否认道:不认识,我看错了,还以为是熟人呢。

李理实在没脸把他曾经做过的事情说出来,只能含混过去,好在今天新生很多,同学特别忙,也就忘了这事。

可是这之后李理却一直心不在焉。他以前其实一直打心底没瞧上跟在钱向东屁股后头转的路莳,还暗自想过,就是他命好有钱向东这个大哥罩着才能有今天。后来钱向东计算机研制成功,他都做好路莳会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央大校园里,结果没想到两人都回到了地方。本以为这辈子也就再没相见的机会了,哪里想到转头路莳就参加高考堂堂正正考进央大。

扣心自问,让他参加高考,李理不敢保证自己能考上。其实高考的恢复一下就让他们这些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变得尴尬起来,毕竟他们不是凭借真才实学考上来的,而是被各地推荐进大学里的。不过好在毕业是包分配的,不用和这些正经八本的大学生们考试竞争。

李理说不清自己心中此刻是何种滋味,总之很不好受,有羡慕,有愧疚,似乎还有那么一点微弱的敬佩。

央大的寝室分为四人寝、六人寝和两人寝。他们来晚了,两人寝都被抢光了,只剩下少数四人寝,钱向东和路莳赶紧定下一个四人寝。

钱向东和路莳到的时候,寝室里已经有了两位同学,其中一位明显和路莳以前一样是位知青,他身上的衣服非常朴素,不但有补丁,上衣都洗得发白了。

另一位同学穿着一身新衣服,只能从口音听出是京城本地人,家庭条件看着应该不差也不算不上好,两人年纪都不少,皆没有家人跟着。

这两人来得早,占了两个靠窗的位置,路莳就在剩下的两个位置随便选择一个。

路莳笑着跟两位室友介绍自己道:我叫路莳,之前是丰省市拖厂的工人,这次参加考试很幸运考上了央大。

另一位同学道:我是68年下乡的知青,家在闽省,我叫苏永安。

我叫宁波,家就是本市的,我父母和大哥都是布料厂的工人。宁波提起父母的工作很骄傲,实际上这年头家里能同时有几个工人也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样的家庭,日子都挺好过的。

就在几人说话的时候,最后一位室友也到了,这位同学身后跟着他的父母,年纪不大,瞅着比路莳还小一两岁。

男孩进来嘴里还在不停抱怨道:就说让你们早点来,你们偏要磨蹭,现在好了,二人寝室都没有了,只有四人寝了,这么挤巴怎么住人。

寝室里这几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有些尴尬,

最新网址:www.zoc.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